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世民晚年寫給兒子的12條創業經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8/165179.shtml

李世民晚年寫給兒子的12條創業經驗
陸海天 陸海天

李世民晚年寫給兒子的12條創業經驗

李世民希望兒子明白,國家穩定以後,需要不斷發展文化,用教化去影響國家,這樣的國家才能穩定。

作者 | 陸海天

毛澤東曾說,“李世民的工作方法有四”,即李世民平定四方,用懷柔政策,不急功近利,勞民損兵;不貪圖遊樂,每早視朝,用心聽取各種建議,出言周密;罷朝後和大臣們推心置腹討論是非;晚上同人高談經典文事。

李世民只活了52歲,但是他的人生的質量之高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我每每讀到晉陽起兵的掌故,眼中就會浮現這樣的畫面。公元617年,李世民還只是一個18歲的愛哭大男孩。就在幾個月前,他剛剛在父親李淵面前大哭一場,勸說父親放棄公務員待遇,重用劉文靜,起兵造反。

timg (3)

而幾個月以後,這一次他們的軍隊被堵在了霍邑城外,對面的守將是領著兩萬大軍的隋軍將領宋老生,後面更是骨頭極硬,不被收買的大將屈突通(後來成了唐朝的開國元勛)。由於糧草已盡,突厥隨時有可能從後方偷襲,而大本營太原只有李淵13歲的兒子李元吉留守。李淵覺得應該退兵,所有將領都給老板點贊,但是堵在他面前的,是十八歲的二兒子李世民。站在大雨中的李世民,哭著懇求父親不要放棄,而李世民堅決主張繼續進軍,並提出“先入鹹陽,號令天下”的方略。他認為只有“先入鹹陽,號令天下”才是出路,才能建立千秋偉業;如果退兵,必然造成“眾散於前,敵乘於後”的形勢,便自己陷於覆滅的危險。

不知道是出於對弟弟的同情,還是對形勢的正確判斷,比弟弟大十歲的李建成也站在了雨中,他不會知道十年後,他會死在李世民的手里,更不會知道僅僅一年,李世民便奪走了他的繼承權,成為這個國家最高的統治者。

timg (1)

寫這個故事,當然不只是想表現李世民的超人,他的偉大既有天賦,也是後天努力改進的來的,只不過是覺得天才總是能比我們聰明一點,並能從紛雜的信息中找到正確的方法,並依靠勇氣和果決,做出正確的判斷。李世民也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到晚年時,面對和自己性格和脾氣截然不同的繼承人李治,大佬一生的李世民實在是放心不下,就在臨死前一年將自己的經驗總結成了一本書,名為《帝範》,這本書總結了作為君主要做的12件事情,希望對李治有幫助。

最近偶然讀到,甚是感概,覺得對創業者和經理人也許會有幫助。我覺得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

《帝範》一共12章,內容涉及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李世民的信太長,篇幅太長,大家可以點擊鏈接:帝範_百度百科

如果把主題替換成與創業有關的詞,可以更疊為:

1、君體:創始人(經理人)的核心資產:領導力與執行力

2、建親:用合夥人制度,追逐夢想

3、求賢:圍繞核心班子,唯才是舉,成就凡人的英雄夢!

4、審官:讓天下英才促我發展

5、納諫:用你們的唾沫治好我的炎癥吧!

6、去讒:依托可靠的人,對外部加入的新人進行背調

7、誡盈:淡泊明誌,專註事業

8、崇儉:保持饑餓!

9、賞罰:為自己的企業建立合適的賞罰制度

10、務農:永遠抓核心業務

11、閱武:核心資源要時時更新

12、崇文:讓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一張名片吧

君體:創始人(經理人)的核心資產:領導力與執行力

“夫人者國之先,國者君之本。人主之體,如山嶽焉,高峻而不動;如日月焉,貞明而普照。兆庶之所瞻仰,天下之所歸往。寬大其誌,足以兼包;平正其心足以制斷。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撫九族以仁,接大臣以禮。奉先思孝,處位思恭。傾己勤勞,以行德義,此乃君之體也。”

這是李世民闡述為君的根本,因為文采華麗,我全文轉載了。寫這一段時,李世民從政已經30年了,也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這段話絕對是他深刻的感受。人要有遠大抱負,誌存高遠,並且公正待人,才能引領別人的夢想。過了30歲的人,會越來越理解他的那句“非威德無以致遠,非慈厚無以懷人。”

