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國大選背後憂慮 四成選民投給了極左和極右

“有700多萬法國選民投給了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法國籍歐盟經濟事務委員莫斯科維奇說,這想想“就可怕”。

根據法國內政部的最新統計,獨立候選人馬克龍以24.01%的得票率領跑並同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攜手進入第二輪,然而令人無法忽略的事實是,勒龐在第一輪的21.3%得票率和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19.6%的支持率:這意味著在3600萬法國選民中,近1500萬人,即總比例在40.9%的選民選擇了極端黨派候選人。

數十年的經濟不振與近些年的恐襲威脅令對政治系統徹底失望的法國選民向更加極端的黨派尋求慰藉,從大選的投票地理分布又可以看出,這是一場東法國與西法國的對決,在第二輪大選投票之前,馬克龍能成功地把這些越來越極端化的法國選民拉回正軌嗎?

越來越極端化的法國選民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以往數據發現,2012年同2017年兩次法國大選中,法國左右兩大傳統黨派在五年後,被極左與極右黨派分票情況嚴重;而從地圖上,如果將2002年法國前總統同國民戰線前領導人老勒龐在總體大選中的對決同此次馬克龍同勒龐的投票情況做對比的話,也可以看出馬克龍繼承了法國前總統、右翼政治家希拉克此前在東法國的大部分選民,不過勒龐的地盤也從西法國向東大幅推進了不少。

在分票方面,勒龐的投票率從2012年的17.9%(約640萬人)上升至2017年的21.3%(769萬人),5年內增加了近19%;極左的梅朗雄投票率更是從2012年的11.1%(約398萬人)飆升至2017年的19.6%(超過700萬人),5年內增長了近77%。

需要註意的是,極左同極右黨派的訴求並無差別,梅朗雄和勒龐的立場在諸多方面都相似:對歐盟和自由貿易采取敵視的態度,並希望同俄羅斯加強聯系,梅朗雄不僅希望法國退出北約,也希望就法國與歐盟的關系重新談判,如談判失敗,則像英國一樣,由法國人民來決定是否留在歐盟;在經濟方面,梅朗雄承諾每年將財政開支增加到2500億歐元以上,同時將法律工作時間從35個工作小時縮短為32小時,並對收入超過中位數20倍的富人征收100%的個稅。

與此同時,2012年還能在第一輪大選中拿到28.63%支持率的法國社會黨(奧朗德)在2017年其候選人阿蒙的得票率僅有6.36%,左派選民被馬克龍和梅朗雄瓜分。

2017年的法國大選首輪投票:黃色代表馬克龍的陣營,深藍色代表勒龐的陣營,淺藍色對應菲永,紅色為梅朗雄(來源:法國內政部)

從法國內政部提供的法國各地區投票示意圖上則可以看到法國東西之間的對立:除了固有的南北大本營之外,勒龐幾乎橫掃了東法國的選票,而馬克龍則拿到了包括巴黎等在內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選票,此外還守住了大部分西法國的陣地,如果將這張圖同2002年希拉克同老勒龐的那場選舉做對比的話可以看到,法國中部已經慢慢被“國民陣線”和勒龐蠶食。

2002年的法國大選首輪投票:藍色為希拉克的陣營,灰色對應老勒龐(來源:法國內政部)

實際上自2011年開始,法國選民對“國民陣線”的支持就從法國南北兩端蔓延滲入中部,用法國人口學家、歷史學家勒不哈斯(Hervé Le Bras)的話來解釋,勒龐在法國領土上不斷蔓延的支持率就如同“一場流行病”一樣。

支持馬克龍的區域,不可避免的,仍是法國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的地區,而支持勒龐的區域,則大部分是在全球化過程中衰落的工業區和被全球化遺忘的灰色地帶。

由於歷史上也經歷了“去工業化”等諸多原因,像美國一樣,法國也有自己的“鐵銹帶”(一般指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而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的是,勒龐在老工業城鎮尤其受歡迎,這些老的產業工人對左派或工作的信心都已經完全消失了。

同時,法國城郊地區同法國其他國際化大都市之間的斷層,也不可避免地切斷了這些區域同全球化之間的聯系:2006年~2011年,法國13個城市的工作崗位平均增加了5%,包括里昂、馬賽、圖盧茲、里爾、波爾多、南特、尼斯、斯特拉斯堡、雷恩、格勒諾布爾、魯昂、蒙彼利埃和土倫。

然而作為整體,法國的工作在流失,失業率一直徘徊在兩位數。這13個大城市中充斥著共享經濟和充滿活力的創意產業,他們的許多市民在此次投票中,都投向了馬克龍,然而在城市之間的邊緣地帶,那里沒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是一個人們感到全球化只是從他們身邊路過的世界,“國民陣線”的力量正在那里緩緩上升。

馬克龍成不了希拉克

“馬克龍成不了希拉克。” 前外交官、法國著名作家和諾(Renaud de spens)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回馬克龍不會能聯合到82%的選民給他投票,即便他本人,在第二輪更想投給的也是梅郎雄(如果對陣勒龐的話)。

和諾指的是,在2002年,法國選民形成了所謂“共和國戰線”的陣營,從左到右來反擊極右勢力,前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彼時就獲得這種支持,法國選民打出了“寧肯把選票投給騙子也不投給法西斯”的口號,最終希拉克以絕對優勢(82%)挫敗極右勢力代表老勒龐。

和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馬克龍在兩次總體大選中暴露了他的一些短板,譬如他說話的方式不夠吸引人等,時間越長,這對馬克龍就越不利。

莫斯科維奇也認為,由於法國選民的態度變遷,此次馬克龍也拿不到82%這樣的高額支持率了。

目前,綜合大部分民調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在第二輪投票中,預計馬克龍得票率將達62%至64%,勒龐得票率將為36%至38%,未決選民的比例將達到21%。

按照前文計算,向勒龐傾斜的最明顯的選民就是梅朗雄的極左翼選民。在第一輪投票後,法國從左到右都呼籲要支持馬克龍,以阻止勒龐當選總統,但梅朗雄可沒這麽做,也不號召他的700萬支持者這樣做。

菲永在認輸後表示:“只能投極右分子的反對票,沒有其它選擇。”但梅朗雄拒絕支持馬克龍。

法國的各方專家均警告,如選民大面積棄權,受益者將是勒龐。而極左翼的選民也在網絡上發起了“五月七日沒我事兒”(SansMoiLe7Mai)運動,號召大家棄權。

曾經成功預測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法國物理學家加蘭(Serge Galam)即指出,所有的民調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棄權。

根據加蘭的結算,在第二輪中,如果勒龐可以充分動員她的選民,而其他候選人的支持者卻大規模棄權投票,勒龐就有獲勝的可能性,譬如以勒龐支持率為41%,而其對手為59%(這一個中位數,無所謂對手是誰)來計算,若勒龐選民的投票率為90%,而其競爭對手的為70%,則勒龐仍可以獲勝(假設法國選民總體投票率為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