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8三江精細化工成長之路 山頂洞人投資手記
http://sddr2010.blogspot.com/2011/05/2198-httpnews.html
為要多把握#2198三江精細化工的「內核」,除之前尋獲了來自第一上海的一篇調研和作出一些額外「努力」外,嘗試搜索老總「管建忠」的資料,找到以下這篇報導,記述三江精細化工上市前的一些發展和背景。作為散戶,對企業的成長過程多點瞭解,或有裨益。
>>>>
三江化工,夢在高遠處
來源:中國化工報 | 2009-5-15 14:51:23
可能是一向低調行事的風格所致,外界對於管建忠和他的嘉興三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三江化工)都知之甚少。但在去年年底金融風暴突然來襲,周邊企業紛紛降低負荷、壓縮開支開始過冬之時,三江化工的二期環氧乙烷(EO)裝置卻逆勢開車,並且實現了每月上繳利稅1500萬元。於是這家原本「隱於市」的民營企業,才引起了外界諸多的好奇和關注。
「三江化工的成長軌跡,是有一點不合常規。」身為三江化工總經理的管建忠平靜地說:「企業要走得又快又穩,得具備兩個條件——起點要高,眼光要遠。」
自建乙烯儲罐,吃下「第一隻螃蟹」
環氧乙烷是一種重要的乙烯下游產品,也是合成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原料,而表面活性劑又被廣泛地應用於洗滌劑、紡織印染助劑、造紙助劑、農藥助劑等許多領域。目前,在發達國家,表面活性劑產品的種類已超過4000種,並且應用領域仍在不斷拓展。在我國,表面活性劑產業起步相對較晚,目前開發產品僅400余種,在很多領域特別是高端產品的應用,仍大量依賴進口。
三江化工進軍環氧乙烷產業,緣於管建忠的堅持。2002年前後,已經在表面活性劑領域掘得「第一桶金」的管建忠,在深感環氧乙烷一貨難求的背景下,形成了向上游邁進、自己生產環氧乙烷的想法。
當聽到這一設想時,幾乎所有人都以為管建忠在說夢話。上環氧乙烷,談何容易?最致命的問題在於沒有原料。環氧乙烷的主要原料是乙烯,國內能夠生產環氧乙烷的企業屈指可數,且清一色是中石化、中石油旗下企業。為什麼?因為這些企業能自產乙烯。
難 道非得先上乙烯生產裝置才能做環氧乙烷項目嗎?對此,管建忠並不以為然。日本、韓國以及我國台灣等地都有一些環氧乙烷生產企業,這些企業規模並不大,也沒 有乙烯生產裝置,他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帶著這個疑問,管建忠開始頻繁地出國考察,最終找到了答案:完全可以先自建乙烯儲罐,再通過海運從國外進口乙烯, 來解決原料供應問題。
管建忠的大膽構想,獲得了行業權威專家的肯定和支持。
2003年12月,三江化工在嘉興港區乍浦化工區註冊成立,隨後一期投資總額達6.5億元,分別從美國SD公司和德國TGE公司引進專利技術,由中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總承包建設的6萬噸/年環氧乙烷項目及2萬立方米低溫乙烯儲罐配套裝置、6000標準立方米/小時空分裝置先後上馬。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工程於2005年11月30日全線竣工。2006年1月19日,三江化工一次試車成功,產出了純度達到99.99%的環氧乙烷產品,其產品質量、工藝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至此,三江化工成為國內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個民營環氧乙烷生產企業。首戰告捷令管建忠振奮不已,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更令整個三江化工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以環氧乙烷為起點,產業構架藍圖初現
環氧乙烷項目的成功為三江化工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即使在受金融危機衝擊的艱難日子裡,企業的環氧乙烷裝置依然保持了滿負荷運行,並且始終保有良好的利潤水平。然而,他們並不滿足於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管建忠說出了企業的心聲,今天環氧乙烷的興旺固然可喜,但如果企業從此止步不前,一旦有更多的競爭者加入,或者若干年後市場發生逆轉,三江化工的優勢還能持續嗎?
