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捱過資金荒、撐過季末考核,機構:我們再度看漲債市

整個3月,債市都被“資金荒”、“利率急升”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大考”的陰霾籠罩,疊加去年以來經濟數據持續走暖、同業存單利率又頗為誘人,債市似乎成了無人問津的“孩子”。不過物極必反,拐點可能已經到來。

“PPI大概率在2月份見頂,之後將有比較明顯地下降,而CPI較長時間都會維持在1%左右較低的水平,這些都構成債券收益率下行的基本面因素。盡管‘資金貴’的局面短期難改,但這並無礙市場對債市的配置需求。”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也大膽預計,今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或觸及3.0%的低位。盡管如此,各界對於債市長端仍比較謹慎。

縱使債市有進場機遇,但資金面緊平衡的現狀料仍難以改變。某債券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4月年初至中旬的資金面較為寬松,但本月仍有4000多億MLF到期,下旬還要交稅,預計月末資金面緊張仍將持續。”

經濟周期見頂利好債市

首先,經濟基本面的變化是令部分機構開始看漲債市的主要原因。

吳照銀對記者分析稱,經濟在經過幾個季度的小複蘇以後二季度將重新下行,同時PPI大概率在2月份見頂,之後將有比較明顯地下降,而CPI較長時間都會維持在1%左右較低的水平,這些都構成債券收益率下行的基本面因素。

“短期貨幣利率的高企與長期債券收益率的下降可以並存,二者並不矛盾,決定貨幣利率和債券收益率的核心變量並不一致。只是在債券投資過程中,由於貨幣利率較高,因而難以通過借入短期貨幣進行加杠桿以獲取更大收益,”吳照銀對記者表示,是經濟基本面決定了債券收益率可能下行。

“這一輪周期的表面現象是PPI從約負6%的水平反彈到到正的接近8%的水平,上下落差14個點。但這14個點的落差並沒有體現在工業增加值上。” 朝陽永續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海影分析稱,其中的原因在於,這一輪庫存周期的源頭,並不像以前那樣基於終端需求的旺盛,而是源於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對價格的擾動。“從歷史上看,終端需求旺盛的時候,其會同時推動通脹的上行和企業盈利的複蘇。”他稱。

除了經濟的判斷,機構對與債券的配置需求仍然不減。首先,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分析稱, 3月9日後,受緊張的資金面傳導,短端1年國開收益率上了22BP,而長端10年國開收益率卻下了15BP。一上一下,期限利差快速收窄至50BP左右,收益率曲線在3月中下旬突然間出現了“牛平”形態。

“短端上行應該在大家預期內,畢竟季末面臨著MPA考核、光大轉債凍結資金與銀行超儲率低等不利因素,加上央行在季末緊張時,也沒有大幅放水。而長端為何不顧資金緊下了這麽多呢?簡單來說是買盤強,資金緊機構也扛著,寧願倒掛。背後原因可能是銀行的配置需求重起,交易盤的預期發生轉變,做多情緒被點燃。” 李奇霖稱。

此外,同業存單“量價齊跌”也或利好債市。不少交易員此前對記者表示,一季度債市風險較大,同業存單利率動輒接近5%,完全可以滿足預期收益,因此機構配置債券的熱情很低。

如今這一局勢有所逆轉。根據Wind數據,截至上周五,當周同存發行3229.3億,相較上周發行的5719.9億出現了逾四成的降幅,這也構成了今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周環比回落。與此同時,同存各期限品種利率開始調頭:以AAA評級的同業存單為例,據wind顯示,1月期的同存利率已經從前期4.76%的高點降至了目前的4.3%,降幅46BP;6月期的從4.63%降至了4.40%。

銀行主動減少負債端的行動和嚴格的MPA考核不無關系。MPA需要銀行報送包括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在內的七大方面、共16項指標,且表外理財也最新被納入了考核,一旦不達標,銀行後期從央行獲得資金的成本將大幅攀升。

方正固收則認為,為了應對第一次的MPA考核大限,銀行對資產與負債的調劑早已開始。現在已經到了報送指標的最後期限,銀行的吸存已經在之前完成了。“對市場資金面的沖擊其實馬上就要結束了,這是直接導致利率走低的原因。” 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楊為敩說。

資金面料持續緊平衡

說到債市就不得不提資金面,那麽4月資金面如何看?

天風證券分析稱,3月處於季末,資金利率面臨多重考核,在20日後以及月末明顯趨於緊張(DR007/R007大幅攀升,資金主要的拆出方——大型商業銀行的拆除意願也大幅下降,非銀機構的資金緊張局面更為突出(R007和DR007價差大幅擴大)。

交通銀行認為,二季度貨幣市場將持續偏緊,市場利率將繼續在相對高位運行,操作利率有可能再次上調,但流動性大幅收緊、利率持續顯著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鑒於經濟下行壓力可能再度加大,貨幣市場利率逐漸向貸款利率小幅傳導,預計操作利率保持穩定,不排除出現政策在邊際上向松微調的可能。

進一步而言,資金面的情況取決於資金拆借主體的拆出能力和拆出意願,主要包括:財政存款,現金漏出,以及跟央行關系更為密切的外匯占款、資金投放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變動。兩大因素至關重要:一是商業銀行可供給資金是否充足,二是央行態度變化。

“就4月而言,商業銀行可供資金上存在一定的缺口,央行是否投放充足資金予以對沖則是關鍵,也是最為不確定的意向。”天風證券預計,就到期情況而言,4月中上旬(截至20日),MLF和逆回購到期量為7415億元,資金回籠量低於3月中上旬(11040億元)。

目前央行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的態度未變,那麽判斷未來會否變化只需要關註央行的政策基礎是否變化。3月CPI料將處於回升區間,PPI雖然拐點下行,但仍將處於高位;就結構因素而言,去杠桿、抑泡沫的目標並未改變;就外部因素而言,美國利率上行,國內政策利率又進一步擡升壓力。可見,央行轉變態度的概率較低。

就外匯占款來看,當前資金外流壓力不大,4月如果美聯儲沒有進一步鷹派表態,機構預計外匯占款流失規模參考2月份在600億元左右,如果聯儲進一步明確加息,預期會提前反映,則可能在1000-2000億元之間。

但需要註意的是,目前美聯儲官員密集評論縮表,如果美聯儲主動縮表預期在4月日益確定,那麽外匯占款流失的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大幅加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8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