我們發現古往今來,但凡有第一流成就者,無不有一個就事論事的本事,讓人敬佩不已。另外,帝王的夢要足夠大,位置才能坐的穩,才能形成影響力,吸引到更有才能的人參與事業,提供幫助。李世民在貞觀14年,搞了一個淩煙閣,紀念他的24位功臣。其中一半以上曾是他的死對頭,但是這些人都為貞觀盛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是因為李世民有一個足夠大的夢,給帽子、給利益,且有條不紊地為做這件事情努力著。

馬雲的願景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耶穌的願景是讓信者得救。所以,馬雲有18羅漢,耶穌有12門徒。

u=1836610338,960930371&fm=27&gp=0

建親:用合夥人制度,追逐夢想

第二段太長,我就簡單講吧。李世民分析了周朝興起、秦朝覆滅,以及漢朝初年過份封王的教訓。一方面強調,你不封王,沒有人利益共享,誰會跟你幹?另一方面,光是按照血緣分王,數量太多,容易“尾大難掉”,因此要封有能力的能人,來相互制衡。這一章是李世民闡述他的治國之道。他總結了秦朝和漢朝分封制度走向兩個極端不可取的問題,同時鼓勵分享權力,講究制衡,突出皇權。這和我們所說的民主集中制和強調有穩定控制權的現代股權制度一脈相承。

李世民的班子建設於他攻略河北時期,因為戰功卓著,李淵允許其組建自己的領導班子,被稱為天策府班子,這個班子的職能和朝廷沒有任何區別。李世民事實上搞了一個50多人的合夥人班子,這50多人後來成了貞觀時代的主力。

對於創始人來說如何分配股權,實現激勵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一個企業家畢生的工作。團結可以團結的資源,讓企業永葆活力,鏈接可以連接的個體,讓企業持續發展。

求賢:圍繞核心班子,唯才是舉,成就凡人的英雄夢!

這一段我也不引用了,文言文非常像高考作文的口氣,李世民用大量的案例和排比,說明用人的重要性。但是重點無非兩個,建立一只德才兼備的核心班子,同時不惜一切求才,真正的人才未必在廟堂之上,很可能潛伏在民間,暗暗磨礪自己,等待被征召。確實是這個道理,太宗晚年征討棒子國,從民間挖掘人才,有一個30歲的農民來應征,最後在朝鮮名震天下,這個人叫薛仁貴,以他為原型的《薛平貴和王寶釧》更是成為各地戲曲仿佛推崇的經典愛情傳奇。

見證了大唐高達神勇的李世民,雖然沒能征服高麗,但是回京路上對薛仁貴說,“這次征討雖未成功,團隊也是青黃不接,但是能收的你這樣的將軍,是我最大的成功”說完,就把極其政治意味的玄武門交給薛仁貴管理(管理真是太扁平化了,求賢若渴可見一斑)。就這樣,這個龍門農民,僅僅一年時間就成為了中南海保鏢的頭子——中央警衛處的處長,薛仁貴後期成了高宗李治時期最重要的將領之一,最終征服了朝鮮。據說朝鮮族喜歡穿白衣,拜薛禮廟的習俗都是因為薛仁貴。

薛仁貴經過多年的努力,憑借著政績與軍功,變成了李唐王朝的核心班子成員。這是李世民留給兒子的最好遺產之一,也是各位創始人可以自行思考的地方,我的組織能夠成為一個能讓努力奮鬥的人實現英雄夢想的大舞臺嗎?

timg (2)

審官:讓天下英才促我發展

《帝範》中的這一段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被後世文人稱為王者佳句,尤其是“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這一句在日本戰國大名大量的引用,以至於傳回來的時候,不少人還以為是日本人說的,真是可笑。

文中其實是想告訴李治,要設置百官,讓事情都有人幹,說白了就是擴大行政權。這個屬於政治學領域,我們不討論。但是李世民強調的,“知人、安民,是為官者的基本責任和考核標準、用人要盡其才,取其長,沒有不能用的人才,只有不會用的官員,集思廣益的觀點非常值得肯定。

