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掙快錢”思維是順豐上市的後遺癥還是背後的無可奈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06/162959.shtml

“掙快錢”思維是順豐上市的後遺癥還是背後的無可奈何?
快刀三俠 快刀三俠

“掙快錢”思維是順豐上市的後遺癥還是背後的無可奈何?

從堅持不上市的快遞巨鱷,到如今盲目擴張的上市公司,順豐的背後是患有嚴重“上市後遺癥”企業的無可奈何。

來源 | 快刀三俠(ID:kuaidaosanxia)

文 | 路德維格

上市2個多月的順豐又有新動作了,這次它們把目光瞄準了彩票行業。

2017年4月27日,順豐控股發布了一則聲明:順豐控股旗下的子公司“順豐彩”將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中心在即開型彩票代銷、系統對接、主題票定制和倉儲配送等多個領域全方位合作。兩者共同開發了一款以順豐元素為主題的——豐彩紙型即開票,此彩票最近已經獲得財政部審查批準。

1

這是對轉型懷有“執念”的順豐,在繼順豐優選和嘿客之後,又一個讓眾人懵逼的轉型“力作”。在把快遞送到你手里的過程中,王衛似乎希望順豐小哥可以跟瑞士軍刀一樣無所不能。

盡管2016 年中國全年彩票銷量高達 3950 億元,但這依舊不能賦予順豐涉足彩票的正當性。事實上,博彩業在國內屬於壟斷經營狀態,發行機構和發售單位都受到政府的把控,解禁遙遙無期。

比起探究順豐如何將物流與博彩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合理結合,更值得我們註意的是上市後的順豐對於“掙快錢”的迫切需求。

與此同時,在媒體對於順豐2017年一季度財報的解讀里,頻頻出現“增長放緩、發展瓶頸”這樣的負面詞匯。這也導致很多人將順豐涉足彩票領域,看作是其遭遇發展瓶頸後有病亂投醫地功利性選擇。

從排名第一、堅持不上市的快遞巨鱷,到如今盲目擴張的上市公司,順豐的背後是患有嚴重“上市後遺癥”企業的無可奈何。

無奈的出爾反爾

王衛在2011年時曾表示過自己對上市的態度,他這樣說道:“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順豐也缺錢,但是順豐不能為了錢而上市。上市後,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業,是想讓企業長期地發展,讓一批人得到有尊嚴的生活。上市的話,環境將不一樣了,你要為股民負責,你要保證股票不斷上漲,利潤將成為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這樣,企業將變得很浮躁,和當今社會一樣的浮躁。”

如今回過頭看王衛當年的言論,頗有幾番“打臉”的意味。但糾纏於王衛的“出爾反爾”顯然毫無意義,企業的戰略計劃理應隨著發展情況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

最近幾年來,“三通一達”通過加盟發展的模式,市場份額越占越大,已然威脅到順豐行業老大的地位。采用自營模式的順豐,由於在網點布局和運輸工具的購買和租用方面花費巨大,要想繼續領先對手,必須擴大規模,而上市似乎成了順豐唯一的選擇。

誠然,上市可以幫企業向全社會融來資金發展自己,動輒上億、上十億的資金信手拈來,而且不需要償還,這顯然是銀行貸款所無法比擬的。

但上市的始終是一把雙刃劍,上市後的種種限制成為企業難以適應的後遺癥。比如必須堅守監管與審計、必須隨時接受社會的監督、必須接受重大舉措和戰略交由股東大會審議等。不僅如此,股價波動所造成的人心浮動,小股東隨時套現的風險決策,甚至是“門口野蠻的人”惡意入侵,都成為企業上市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所有的代價,似乎都讓企業與曾經的願景背道而馳,增添無益地變數。無論如何,與巨大的利益相比,這些“小意外”又算得了什麽呢?

