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眾銀行VS網商銀行 騰訊、阿里旗下銀行的PK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885

浙江網商銀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圖)

近期,作為首批獲批的民營銀行,騰訊旗下的微眾銀行與阿里旗下的網商銀行分別公布了2016年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在2016年度均實現了扭虧為盈,且營業收入擴大為2015年的10倍。在全國首批五家民營銀行當中,網商銀行資產規模與營業收入最高,而微眾銀行的利潤最高。

同時實現了大跨步發展的兩家銀行,依托於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企業,發展方向卻並不相同。目前來看,微眾銀行更聚焦於消費信貸,而網商銀行更多為阿里體系內的商戶提供金融服務。

營業收入均增10倍

微眾銀行,全稱“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原平安集團副總經理、現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該銀行註冊成立於2014年12月16日,註冊資本42億元。控股股東為深圳市騰訊網域計算機網絡有限公司(持有微眾銀行30%股權)。

網商銀行,全稱“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註冊成立於2015年5月28日,註冊資本40億元。控股股東為螞蟻金服,持有股權比例達到30%。根據阿里巴巴(BABA:NYSE)2016年年報,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為馬雲。

2016年,微眾銀行營業收入24.5億元,比2015年的2.3億元增長10倍以上。其中,利息收入18.4億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6億元。利潤方面,2016年首次實現盈利,凈利潤4.01億元,而2015年為虧損5.8億元。

再看網商銀行,2016年營業收入26.36億元,同樣比2015年的2.52億元增長10倍以上。凈利潤3.15億元,2015年為虧損0.69億元。

二者相比,網商銀行營業收入更高,而凈利潤低於微眾銀行。

根據兩家銀行2016年年報整理(資料圖/圖)

兩條路徑

查看微眾銀行年報可以看到,其扭虧為盈的關鍵在於一款叫做“微粒貸”的產品。

“微粒貸”作為全線上運營的信貸產品,基於大數據風控技術,依托微信和手機QQ提供個人小額信用貸款。截至2016年末,“微粒貸”產品累計發放貸款1987億元,筆均放款約8000元,主動授信超過7000萬人,開通用戶超過1500萬人。

可以對比的是上線一周年時的數據,截止2016年5月,“微粒貸”累計放款超過400億元。兩相對比,也就是說在2016年剩下的7個月里,放貸規模猛增了約1500億元,是從前的將近5倍。

截至2016年末,微眾銀行資產總額為520億元,同比增加424億元,增幅440%。其中,各項貸款余額308億元,同比增加269億元,增幅697%。不良率為0.32%。

可以看到,微粒貸上線兩年來,放款規模迅速放大,利息、手續費收入大增,覆蓋資金成本以及各種開發支出,利潤也得以轉負為正。

微粒貸之外,微眾銀行還有汽車金融類的產品,其與多個互聯網平臺合作,將信貸產品嵌入消費場景,發展電商二手車平臺融資服務。“微車貸”年末貸款余額達到55億元,比年初增長了22倍。

網商銀行的路徑與微眾銀行不同,它針對的不是社交網路中的每個個體消費,而更多聚焦於阿里電商體系內的小微企業與農戶。

網商銀行的核心產品是“網商貸”和“旺農貸”。其中“網商貸”圍繞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等電子商務平臺,向賣家推出淘寶貸款、天貓貸款、阿里貸款等產品,保證賣家的融資需求。截止2016年末,已為超過277萬小微客戶融資。

在農村市場,結合阿里巴巴集團“千縣萬村”計劃,利用“村淘合夥人”模式,結合消費品下鄉、農產品上行以及農村生態圈等信貸場景,推進農資農具購買以及農產品上行等特定金融服務。截至2016年末,涉農貸款余額37.6億元,余額客戶數26.8萬戶。全行信貸余額中約11%為涉農貸款。

可以看到,依托騰訊與阿里,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根據母平臺的特點,發展出了不同的金融路徑。

有望進入銀行業百強

在五家民營銀行以外,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在整個中國銀行業處於什麽地位?

虎嗅網的一篇文章做出了對比:在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前100家銀行排名(按核心一級資本規模排序)顯示,進入全國銀行業前100強的銀行最低資產總額在900億左右,另外有多家銀行資產規模在1000億左右。

微眾銀行去年資產規模增長超4倍,網商銀行資產規模也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延續這樣的增速,基於目前五六百億的基數,兩家銀行在2017年有望進入全國銀行業100名左右(以資產規模計)。

微眾銀行客戶主要是個人用戶,借款用途主要是個人消費,隨著大數據風控模型逐步成型,客戶增長可能更具爆發性。基於微信和QQ的數億活躍用戶,潛力可期。

網商銀行客戶主要是電商商戶與農戶,生產性貸款居多,客戶數量會少於微眾銀行,不過單個客戶貸款金融更高。雖然阿里並未公布整體商家數量,不過目前口碑平臺上的入駐商家就超200萬,再加上阿里B2B、淘寶、天貓、速賣通、支付寶、菜鳥的商戶,數量應該遠超目前網商銀行的客戶數,可挖掘的客戶數量也是巨大的。 

這兩家銀行都是互聯網銀行,背後股東可以提供用戶資源與數據。隨著線上風控模型的完善,在不考慮資金供給的前提下,未來客戶數量有實現指數級的增長。

另外,由於兩家銀行2015年剛開始營業,形成的營收與利潤基數都比較低,所以2016年增速驚人。隨著基數的擡高,以及獲取新客戶難度可能逐漸加大,二者的增速應該會回落,營收和利潤的大幅增長不會是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