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首次明確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分工負責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發改委《關於2017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同去年一樣,繼續提出大力推行PPP模式,在分工表中,這項改革任務的責任單位是“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分工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
自2014年以來國家大力推廣PPP模式以來,PPP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快速增長。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7年2月28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入庫項目為11784個,擬投資額近14萬億元。
巨額PPP項目投資涉及十多個部委,部委間尤其是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如何分工成為關鍵。
去年7月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討論了這一問題,並“厘清了有關部門職責”。隨後的部門文件表明,財政部統籌負責公共服務領域的PPP改革工作,國家發改委負責基礎設施領域的PPP推進工作。
具體來看,國家發改委去年8月底公布的《關於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稱,各地發展改革部門要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等,切實做好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PPP推進工作。此外還列出了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推廣PPP模式重點項目清單,涵蓋上述七大領域、百余個項目。
財政部則在去年10月12日公布的《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中稱,財政部統籌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聚焦公共服務領域。要嚴格區分公共服務項目和產業發展項目,在能源、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等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
目前兩部委並未就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有明確的界定,僅從上述兩份通知來看,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均覆蓋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保、農業、林業、市政工程七大領域。
還需進一步劃分部門職責
一位省級財政廳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地方在推進PPP工作中,兩部門的職責還是很難分清楚。
長期研究PPP的清華大學教授王守清曾告訴第一財經,如果未來不進一步明確界定和劃分“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還是會給實際操作帶來困難。因為許多基礎設施就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比如提供教育和醫療的教學樓和醫院大樓,有的基礎設施可以向使用者收費,但也有不少基礎設施不能收費。再像產業新城、海綿城市、智慧城市類項目,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沒法區分,一旦區分也就沒法集成、提高效率。
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曾告訴第一財經,基礎設施離不開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也離不開基礎設施,不希望發改部門和財政部門分別管理一些行業的PPP,不過所有行業的PPP基本政策應該統一,由發改委或財政部出臺都可以,行業之間的差別則由行業主管部門去解決。
同時,部門職責劃分不清及相關政策不協調也困擾著地方。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2016年PPP工作情況報告稱,目前來看,從上到下發改部門和財政部門同時發力推進PPP工作,不可否定兩部門共同開展工作的有利因素,但也存在工作重複交叉、信息不對稱、地方推進工作無所適從等低效。為此建議從上劃分部門權限、厘清部分職責分工,便於地方高效開展PPP相關工作。
浙江省財政廳2016年PPP工作情況報告建議,部門分工協作有待加強。中央部門之間在推進PPP工作部署和政策制度上存在一些差異,影響了地方推動PPP工作的協調和銜接。建議財政部加強與發改等相關部委的協同,統一工作部署,統籌工作推進,解決現有政策沖突、政策執行障礙等問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2016年PPP工作情況報告中也建議,進一步明確落實財政、發改、行業主管部門在PPP改革和項目管理工作中的職責,激發行業部門對本行業PPP改革規劃、監管動力,各負其責、合力推進。
寧波市財政局也通過2016年PPP工作情況匯報建議,進一步理順財政部、發改委和行業主管部門等在PPP項目管理上的職責,確保政令統一、政策協同,避免部門之間各唱各調,出現“兩張皮”的現象。
另外,一些地方也在加強部門間的項目推進機制。比如廈門市,要求由發改部門會同財政部門牽頭確定PPP項目,由行業主管部門具體負責試點項目的實施,由財政部門和PPP中心負責協助行業主管部門推進PPP工作,同時發改部門及時下達PPP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和前期經費,協助行業主管部門做好PPP技術要求及試點項目的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加強價格監管,建立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