為掙快錢而多元化投資

上市公司中有的錢太多,怎麽都花不完,有的卻又錢太少,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但不管錢多錢少,都和多元化有關。

作為一家公司來說,快速成長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當一個企業手握大量現金的時候,卻不能有效增值,必然會造成巨大的財務成本。而這個時候,資金的多元化便成為一種最佳選擇。

有的企業將資金違規進行炒股,有的投資房地產,還有的搞金融債券。用當下時髦的話來說,這叫建設企業生態。這樣的擴張,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的主要業務增長乏力,為了尋求更高的回報,將錢投入暴力行業。加之上市企業資金充裕,更容易造成管理層的盲目投資。

順豐早在未上市之前,便嘗試建立過這樣的“生態”。

2014年,眼看零售行業的爆發式增長,順豐豪擲10億元鋪設了近3000家“嘿客”門店。嘿客是順豐旗下網購服務社區店,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虛擬購物外,還具備ATM、冷鏈物流、團購預售、試衣間、洗衣、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

2

按照原來的策劃,嘿客將建設成順豐O2O夢想的理想線下載體。可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順豐的“嘿客”夢想並沒有如預期所料的那樣成功,它甚至成為了一個失敗的項目。

而原因也顯而易見:如果說從零售到物流是“降維打擊”,零售成功,自然就會產生大量的派送需求;而物流到零售是“升維打擊”,物流成功,並不會帶來豐富的購物需求。一升一降,難易自現。

對於這樣盲目的多元化投資,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對於不做廣告公司的看法,能夠很好的解答這一現象:

步步高公司每年都會投入幾億到幾十億的廣告費用,於是,公司很多高管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步步高應該自己做一家廣告公司,或者收購一家,這樣更能夠節約成本。

但是段永平並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步步高辦廣告公司一定會辦砸,因為他們不懂這個行業。很多手下質詢他,為什麽認為他們一定做不好。段永平說:“如果你們的邏輯成立,那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廣告公司應該是可口可樂廣告公司,或者是寶潔廣告公司,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這里面肯定有它的原因。”

對於這次的順豐彩票是否還會步“嘿客”的後塵,我們不得而知。但上市後的順豐顯然有更多的“閑錢”進行多元化投資,但稍不註意,很可能被多元化投資搞得焦頭爛額。

賺快錢彌補經營缺陷

上市之後的企業,不得不接受社會和證監會的監管,一些經營中經不起檢驗的管理問題和業務問題便會暴露出來。而問題暴露後所帶來的股價與社會公信力的下跌,則會讓企業發展越發步履維艱。

通過投資回報迅速的行業,賺快錢補貼經營上的決策失誤,顯然是一個比較劃算的買賣。說到回報迅速的行業,房地產註定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16年底,深圳住房均價漲幅已接近五成。上海、廈門、合肥等其他一二線城市的住房均價漲幅也都在40%左右。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上市企業加入到房產投資甚至是炒房的行列。

2016年,A股有44.72%的企業,也即1300多家上市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金額合計高達5874.2億元。這與2013年相比,增幅高達67.4%。

有近90家上市企業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在10億元以上,中國平安更是以持有334.29億元的投資性房地產居首。中國建築、中國銀行等也持有超200億的投資性房產。

2016年9月一家叫做雲賽智聯的公司發布公告,其出售的一筆上海房產,以5.03億元的價格成交,實現收益高達1.86億元。而在當年上半年,雲賽智聯凈利潤僅為7073萬元,不及投資房產收益的一半。

3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管理者應該審視當下的經營模式、管理理念和方法等,考慮如何在上市公司規範的遊戲規則下良好生存下去。而賺快錢方式的出現,讓諸多管理者失去了對經營模式的探索動力,沈溺於簡易的套現模式,最終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

在賺快錢中走向毀滅

馬雲曾說, 天下沒有教人賺快錢的書,有也未必會跟大家分享。很多年輕人過多關註了術,過多去思考賺錢。但真正應該思考的是我能做什麽東西給別人,提供跟別人不一樣的價值。

