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財政赤字出現在後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現了財政赤字,這是近一二十年所沒有的。這說明財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召開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關註財政數據的該院助理研究員吳化斌發現,今年一季度罕見地出現了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根據財政部數據,2017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財政赤字為1551億元。
財政部網站公布了2009年以來的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發現,今年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一季度財政赤字。
吳化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一季度出現財政赤字,一方面是因為財政支出進度比以前更快,另一方面則是今年財政赤字規模創歷史新高。
在4月中旬的財政部一季度財政收支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司長李敬輝表示,今年預算批複下達進度比往年進一步加快。截至目前,中央一般公共預算已累計下達80%以上。
具體來看,中央部門預算已經全部批複完畢且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下達了75%,比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1.63萬億元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也已全部下達。
我國今年財政赤字規模也繼續創歷史新高。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與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擬按3%安排,財政赤字2.3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
吳化斌認為,盡管相比去年財政赤字率沒變,維持在3%的較高水平,但隨著經濟體量加大,財政赤字規模也明顯增加,積極財政政策力度也比以往更大。而且實際財政赤字率也高於3%。
穆迪近期一份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政府今年實際財政刺激規模會大於預算赤字目標顯示的水平。除了溫和的官方預算赤字之外,中國政府還利用預算外資金和公共部門 (包括國有企業和國有政策性銀行) 的支 出與收入來支持經濟。這種支持增長的能力對中國信用質量具有正面影響。
今年一季度約4.5萬億元財政支出花在哪?
吳化斌研究發現,從一季度支出結構上來看,主要的增長還是流向民生領域,主要支出流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以及科技等項目,財政支出結構正在逐漸改善。地方財政支出積極性較高。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主要支出項目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183億元,增長22.9%,教育支出6913億元,增長18.7%,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4106億元,增長29.4%。
反映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社區支出也達到4622億元,增長21.2%,住房保障支出1353億元,增長46.8%。
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從4月起開始實施,二季度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或將更大。
4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簡並增值稅稅率等6項減稅舉措,預計全年給各類市場主體減負3800億元。早一波的2000億元降費政策已經在3月份出臺,今年4月份開始實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減稅降費本身就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說,今年主要經濟數據穩中向好,財政收入增速加快,我們既然有條件、有財力,就更要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財政部國庫司司長劉祝余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基於價格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減弱、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放緩和減稅降費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今後一個時期,特別是二季度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會回落甚至明顯回落。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4.1%,增長較快。
吳化斌表示,今年一季度稅收收入大幅增長除了價格上漲拉動作用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土地與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速較快。隨著後期價格趨穩,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逐漸生效,預計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回落。從財政收支結構來看,推進積極財政政策有必要詳細評估對經濟的短期刺激作用和長期機構扭曲,權衡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