「當初之所以上環氧乙烷,主要是為瞭解決表面活性劑的原料來源問題。現在我依然認為,環氧乙烷只是一個起點,三江化工未來發展的重心應該向具有更高技術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領域轉移。」管建忠說。
2007年,三江化工投資1.2億元,上馬了1套10萬噸/年 的表面活性劑裝置。這套裝置採用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外循環噴霧氣液接觸乙氧基化反應器工藝。由於擁有原料優勢,三江化工的表面活性劑在產品質量、成本價 格、交付能力和產品應用技術服務等方面,均顯示出明顯的優勢,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同和歡迎,迅速成為國內農藥、油田、紡織印染、金屬加工、工業清洗等工業 領域用表面活性劑最優秀的供應商之一。
2008年,三江化工再度出手,出人意料地購得浙江嘉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嘉化集團)51%的控股權。這是一家老牌化工企業,主要生產氯鹼、硫酸、氫氣等基礎化工原料,以及農藥等化工產品。對於這次收購,當時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解,畢竟基礎化工原料是一個利潤十分微薄的產業。對此,管建忠解釋說:「之 所以控股嘉化集團,看好的並不是該企業能在短期內產生多少利潤,而是其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化工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優勢。首先是產品資源。嘉化集團的很多產 品都可以為三江化工所用,進而形成產業對接,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綜合成本。其次,嘉化集團在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品牌優勢等方面也有豐富的積累。這些資源如 果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就能與三江化工形成優勢互補,這對於雙方未來的發展都大有好處。」
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嘉化集團的20萬噸/年離子膜燒鹼裝置陷於低負荷運行狀態。然而,在氯鹼虧損的背後,三江化工卻抓住了另一重商機——用三江化工的乙烯和嘉化集團的氯氣生產聚氯乙烯。
管建忠分析說,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乙烯價格已從最高時的1700美元/立方米跌到了600~700美元/立方米。另外,2009年3月15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取消各地優惠電價,加上經濟大環境走軟,原本在國內佔絕對主導地位的電石法聚氯乙烯廠家大多身處困境,因此乙烯法聚氯乙烯(PVC)顯示出巨大的成本優勢,必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我相信,在今後的一段時期內,乙烯法聚氯乙烯會成為主流。雖然原油價格還會有上漲的空間,但從整個經濟趨勢來看,短期內不可能回到原來的高位。」管建忠自信地說:「現在上馬乙烯法聚氯乙烯,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目前,三江化工投資額約6億元、規模為30萬噸/年的乙烯法聚氯乙烯項目已在積極籌建之中。按照計劃,該項目今年下半年就要開工,預計明年建成。對於項目將採用何種專利技術,企業暫未透露。但從三江化工一貫的投資風格來看,可以總結成8個字:起點要高,力求最好。
從乙烯到環氧乙烷,再到表面活性劑,從乙烯、氯鹼,到聚氯乙烯,三江化工的產業構架已現雛形。
引進戰略投資,躋身國際一流不是夢想
從2007年開始,三江化工就已積極謀劃引進國際戰略投資,爭取在國外上市。同時,企業突出的經濟效益和獨特的產業優勢也吸引了眾多國際戰略投資者的目光。美國高盛、歐洲CVC等著名國際投資公司紛紛向三江化工遞來了橄欖枝。目前上市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對於為什麼要引進國際投資,管建忠這樣解釋:「三江化工上市的目的不是圈錢,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國際一流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在產業發展、企業管理乃至資本運作等方面,真正達到與國際接軌,最終實現打造國際一流企業的目標。」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相信用不了多久,三江化工將以更加眩目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
值得留意的是,#2198是三江精細化工,而不是三江化工,三江化工的其他業務(譬如收購後具控股權的嘉化集團)並沒包括在上市公司業務範圍之內,而雷聲頗大的聚氯乙烯項目,上市以來又沒有提及過,有點奇怪,按報導,應該在運行之中哦。不夠錢搞?出了事?未有盈利?毛利率不濟?
浙江嘉化集團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