無數知名企業家都曾表示過對於賺快錢思維的否定,但許多企業仍舊對賺快錢有著超乎尋常的執著,甚至不惜賭上企業的未來。

最著名的案例,是永樂電器與摩根士丹利的賭局,這一賭局最後改變了整個中國家電零售行業的格局。

timg

在2005年下半年,運作永樂電器上市的摩根士丹利與永樂簽下了一份協議。協議約定,如果永樂2007年的凈利潤超過7.5億元人民幣,外資股東將向永樂管理層無償轉讓4697.38萬股永樂股份。如果凈利潤不高於6億元,永樂管理層將向外資股股東無償轉讓9394.76萬股股份。

這意味著,永樂必須“3年內保持年均50%的凈利潤增長率”,才會賭贏。

漸漸地,陳曉發現情況不妙——國美、蘇寧、永樂、大中都在加速開店,競爭的激烈使永樂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而市場需求的增速卻不到10%!永樂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增長50%,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

為此,陳曉不得不裁員、減薪,大力整改,但依然無力回天。即使按最好業績,永樂2008年的凈利潤也只有4.57億元,這與對賭協議的最低預期6億元,差距巨大。

為賭贏摩根士丹利,陳曉與大中電器達成了“換股合並”計劃。雙方約定,大中在北京和天津的收入納入永樂的銷售額。

然而,摩根士丹利看穿了陳曉的“伎倆”,就在永樂與大中達成合作協議的第二天,摩根士丹利公開指出,“永樂收購大中,其成本快速增加以及偏貴的估值,令摩根士丹利決定調低永樂今明兩年盈利預測25%~27%。”

最終,永樂股價暴跌。連續5天,摩根士丹利拋售約15.81%永樂股權,使永樂股價跌破發行價,市值從巔峰時的近100億元縮水至40多億元。而摩根士丹利大賺其錢,從永樂身上套現8億港幣,投資回報率超過200%。

這場鬧劇最後以國美收購走投無路的永樂為結局,永樂至此消失在中國。

為了快速賺回摩根士丹利手上的永樂股票,陳曉顯然已經失去理智。在急功近利、賺快錢思維的主導下,管理者對於企業的戰略決策將會出現較大偏差,一旦企業跨出去錯誤的一步後,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

快錢思維的罪與罰

陳曉的掙錢思維,如今已成為很多中國商人生意觀念。

一份來自媒體報告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這一數據與歐美相較,差了一大截,與日本企業相較,差距更彰。

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58年。

什麽原因導致中國企業壽命如何短暫?正是這種只有掙錢、掙快錢的思維,導致中國中小企業短命。

中國不少優秀企業在通過IPO後,便不思進取,借助股票增發或是外延並購,來壯大自己的塊頭和規模,這種外延擴張的背後是很多上市公司崇尚的一種“偽成長”模式,而真正依靠內生的、自我研發創新的內涵式成長,卻幾乎為零。

甚至有一些上市公司為了賺快錢、追逐財務報表的光鮮亮麗,不惜拋棄主業、脫實向虛。不是參與房地產大開發,就是參股或控股金融企業。或是幹脆職業炒股、大玩杠桿舉牌,大搞資本運作、資產重組,專門倒騰股權差價。長此以往,我國實體經濟將會面臨著被掏空的風險。

一場“賺快錢”的危險遊戲,正在一些上市公司或國有企業之間你追我趕、相互攀比與角逐。長此以往,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希望在哪里?工業強基、實業興邦的戰略是否會泡湯?

在如今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之下,也應是中小企業堅守本業、修煉內功和砥礪前行的機會。然而可怕的是,我們身邊有太多掙快錢生意人。他們處處尋找市場空白機會,尋找市場尋租空間,而並不願意在自身所處行業里拼搏鉆研。

這種觀念的存在,嚴重阻礙了中國商業向品質精良、品位精致的高階發展,也嚴重阻礙了產業升級的步伐。

總而言之,專註主業的企業終將日漸取代靠投機和掙快錢的企業。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繁榮可以通過資本暫時制造,但最終還是要在企業的堅實打拼中完成。至關重要的因素,還是在於企業家究竟能夠看得多遠。

微信圖片_20170506094609

順豐 王衛 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