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人口密度版圖:深圳上海東莞居前三 珠三角最密集

中國各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怎麽樣,哪些城市密度最高?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對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及其他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統計發現,目前深圳、上海和東莞的人口密度最高,整體上看,珠三角和長三角最為密集。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人口密度,是按照建制市範圍內的總面積來計算。由於很多城市下轄不少縣市,或者遠郊區,一些城市的山體占比較大,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口密度。

深圳、上海、東莞位居前三

統計數據顯示,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共有19個,這19個城市中,共有16個城市均來自東部沿海,主要是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深圳,每平方公里高達5963人,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1倍左右。值得註意的是,深圳市範圍內,還有一大部分是山體,如果不是這個原因,深圳的人口密度將會更高。

數據顯示,深圳的土地面積只有1997平方公里,同為一線城市,上海面積6300多平方公里,北京是16800多平方公里,廣州是7300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深圳大致相當於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統計,在目前城區人口規模超過500萬的城市中,深圳無疑是面積最小的。即使在所有的一二線城市中,深圳面積也僅略大於廈門。

深圳市域面積小,是個歷史問題。30多年前設立經濟特區時,政策規定是一個經濟特區只能帶一個縣,比如深圳管轄寶安縣,廈門帶同安縣,這兩市總面積都在2000平方公里以內。

深圳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900平方公里。早在2005年,深圳市即將全市陸地總面積50%的土地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共計974.5平方公里。這也意味著,深圳可供開發的土地空間已經基本飽和。

目前深圳的人口仍在加速流入。數據顯示,深圳2016年末常住人口1190.84萬人,較上一年增加53.0萬人。2014年到2016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15萬、60萬、53萬,有明顯加快增長的態勢。也就是說,未來深圳的人口密度仍會繼續升高。

深圳之後,上海的人口密度高居第二,每平方公里達到了3816人。作為總人口達到2000多萬的超大城市,為了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京滬相繼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

例如,上海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總量不超過2500萬,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3185萬平方公里以內,軌交運營線路總長800公里。

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9.70萬人,比上年增加4.43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80.20萬人,比上年減少1.45萬人,這也是上海外來常住人口連續兩年下降。

此前2015年,上海市年末常住人口總數比2014年末減少10.41萬人。這是本世紀以來,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降幅為0.4%。其中2015年上海外來常住人口減少近15萬。也就說,未來上海的人口密度增長將不會再大幅度增長。

位居第三的是鄰近深圳的“世界工廠”東莞,人口密度高達3351人/平方公里。面積僅有2465平方公里的東莞,在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出口貿易的發展,東莞逐漸發展成為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形成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東莞。

數據顯示,2016年末東莞全市常住人口826.1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00.94萬人,人口結構出現嚴重倒掛。

珠三角最密集

位居第四的同樣來自廣東,只不過不是位居經濟發達的珠三角,而是來自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粵東城市汕頭。總面積只有2064平方公里的汕頭,常住人口達到了558萬,人口密度達到了2703人/平方公里。

值得註意的是,同處潮汕地區的揭陽人口密度也達到了1163人/平方公里,位居所有城市第十七位。《南方日報》2011年曾報道,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全省的3.3倍。

分析原因時,報道援引廣東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的專題調研組專家觀點認為,受潮汕地區人文環境和傳統婚育觀念的影響,不少群眾還存在“重男輕女”“多子多福”和“傳宗接代”的思想。近些年來,農村家族勢力有所擡頭,純女戶在經濟政治上都成了農村的“弱勢群體”;加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不完善,更加劇了部分群眾“養兒防老”的心理。

第五位的廈門與深圳類似,作為最早的一批經濟特區,廈門當時只帶了一個同安縣,總面積只有1699平方公里,是目前主要一二線城市中,面積最小的城市,在福建的9地市中也是最小的。目前廈門的人口密度也達到了2307人/平方公里。

廈門之後,是廣佛地區。其中位居第七的廣州,人口仍在加速流入。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400萬人,達1404.35萬人,比2015年末增加了54.24萬人,增量位居全國主要一二線城市首位。

廣州常住人口的增加與近兩年廣州產業發展有關。由於在四個一線城市中較低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使得不少制造業巨頭將廣州作為重要的投資地。近兩年思科、GE、富士康等巨頭先後布局廣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思科、GE等巨頭的落戶,未來一兩年廣州經濟增長將明顯提速,產業發展將帶動大量人才進入。

如果從區域分布來看,在人口密度前十名中,廣東就占據了6個城市,除了汕頭,其余五個城市都是位於珠三角,其中深圳位居第一,東莞位居第三,佛山、廣州和中山分列六到八位。可見珠三角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

去年8月,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一篇《“十二五”時期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文章顯示,“十二五”期末,廣東全省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04人,相當於全國人口密度的4倍。同時珠三角人口密度不斷擴大,從每平方公里1026人上升到1073人。

同時,廣東常住人口區域分布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超過一半的人口仍集聚在珠三角地區,區域內擁有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以及佛山、東莞兩個特大城市(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五年來,珠三角地區人口增長最快,人口增量占全省人口凈增總量的25.82%。

北京、杭州:山地多影響人口分布

珠三角之外,長三角的人口密度也是相當高。其中,上海和無錫位居第二和第九位,南京、蘇州、嘉興和常州的人口密度也都超過了1000人/平方公里。

在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只有鄭州、武漢和成都這三個城市來自中西部地區,都是中西部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其余,而且都地處平原地區,人口密度自然高。

由於自然地理因素,一些轄區內有較多山地、丘陵地貌的城市,整體的人口密度就沒有那麽靠前。比如北京雖然總面積超過了1.6萬平方公里,但山地面積占比就達到了62%,因此北京的人口密度僅位居第十。但如果只計算中心城區,則北京是我國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由於出現人口過多、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等“大城市病”。與上海一樣,北京也明確劃定了“十三五”時期的人口“紅線”。北京提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總量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在城市開發邊界上,目前城鄉建設用地已建成2921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間要減到2800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要減到2700平方公里。

在最有可能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的杭州,盡管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人口也在快速流入,但目前杭州人口密度僅為554人/平方公里。這是因為,杭州地形複雜多樣,其中丘陵、山地占總面積的66%,大多分布在西南部,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平原占總面積的26%,江、河、湖、占總面積的8%,因此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表:中國部分城市人口密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