李世民很強調制度和用人的關系,特別喜歡用制度設計去匹配人的能力,來實現制度的發展。為了管理自己,李世民還讓大唐噴子魏征同學擔任門下省的頭,因為此人絕對會秉公辦理,絕對不會因為害怕得罪自己而違心推進某個政策,門下省是政令審核部門,專門負責審核中書省(負責起草李世民的政令)草擬的政令。魏征那里沒問題,才能交到尚書省的李世民(李世民兼任尚書令)手里,由他推動下面的部長們幹活。

所以,作為創業公司要積極為自己的引才和用人,積極創造條件。我曾經推薦過一個人才,人才的接到了一堆大公司的邀請,有一家小公司想邀請人才加盟一起創業,但是苦於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誠意,後聽我說該人才重視妻子的意見,遂果斷請人才太太上門視察。於是,這一出太太上門考察的事跡,最終換來了人才的入職。

納諫:用你們的唾沫治好我的炎癥吧!

口水可以消毒的,但是不是人人都喜歡別人的口水。因為人人都喜歡被贊美,說實話的人大都被踩的很慘,然而統治者或是創始人卻必須學會讀相反的意見。

李世民最著名的特點除了打仗厲害,就是特別喜歡在下朝後和自己的大臣推心置腹,聽他們對自己提意見。魏征在歷史上可以記錄的頂撞紀錄超過200次,最後還能善終,真是牛逼至極。

傑克韋爾奇曾說CEO是什麽?CEO是最可憐的人,因為他是最後一個知道企業不行的人。可見全世界的企業領導者聽到實話有多難。唐太宗在點評他的臨煙閣24功臣里,是把老好人視為缺點來看的。

這篇他想告訴李治,要保持謙遜,否則會無比自大,遭遇災禍。《易經》里頭有一句特別牛逼的話“謙者,德之柄”。一個人要有德性,從謙虛開始。

今天已經互聯網時代了,創始人要學會應用互聯網、第三方平臺等力量和資源,幫助自己加速成長。

微店的創始人王珂創業失敗後,來到北京,一心求變。為了改進自己,求身邊的朋友給自己提意見,最終寫滿了滿電腦屏幕的意見,這里頭既有雷軍的建議,也有身邊朋友的建議,這些建議他每天都要看,半年以後,問身邊朋友自己是否改了,改了就劃掉一條,如今微店即將上市,不知道王珂先生是否會感謝當年自己的謙卑與堅持。

去讒:依托可靠的人,對外部加入的新人進行背調

李世民寫這一篇是很擔心李治這個耳根子軟的兒子。他相信高宗會聽的進意見,但是未必能有分辨能力,貞觀初年李世民鼓勵納諫,結果一堆人都發來了打小報告的奏折,李世民就和房玄齡說“大家提的都是攻擊別的大臣的意見,有的事情都是無足輕重的小事,我覺得大家相互舉報細小錯誤,對國家一點好處都沒有。以後還是定個規矩,誰要是借納諫之機,舉報別的官員都按照誹謗處理。”

這就是大政治家的視野,可惜包括自個小老婆兼兒媳婦在內的歷朝統治者都沒有學到。李世民其實給自己的兒子開出了藥方,就是親自賢臣(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健在的淩煙閣功臣),遠離小人。

對於今天的企業家來說,要求比政治家還要高。企業家的核心目標是企業的利益,不同於君王坐穩江山。因此親近一個對企業毫無用處的好人,遠不如接納能給企業帶來長期回報的小人更有好處。但是創始人不可不察,主要還是要修行到明辨是非的能力。畢竟,你引進的合夥人未必是一個忠於企業的創業者,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公司的經理人,居然趁著創始人去外地出差,自己把所有員工帶到競品公司上班的驚人案例。因此,對引進的人才需要做必要的風控背調。

今天咱們這個時代,很難說誰是小人。唐太宗眼中的小人是那些只看重自己利益,絲毫不考慮國家利益的人。而對於企業來說,最可怕的是不再進取的員工,他們躺在過去的成績上,沒有絲毫的渴望和變化,也剝奪了其它人成長的可能。因此,遠離小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依照法律的規定,請君出局。

另外,因為信息爆炸,我們會收到很多的信息和機會,而這些有多少是真正有價值的。比如今年紅極一時的ico,不少企業居然拿自有資金去炒這玩意,這東西對社會毫無用處,只能破壞金融秩序,實在是不值得提倡。

誡盈:淡泊明誌,專註事業

李治是富二代,李世民怕他玩物喪誌,就把這一段也寫進去了,希望李治能永遠專註於國家大事(農業生產),居安思危,而不要去搞一些歪門邪道,比如煉丹、聲色犬馬。

前段時間,我們就看到有創業者因為開賭局被抓的,而他同期的王小川即將上市。

崇儉:保持饑餓!

