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軍:“一帶一路”倡議降低亞洲經濟對發達市場的依賴

中國如何繼續推動全球化?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哪些機遇?亞洲新興經濟體如何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應對挑戰?23日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間隙,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遠超歐美

第一財經:此次博鰲論壇的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現在有很多逆全球化的思潮,中國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態度是怎樣的?

王軍:在世界經濟弱複蘇和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主要大國當中,唯有中國仍然保持著中高速增長,仍然高擎全球化的大旗,致力於推動全球經濟的合作與共贏,成為當前不可多得的一股積極力量。特別是在亞洲,正因為有中國的存在和努力,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下,亞洲區域經濟發展對發達經濟體市場的依賴性逐步降低。亞洲區域合作明顯加強,成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第一財經:中國對亞洲及世界經濟的貢獻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王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就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而言,2016年的歐洲和美國都乏善可陳,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遠超過歐美發達國家之和。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美國只有0.3個百分點的貢獻,歐洲只有0.2個百分點。可以說,中國為促進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貢獻了智慧和力量,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金融制度的重要參與者、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重要改革者、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重要協調者。中國對亞洲及世界經濟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一是在發展理念方面,中國倡導五大發展理念,為全球經濟註入“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新內涵,並與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二是在創新增長方式,特別是推進改革創新方面,為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增強信心;三是在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方面,為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增強信心;四是在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方面,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增強信心;五是在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方面,為全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增強信心。

簡而言之,中國的發展始終在努力“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我想,這就是為世界作出的重大貢獻。

3月23日,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0多個國家的二十余位媒體領袖匯聚一堂,圍繞“亞洲媒體合作新未來”的主議題,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媒體合作

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

第一財經:中國如何通過自身的改革來繼續充當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國內的哪些改革需要重點推進?

王軍:中國當前遇到的問題在全球來看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需求不足的問題,產能優化、降低杠桿等結構性改革問題。在中國明確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未來5年發展的主線的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實施、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和踐行,既是我們國內改革的內容,也是我們主動、自覺地為全球性問題提供制度性解決方案的過程,必將為全球經濟的“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性增長”提供重大機遇,有助於全球經濟的穩定,其意義無論怎麽估計都不為過。

2017年,除了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補”這幾項重點任務之外,要知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的內容更豐富、更長遠,其核心是提高制度、勞動、資本、技術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以此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為此,還需繼續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特別是要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這些改革包括: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繼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抓好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加強產權保護,大力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收入分配,養老保險,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教育、文化和事業單位等改革),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亞洲要團結發展才能擺脫危機夢魘

第一財經: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給中國自身和亞洲國家帶來哪些機遇?

王軍:簡單而言,機遇主要體現在五通上:政策溝通,溝通促進交流、增進共識、減少誤判、共謀發展;設施聯通,交通、能源、電信萬物聯通,聯通帶來商機,帶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貿易暢通,投資貿易不斷便利化、自由化,促進國際分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民眾福祉;資金融通,投資更加便利、回報更加可觀,融資更加順暢、成本更加合理,讓資金這一驅動經濟發展的血液和潤滑劑順暢地流向四方,讓亞洲這一全球經濟的發動機更加強勁、有力;民心相通,促進彼此人文交流、文明互鑒,真正在亞洲建設命運共同體,並推動全球邁向命運共同體。通過這五通,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格局。

第一財經: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20年,怎樣才能以史為鑒規避風險?

王軍:亞洲金融危機是亞洲不夠團結、不夠強大、不夠一體化的危機,因此,未來亞洲要想擺脫危機的夢魘,必須始終走在團結、發展和一體化、全球化的正確道路上。一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實體經濟,避免脫實向虛;二是依靠創新驅動,努力提升自身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中的地位,不斷邁向中高端;三是依靠改革推動,致力於解決國內的結構性矛盾;四是依靠國際合作,盡管遇到了重大挫折,但區域一體化、全球化仍是值得大家共同追求的美好未來,加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才能盡可能規避風險。

第一財經:亞洲作為新興經濟體,應在哪些方面加強合作?

王軍:亞洲主要應在這麽幾方面加強合作:一是求同存異、凝聚共識,加強溝通與協調;二是繼續高擎全球化的大旗,不斷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三是繼續大力倡導加強結構性改革,努力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四是繼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消除貧困,實現共同發展貢獻亞洲的智慧和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