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東成為“香餑餑” 阿里雲、騰訊雲競相搶位工業互聯網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3/1164364.html

每經記者 王晶 實習記者 宗旭 每經實習編輯 梁秋月

11月22日,記者從阿里雲處獲悉,其在2017雲棲大會•廣東分會上宣布在廣東建設阿里雲工業互聯網雲平臺,並將全國工業雲總部定於廣州。

而就在前一天,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了“2017年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除了阿里雲之外,樹根互聯、騰訊等企業也進入供給資源池名單。值得註意的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根雲”正是由騰訊雲與樹根互聯共同打造的。

眾所周知,阿里起家於杭州,而騰訊則發跡於深圳,因此,浙江與廣東被外界視為阿里、騰訊各自的大本營。這次兩家前後腳發力廣東工業互聯網,雖不排除有政府推動的因素,但也客觀上導致他們在工業領域的正式交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工業互聯網成“新寵”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的發展,物聯網的技術也突飛猛進,各個國家也紛紛提出工業轉型。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德國的“工業4.0”,我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10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要通過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背後是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需求,波士頓咨詢報告指出單單中國制造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為其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這使得國內巨頭紛紛瞄準這一領域,如三大電信運營商、百度雲、騰訊雲、阿里雲等。

互聯網與制造業能否深度融合?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7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表示,“關鍵在於中國能否形成軟件、硬件與服務三位一體的智能平臺和創新生態。”在深入工業領域的時候,騰訊選擇通過提供雲平臺等基礎設施的方式,將互聯網的經驗,開放給中國的制造企業。

因此,基於與三一重工的合作經驗,騰訊雲選擇與樹根互聯共同打造了“根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另一方面,阿里雲也不斷加快在工業領域的布局。阿里雲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從以前一個一個案例,如與中石化的合作、與徐工集團的合作,到現在決定建立一個開放的工業互聯網雲平臺。這實質上意味著阿里雲在工業領域的布局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戰爭剛剛開始

廣州能夠吸引阿里雲將工業雲總部落戶在這里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阿里雲總裁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提到,廣東整個制造業非常發達,目前約有36萬家制造業企業,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高達65%,2016年廣東在阿里巴巴平臺出售商品成交總額達到了8756億。“對於整個阿里雲我們堅決的在廣東區域進行投入,因為廣東的零售占阿里巴巴平臺的生態占比非常大,廣東的制造業占整個中國制造業非常大。”

與此同時,廣東省又在積極推進大灣區戰略,十九大以後,國家又提出數字中國、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因此,制造大省廣東對於阿里雲、騰訊雲等企業在工業領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文提到騰訊雲已經開始加大在工業領域的布局,此次阿里雲進入廣東對騰訊雲來說有點“後院失火”的意味。

事實上,阿里雲進入廣東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據閔萬里介紹,阿里雲去年就已經開始跟高德合作,利用高德采集到的實時交通數據,結合交通指揮系統進行動態的調解,對海珠區和天河區這兩個關鍵路口信號燈配適方案進行實時調節。在本次活動上,阿里雲又拿下一批客戶,宣布和珠江鋼琴、珠江啤酒、南方電網、南方航空等企業合作。

除了和政府、企業合作之外,阿里雲還祭出了另外一件“大殺器”——降價。其中,CDN下降25%,VPC環境下的企業級實例最高優惠40%。

對此,胡曉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阿里雲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但是遠遠沒有到和美國企業相提並論,“今天亞馬遜AWS還是將近十倍於我們,目前我們還會持續投入,把更多的技術紅利開放給客戶。”這無疑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面,價格仍然是阿里雲獲取客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過對於阿里雲、騰訊雲來說,兩家企業同時進入“2017年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意味著對於廣東市場的爭奪才剛剛開始,除了各自的技術能力之外,最後決定勝負的還有時間窗口、資源投入、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商業模式等,好戲才剛剛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