君主鼓吹節儉是無奈之舉,李世民晚期,國家已經相當富強了,李治接手勢必不如自己節儉。這樣的大環境下,對國家的發展不易,人在物欲面前很難有節制。

不過我們生活在一個市場經濟的時代,拼命賺錢,不就是為了讓自己和我們在意的人生活的更好一些嗎?任正非不就說了嗎?我們為什麽這麽努力,還不是希望老婆有更多錢花。盡說大實話。

今天這個時代,崇儉的目的應該換成保持饑餓,物質富足不再是錯誤,與之相反,如何保持進取心,保持不滿足感和必要的憤怒,確實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精神。日本國這些年天天黑的廢宅問題,就是富裕國家的另類危機。如何給自己找到新的動力,繼續奮鬥是每一家公司都要堅持的追求。

李世民的建議是“以史為鏡”,保持憂患。

賞罰:為自己的企業建立合適的賞罰制度

小善若惡,大善若罰,李世民給高宗強調了如何賞罰,賞罰的目的,已經如何保持賞罰的公信力的方法。賞罰要明確,也要適度,要超越君主的個人恩怨,一切從江山社稷處罰。

憑什麽罰別人,不是因為公司是你的,也不是因為員工和你簽了合同就得被你懲罰,而是因為你站在道理這一邊。李世民每年的秋季都要核準刑部對死刑犯處死,但是他規定這一點宮中必須素食,且不得奏樂,告訴自己慎殺,也警戒世人,帝王並不是好殺之人,對很多罪犯是不得已為之。貞觀六年,李世民核準了秋獄,把290名囚犯放回家,讓他們第二年來朝廷受死。這些人經過一年的社區改造後,居然全部回到了京師,無一人逃脫,太宗最終同意將他們全部釋放。懲罰不是中國古代法的目的,中國古代法的目的,只為通過宣傳德行,鞏固統治。

而對於創業者來說,賞罰不是老板個人的事情,賞罰應該是依托規則進行。華為公司每一年都要搞軍令狀文化,就是要不同的業務部門去領軍令狀,完成的超額獎勵,正常達標的給予正常回報,達不到的不發獎勵,管理者調崗,所有經理人都被這種制度逼得拼盡全力,慈悲不等於軟弱。

務農:我為核心業務瘋狂

古代是農業社會,農業生產是一切的核心,李世民一再向李治強調的就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貞觀初年,由於戰亂結束,國家登記在冊的農民不如隋朝的10分之一。可想而知,農業落後成什麽樣子,為了恢複生產力,李世民幾乎把前十年的創業團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建設上。

創始人一定要圍繞公司的主營業務,輸出價值,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好人賺錢的時代,你只要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你就能夠通過互聯網完成商業價值的積累。這是一個美妙的時代,請把你的核心業務做到最好吧。

閱武:核心資源要不斷更新,時時更新

對於封建國家來說,國王最重要的資源就是軍隊,因為普通人是無法擁有私人武裝的。李世民希望李治明白這一點,希望他能保持對軍事的長期關註。

對於創始人來說,核心資源的定期調整和維護也是必須的,技術驅動的要考慮自己有沒有繼續技術創新,人力驅動的要看自己有沒有做人力培訓?

崇文:讓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一張名片吧

最後李世民希望兒子明白,國家穩定以後,需要不斷發展文化,用教化去影響國家,這樣的國家才能穩定。

我們的創始人們,也可以通過企業文化的建設去構築一個強大的公司。事實上,世界上幾乎所有基業長青的企業,無不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一些超大規模的跨國公司,也很難說只是依靠制度來管理上百萬的員工。企業文化就是今天每一家公司崇文的內容。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他一年前寫下的這封長信,被後世稱為《帝範》,寫盡了一個父親的真誠,留下了智慧和百般的不放心,但是最偉大的人終歸要歸於塵土,好在知識與智慧會穿越時空,去激勵另一個時代的人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歷史創業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明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