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曾健輝
近期,上市房企正陸續披露2017年一季度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發現,多家房企一季報出現明顯虧損,其中京漢股份(000615,SZ)和中房地產(600890,SH)出現較大的虧損;還有不少房企結轉收入或銷售面積出現較大下滑。
今年一季度,全國數十個城市密集出臺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調控範圍不僅擴大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連五線城市都加入了限購行列。針對房地產業務的下降,泛海控股(000046,SZ)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調控政策全面升級的影響。
不過,當前的調控似乎仍未結束。4月19日,濟南出臺樓市調控政策,要求本市戶籍二套房首付提至60%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新政或為調控“打補丁”。相關專家表示,在政策環境影響下,規模房企和品牌房企的優勢愈加明顯,中小規模企業出現虧損或業績下降。
●部分房企虧損翻倍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20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資151.5億元,增長26%。商品房本年新開工面積327.3萬平方米,下降36.9%。商品房銷售面積232.3萬平方米,下降8%,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34.3萬平方米,下降15.4%。
在市場調控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龍頭受城市限購政策影響較小,其中萬科一季度實現銷售金額1502.7億元、同比增長99.72%;龍湖地產實現銷售金額430.2億元,同比增長218%。而中小房企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同期,京漢股份、中房地產、綠景控股等房企凈利潤虧損,其中綠景控股近兩年的第一季度都是虧損。
以中房地產為例,一季度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2438萬元,去年同期虧損560萬元,虧損增大了3倍。中房地產表示,虧損原因是新項目拓展、銷售擴大、增加人員配置等因素,導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較上年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報告期內部分項目利潤率較低,導致整體利潤率下降。
金融街(000402,SZ)一季度表現同比下降,雖然預計盈利5.07億~ 5.85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約25%~35%,主要原因是主要開發項目在區域和業態方面與去年同期存在差別。
據天地源(600665,SH)公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公司開工面積2.1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2.74%;受項目開發所在城市調控政策影響,實現簽約面積7.0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1.43%;實現簽約金額6.75億元,同比減少61.75%。當期無新增房地產項目。
●本輪調控初顯成效
“9·30”調控以來,全國已有超過45個城市累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140余次,抑制市場過熱。從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3月份70城房價指數中可以看出,熱點城市樓市漲幅已集體回落,初步達到抑制房價的目的。據《新京報》報道,北京“3·17”調控已經滿月,新房周成交量縮水66%,二手房周成交量較新政出臺前下降10%。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一二線熱點城市調控政策升級,住宅市場成交量持續回落。據統計,今年一季度5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市場月均成交量在26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約15%。
華夏幸福(600340,SH)的一季報顯示,公司當期的城市地產簽約銷售額為28.47億元,同比增長1.10%,銷售面積為16.77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53.87%,銷售面積出現大幅度降低。公司整體銷售額為409.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77%。公司銷售面積減少一半多,與限購限貸政策不無關系。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29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1~3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29035萬平方米,同比增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23182億元,增25.1%,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
政策調控之後,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都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新一輪調控措施是3月17日以後陸續出臺的,對於整個經濟,包括對房價,還有其他房地產方面指標的影響,有可能在4月份乃至以後陸續有所顯現。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4月上旬,在嚴格調控下,市場快速降溫,熱點城市數據全面回落,部分城市比如北京等嚴格限制的商辦等簽約數據接近零。隨著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部分城市房價過熱的現象也有望減少,二季度全國70城房價指數走勢也有望處於平穩運行的區間,預計二季度房價降溫表現將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