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開幕,院士現場實驗挑戰食品謠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673

辟謠小實驗現場。(鄒成蹊/圖)

“社會上廣泛流傳某些蔬菜水果是被染色的,看這個實驗就能讓大家明白,所謂掉色,掉的就是‘花青素’,花青素遇堿、遇酸會發生變色反應,並非外‘加’顏色。”

水和色素根本難以進入西瓜和螃蟹,而進水的西瓜很快就會爛掉,打針的螃蟹也活不過一個小時。

金華火腿、蘭州拉面、安溪鐵觀音、寧夏西瓜、西安冰峰汽水……只有你吃不到,沒有你想不到。一場展會,仿佛滿足了人們在酷熱的北京的所有暢想。

6月29日,一年一度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京舉行。2017年的宣傳周主場活動形式別致新穎,在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成果展覽(以下簡稱“雙安雙創”成果展)上,各省市的展臺幾乎把“舌尖上的中國”都搬進了展館。AR體驗、現場炒茶、肉菜快檢、趣味遊戲……各個展臺還各出奇招,展現在食品安全上的努力及特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出席開幕式並講話。汪洋強調,要堅持德法並舉、法治先行,加強食品安全依法治理,加快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共同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China Food Safety Publicity Week),是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於2011年確定在每年六月舉辦的,通過搭建多種交流平臺,以多種形式、多個角度、多條途徑,面向貼近社會公眾,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交流、普及科普知識活動,因活動期限為一周(因主題日的豐富而適當延長),故稱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

院士現場實驗,擊碎食品謠言

“水果掉色靠漂染,西瓜變甜靠打針,螃蟹增重是註了膠,膠粘碎肉變有毒牛排……”這些你刷刷朋友圈就能看到的文章靠譜嗎?

宣傳周第一天下午,在“科學實驗”展位,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和他的專家團隊,親自演示了簡單明了的科學小實驗,將瘋狂傳播的食品安全謠言“各個擊破”。

陳君石拿著裝有楊梅汁、櫻桃以及浸泡過黑皮花生和紫米的杯子,往里面加一點堿,原本深紅色的水就變成了藍黑色,再加點兒白醋,顏色又變回了紅色。

——這個簡單的實驗過程,證明了“水果掉色”是花青素遇堿、遇酸後發生的變色反應,並非外“加”顏色。

“社會上廣泛流傳某些蔬菜水果是被染色的,看這個實驗就能讓大家明白,所謂掉色,掉的就是‘花青素’,花青素遇堿、遇酸會發生變色反應,並非外‘加’顏色。”陳君石說,

社會上有很多關於食品的誤解,這些誤解造成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擔心,而各種各樣的謠言不僅對食品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還誤導了消費者的心理,影響公眾對政府和行業的信任度。

隨後,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科普自媒體達人鐘凱,研究員阮光鋒也依次為現場觀眾演示了“西瓜打針”“螃蟹打針”“脂肪乳化”等小實驗。

觀眾們恍然大悟:水和色素根本難以進入西瓜和螃蟹,而進水的西瓜很快就會爛掉,打針的螃蟹也活不過一個小時。

鐘凱是這次活動的組織者,也是長期致力於破除食品謠言的自媒體人。他說,食品謠言傳播的破壞力極強, 而我們的辟謠力度卻不夠。現在很多“劉洪斌”之流的假專家曝光率很高,而真正的專家卻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發聲。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教授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食品謠言爆發是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問題,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年來,食品謠言的傳播形式借助互聯網社交平臺“與進俱進”,比如2016年把“調理牛排”說成“有毒膠水拼碎肉”,不僅是圖文,還以短視頻的形式瘋狂擴散,嚴重誤導了消費者,也對生鮮產業和生鮮電商平臺造成巨大打擊。

隨後,羅雲波也幽默地提出一個“群主公約”倡議,希望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遏制食品謠言傳播中。“我註意到,現在很多謠言火起來,靠的就是各種微信群。一個群的群主往往是大家信任的、在群里說話有分量的人。如果每一個群主都能夠在自己的群里和大家‘約法三章’,規定好不傳謠言,不討論危言聳聽的內容,那麽謠言的傳播將一定程度上就失去了傳播的土壤。”

辟謠小實驗現場。(鄒成蹊/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