每經記者 魏瓊 每經編輯 魏文藝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17家房企進軍千億陣營。隨著房地產行業規模集中度加速提升,2018年和2019年這一數字將繼續增長,千億規模已經成為房企行業地位的象征。
在3月15日於香港舉辦的業績發布會上,作為粵派房企的“後起之秀”,中國奧園地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883.HK,以下簡稱奧園)宣布2018年銷售目標為73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0%;未來三年將保持不低於40%的複合增長率,2019年銷售金額將不低於1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奧園近幾年加速擴張,2017年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55.9億元,同比增長78.1%,一舉超越了時代地產、越秀地產、保利置業等多家粵派房企,在克而瑞銷售排行榜上從2016年的65名躍居第40名。
據奧園發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奧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為455.9億元,同比增長78.1%,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137%。實現營業額191.15億元,同比增長61.6%;實現毛利潤約為51.11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同比增長94%,達到19.5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奧園近6年數據發現,2017年為奧園業績最好的一年。2012年至2016年,奧園合約銷售金額分別為52.51億元、100.38億元、122.23億元、151.71億元、256.0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5%、91%、22%、24%、69%。2012年到2017年,奧園複合增長率達到54%。
按照奧園的發展規劃,2018年奧園銷售目標為730億元,同比增長60%。據奧園營運總裁馬軍透露,未來奧園的複合增長率將不低於40%,2019年銷售金額將不低於1000億元。
在規模競賽中,各大房企均將“千億”設定為短期內目標。最終能否實現,除了具備充足的貨值,同時在政策調控下踏準行情亦尤為重要。
政策調控下,去年三四線市場大熱成就了部分房企的優秀業績。有觀點認為,一二線城市在調控下銷售將持續收緊,2018年的機會還是在三四線城市。
對此,馬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不同觀點,他預計2018年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面積會有小幅微漲,而三四線城市的市場壓力會比較大。
馬軍指出,受政策調控影響,一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溢出效應依然會繼續,成交量會進一步放大,價格會進一步上升,但漲幅是有限的。據此,奧園2018年貨值將有55%左右在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貨值比例大概為40%~45%。
2018年前兩個月,奧園銷售金額大漲113%,實現合約銷售金額81.06億元。對此馬軍解釋稱,月份的銷售金額和房企本身的推貨有關,奧園很多貨量是在2017年12月集中推出,所以去年12月銷售金額增幅較大,2018年前兩個月業績增幅較大是延續了去年12月的態勢。
從推貨分布來看,奧園將大部分貨量集中在上半年推出。馬軍指出,2018年上半年奧園將有33個新項目推出,下半年大約有17個新項目上市。
駛入增長快車道後,奧園加大拿地力度。數據顯示,2017年奧園斥資240億元獲取新增項目58個,新增可供開發的建築面積約為1286萬平方米,新增貨值約1669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奧園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為2487萬平方米,總貨值約為2823億元。
2018年,奧園預計將拿出銷售金額的50%用於土地拓展,預計拿地資金約為350億~360億元。
上市以來,奧園格外看重通過收並購獲取項目。據了解,在2017年新增的58個項目中,約81%是通過並購、合作等方式獲取。收並購的項目能夠快速開發、實現快速回款,縮短現金流回正周期。
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為奧園布局的重心。數據顯示,2017年奧園在大灣區合同銷售為243億元,占合同銷售總額的53%。截至2017年底,奧園已在大灣區布局項目50個,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753萬平方米,占總土地儲備的30%,預計2018年可售貨值約418億元。
馬軍表示,發展大灣區已提升為國家戰略,預計有關規劃細節將於今年內公布,該地區的總投資將會提升。奧園將繼續加強投資力度,把握機會,在合理價格下通過收購合作、介入舊改、招拍掛等手段,長短線結合的策略確保在大灣區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奧園在大灣區及其他地區有16個處於不同階段的城市更新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053萬平方米。奧園副主席兼行政總裁郭梓寧指出,為了縮短城市更新項目的開發周期,實現高周轉,奧園選擇的城市更新項目都是之前有合作夥伴跟蹤幾年的,再去並購與合作以降低城市更新項目的入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