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懷念的 是跑得快的香港記者

今年業績期最超預期的事件:有線寬頻(1097)賣盤失敗並遭大股東九倉cut掉財務支持。

 

九倉主席吳天海表示,因為有線寬頻虧了八、九年,中短期轉虧為盈機會偏低,因此公司今後不會再為有線提供財務支持,也會考慮終止有線寬頻的收費電視業務,末了竟然還對員工提出勉勵“希望大家可以堅守崗位”。

 

考慮到香港政府在16年12月給有線發出12年的新牌照,現在17年6月還能不能生效就變成了大問題。兩張電視牌照就取決於財務顧問建議,看市場是否會有其他資金支持其運營。最壞的結果或是今年5月成為有線電視的絕唱。

 

單看有線的業績,確實虧了很多年。

 

但賠錢的主兒還是新聞,2016年公司虧了3.13億港幣,主要的大窟窿就在新聞業務,EBITDA就虧了1.42億,而寬頻業務EBITDA還是盈利了1.38億的。

 

寫到這里真的非常唏噓,有線新聞是香港中文媒體中新聞報道水平最高的。24小時新聞臺模式,是由有線始創;被無數真粉膜拜的那句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是由有線新聞的記者張寶華問出來的(真粉絲應該為有線臺續一秒); 2008年汶川地震時,更是全球首支抵達重災區北川的采訪隊;近幾年依然有著不少敏感詞的采訪,新聞報道敢言,也普遍獲得觀眾和社會的認同。

 

盡管有線新聞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16年賺了214億的九倉明顯再也不想承擔每年虧損小幾個億的有線了。或者財務顧問狗門應該站出來說一說,在盈利面前,社會責任都是浮雲。

 

如果香港新聞質素最高的媒體都落到這番地步,也就不難想象,這幾年的香港媒體過的都是怎樣的悲慘。作為一名前港媒從業人員,我真的很想跟每天害怕自己會不會被AI取代的二級狗說一聲:沒做過港媒,不足以跟我笑談夕陽行業。


《新報》則因長期虧損,在2015年7月12日結束了56年的運作,遣散所有員工,130多人受到影響;唯一活下來的是馬經版,《新報馬簿》很快在2016年7-8月由經營新加坡賽馬網站iRace Media Pte Ltd全資收購。


2015年7月15日,成報傳媒集團面臨清盤,連帶《成報》無法支付印刷費,76年歷史被迫停版;同年8月6日複刊,此後最出名的一篇報道是16年8月30日刊文批評CY。


以辛辣八卦見長的《壹周刊》也在2015年7月20日,宣布大面積裁員及停刊,旗下的《忽然一周》自8月16日起停刊並裁員70人。


鳳凰衛視集團旗下的數碼聲音電臺URadio,2012年1月18日啟播;2015年9月18日,因財政問題向政府交還數字廣播牌照11月7日起停播電臺。


亞洲衛視因股權糾紛,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未獲續牌的電視臺,最終於2016年4月1日執笠,服務香港58年309天。


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DBC),前特首曾蔭權入獄就是這間電臺發牌期間的利益披露不當而導致的,非常遺憾,DBC也沒有逃過香港數碼廣播行業的慘淡,2016年8月8日向政府交還牌照,10月15日電臺停播。


新城電臺下的數碼廣播,2012年啟播,2016年9月向政府交還牌照,最終於11月12日畫下句號。


2017年3月9日,九龍倉宣布不再對有線寬頻提供財務支持,後者未來走勢不明。


活下來的媒體,也是一派慘淡。


比地產商在香港更有獨裁霸權的TVB(511),盡管有黎叔加持,但業績差到已經要開始玩財技,用發債的錢去在二級市場玩增持,大股東不花一分錢鞏固自己控股地位;半路還殺出個聞所未聞的傳奇來收購,最後不了了之。你們這一出,比自己家編劇的水平還要高。股價已經充分反映了業績,過去五年股價跌了33.88%,市值縮減至142億港幣。

 

被我黨批評,但動新聞為廣大吃瓜群眾喜聞樂見的水果日報母公司壹傳媒(282),看你死性不改對抗我黨的勇氣,還以為是家財萬貫,可惜一看市值只有不到9個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47.83%。

