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馬鈴薯“龍頭企業”發展訂單種植 促貧困地區“造血式”發展

我國馬鈴薯生產地與貧困地區分布高度重合,全國592個貧困縣中有549個以馬鈴薯為主要作物。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帶動脫貧致富的有益探索。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政策體系,目的是通過完善政策體系,促進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和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

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離不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張曉山曾撰文稱,當前農戶的小規模經營,已經無法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的,也無法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和使農民從事的農業經營成為體面和受人尊敬的職業。這就需要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適度擴大經營規模,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只不過,中國農村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這就決定了中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必然呈現出多元化、混合型的發展格局。

他認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等都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業內認為,構建政策體系旨在實現各項支農政策的系統整合,增強各項政策之間的銜接性、靈活性、實效性,確保各項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長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事實上,中央已經充分認識到,在未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是現代化農業的主力軍。

上述深改組會議認為,政策體系的構建是“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重要途徑”。要從多方面進行扶持,運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優化配置,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普通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的“龍頭企業”為例,中國澱粉工業協會會長、中糧生化總經理佟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標桿企業的引領和帶動。為推動馬鈴薯澱粉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2016年下半年,中國澱粉工業協會決定在馬鈴薯澱粉行業評選一批“中國馬鈴薯澱粉龍頭企業”,讓“龍頭企業”帶領馬鈴薯澱粉業有序競爭,健康發展。

內蒙古華歐澱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龍頭企業”之一。該公司董事長周慶鋒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表示,馬鈴薯的適宜種植區域分布於老少邊窮地區,在中國,馬鈴薯生產地與貧困地區分布高度重合。全國592個貧困縣中有549個以馬鈴薯為主要作物。借助國家的“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馬鈴薯種植可以成為最直接的扶貧產業,通過主食加工企業與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馬鈴薯優勢產區合作,大力發展專用品種訂單種植,帶動產業扶貧,促進貧困地區“造血式”發展,對老百姓的收入帶動很大。

周慶鋒說,跟其它三大主糧不同,馬鈴薯是鮮活農產品,保鮮期只有半年,收獲當年就需要及時加工轉化,這樣農民才能實現豐產豐收。否則就會出現“賣薯難”,給農民造成損失。

2016年,農業部發布《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帶動脫貧致富的有益探索。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解釋:“我們提出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開發,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馬鈴薯產業開發中分享增值收益,帶動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

值得關註的是,這次強調的是“開發”,而非“種植”。也就是說,在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中實現增值、增收。所以,要通過馬鈴薯脫貧致富,不能只靠種得好,更要做好產品。如何“開發”,就成為了農民,以及包括合作社、農業企業在內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所共同思考的問題。

《意見》提到,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目前,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8000多萬畝,年產約9000萬噸,是75%以上國家級貧困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周慶鋒認為,這對未來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應。有業內人士估計,這樣的影響是以百億級為單位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2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