 

不過再看看曾經被我黨視為一股清流的鳳凰衛視(2008),雖然市值還有62個億,但你這股價可以給力點麽,五年跌了56.79%。你們看看在香港做媒體,唱多唱空都不行,跌起來沒商量。

 

剛剛被金主爸爸cut掉水喉的有線寬頻(1097),市值只有12億,過去五年股價升了19.61%,不過在失去金主的上周五,股價大跌34.41%。

 

不過要是再看紙媒,那就更慘了。星島日報(1105),市值跟壹傳媒差不多,不到9個億,過去五年跌了19.69%。

 

老牌港報明報的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685),市值20億,過去五年股價跌了55.71%。不過更令人痛心的是其編輯室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哎。

 

更垂直一點的經濟日報集團(423),新聞報道雖然仍然給力,但是市值連7億都不到了,過去五年跌了33.33%。

 

水果日報的競爭對手,東方日報集團,市值現在22億,過去五年股價竟然逆板塊升了6.98%。不過再瞅瞅,主要的升幅是過去一年17%的蜜汁升幅。

 

剩下還有新城電臺在李嘉誠手中,Now和信報在李澤楷的手上,RTHK屬於香港公務員體系(但仍然不改他們在國內是404的結局),就不單獨拆分出來比較了。


你看,一半的香港媒體死了,一般的香港媒體營運一年不如一年,港媒被放在夕陽行業中,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吧。我知道下面你們要問,這是為什麽?


市場規模小

多數港媒以中文傳播,那麽理論上只能在全球華人地區發行嘍;而最大的華人市場在大陸,可是你見哪個港媒落地了啊;所以只能困在720萬人的香港市場。


競爭加劇

姑且先不說本地媒體越來越多,海外媒體、大陸媒體來香港設立據點的也越來越多;論逼格和報道質量,比不過外媒;論市場基數和公司實力,又比不過大陸媒體。


報道方向

雖然TVB越來越爛,但是他們有句話說的好,香港是個講法制的社會。港媒過的再慘淡,但是新聞自由和職業操守仍然是有的,香港的新聞界是不收車馬費,不能隨便被公關的。


這樣的倔強當然會付出代價,最貼切的類比可能就是任誌強為代表的公知微博時代,那麽敢說,然而商業角度卻是一場災難。你看之後被阿里爸爸入股了,華麗麗轉型為淘寶帶貨,推推小鮮肉,追追出軌隊和吸毒隊的最新PK,股價也不就蹭蹭蹭上去了。


留不住人

現在香港隨便一個洗碗工月薪都開到1萬3了,一個剛畢業的報社小記者還不一定能拿到這麽多;工作了幾年後,你會發現,身邊的媒體朋友,幾乎一半都轉了行。


大牌藝人也好不到哪去,TVB的藝人也被壓榨的很慘的,再對比下現在浙江衛視、湖南衛視,人家請你上節目至少是你的商演價吧,而且節目一播出,鋪的是全中國的渠道啊,那就會更火更紅,誰還稀罕多去TVB露臉啊。上個我是歌手、跑男,然後下一年你的身價就能翻幾倍回來跟TVB耍大牌了好吧。


轉型慢

除了水果日報的動新聞是走在市場前,港媒大多數都沒有什麽往數字化轉型的概念,以為搞個FB Page,開發個app就算了,在與受眾互動、新型傳播領域,已經完全被海外及內地媒體甩了無數個身位。當然這也沒辦法,生意已經這麽難做了,哪有多余的錢去轉型。

 

越來越差,越來越沒有影響力,惡性循環何時了。

 

這一次,我真的希望他們能夠跑快過香港記者,給自己一個未來。

 

最後用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談及競爭對手《華爾街日報》的話做結:

 

這個世界至少需要兩家受到尊重、編輯獨立、具有權威的英語商業報紙。一家太少了。沒有則會是個災難。偉大的報紙不只限於商業。它們提供具備可靠信息的公共物品,而我們的知識密集型社會就依賴於這些可靠的信息。競爭市場不會很好地提供公共物品。我們可能很快會發現這樣的市場會有多糟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