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9日發布2017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當月M2同比增長11.1%,不及預期的11.4%,前值增11.3%,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7萬億元,高於預期的8500億元,前值為2.03萬億元;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億元;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60.73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對此,各大機構專家進行了解讀:
九州證券:金融數據理性回落,外幣貸款回升或昭示人民幣匯率拐點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博士點評2月金融數據稱,金融數據理性回落,外幣貸款回升或昭示人民幣匯率拐點。
1、金融數據整體呈現高位回落態勢,既有季節性因素,也有1月異常高的“非標”回歸正常,還有房貸規模平穩回落因素。1月各項融資數據全面爆發,2月融資數據有所回落,綜合1-2月金融數據來看,與經濟穩中有升的局面相匹配。具體來看,M2同比穩中回落,M1因基數原因跳升,企業中長期貸款維持高位,非標融資大幅回落,債券發行仍然不佳,外幣貸款持續回升,居民中長期貸款有所下滑。
2、M2同比持續回落,M1同比跳升,M1-M2剪刀差擴大。2016年10月之後,M2同比持續回落,與去杠桿的要求相匹配。M1同比跳升,導致M1-M2剪刀差擴大,這與2016年2月的低基數有關,可能是春節錯位因素所致,預計3月M1同比將明顯回落。
3、企業融資層面,經歷1月融資規模全面爆發之後,企業融資呈現回落態勢,一方面與銀行配置提前有關(幾乎每年1月融資規模均遠高於2月),另一方面也與監管層控制廣義信貸規模有關。分項來看,企業中長期仍然維持高位,但企業債券發行仍然維持低位,表明在債市不佳的情況下,企業貸款對債券的替代較強。企業票據融資繼續萎縮,與銀行間利率維持高位相符。非標融資大幅回落,對比1月天量非標融資可以得出結論,1月非標激增更多的是特殊情況,不應做過多解讀,類似於2014年1月激增但之後維持低位。
4、企業新增外幣貸款持續回升值得關註,表明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逆轉。2015年“8.11”之後人民幣貶值,外幣貸款大幅減少,長期維持負值,而近期外幣貸款開始出現回暖,2月新增外幣貸款為2表明企業對於美元升值預期開始發生變化,這符合我們認為資本賬戶持續凈流出局面可能得到改變,2017年人民幣匯率現拐點的判斷。
5、居民中長期貸款開始回落,與房地產銷售下滑呈現滯後相關。房地產銷售回落開始於2016年10月,但由於居民貸款延遲發放問題,可能導致居民中長期貸款回落有所之後,現在居民貸款回落開始有所顯現。
6、對於經濟增長,仍然維持“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的判斷,綜合1-2月金融數據可以發現,盡管由於債市調整導致債券發行大幅減少,但是實體經濟整體的融資需求並未降低,反而仍然維持高位,重點觀察1-2月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若資金確實進入實體經濟則表明經濟在持續好轉。
7、對於央行貨幣政策,由於2月CPI極低導致2017年全年不存在高通脹或者滯脹可能,同時M2已經回落至目標12%以內,預計央行不會采取存貸款加息等緊縮政策,但仍然存在因為將2015-2016年的“穩健略偏寬松”修正到“穩健中性”、緩慢適度上調OMO利率的可能性,這主要取決於金融系統風險的問題,而不可能出現因為增長和通脹導致的貨幣緊縮。
8、對於金融市場,維持股市長期健康牛,債券一季度震蕩市,看好2017年人民幣匯率的判斷。股市的表現更多地還是看企業的基本面情況,基於中國經濟企穩回升長期看好股市“健康牛”。對於債券市場,主要風險在於金融系統風險、去杠桿的問題,但基本面方面對債市利空基本消失,同時債券相對貸款的配置價值確實存在,債券收益率也確實隱含了多次OMO加息預期,因此一季度多空因素交織,債券維持震蕩市判斷。關於外匯市場,從基本面、貨幣政策、匯率政策、資產價格泡沫程度對比來看,2017年均有利於人民幣升值,維持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拐點的判斷不變。
中金公司:融資需求有限及MPA考核下 此消彼長導致貸款增但票據和債券減
中金固收認為,2月份金融數據發布,貸款增量達到1.17萬億,仍略高於預期,但社融只有1.15萬億,低於預期,融資結構很明顯繼續向貸款傾斜,但考慮到融資需求本身並不是很強烈,結合MPA考核壓制整體廣義信貸的增長,銀行在融資工具上只能有所取舍,保貸款,壓票據,壓債券。在3月末MPA考核時點來臨之前,由於今年考核壓力很大,我們預計銀行會繼續壓縮整體廣義信貸增長,表內依然主要保住貸款,階段性債券配置需求不那麽強,並壓縮短期資金拆放,重點配置同業存單。而今年M2目標下調以及MPA考核也會導致後續整體M2和社融增長放緩,中期來看會壓制經濟和通脹。2月份M2和社融放緩也顯示了這個跡象。
國君宏觀:信貸超預期,經濟需求不弱,不排除加息可能
國君宏觀點評2月金融數據稱,信貸超預期,經濟需求不弱,不排除加息可能。
(1)新增人民幣貸款1.17萬億元人民幣,高於市場預期,反應信貸需求強勁。貸款結構繼續優化,企業中長期貸款保持較高增長與基建、PPP等項目推進有關,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3804億,與春節後部分地產銷售繁榮相關。
(2)社融增量1.15萬億元,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因為企業債券發行受阻,債市調整壓力下債券凈融資連續3個月為負(-1073億)。表外融資迅猛勢頭也得到初步遏制。廣義社融(社融+地方政府債券)略有放緩,由1月份的16.3%將至16.2%。
(3)2月M2下滑0.2個百分點至11.1%,但M1增速大幅提高,由1月份14.5%上升至21.4%。M1上升主要原因有三:(1)春節錯位,去年基數低;(2)房地產銷售較強,房地產企業活期存款增加;(3)為貼現票據減少,企業留有更多活期存款作為支付手段。
(4)維持經濟短期仍處於反彈之中,預計1季度GDP或上升至7.0%。信貸數據反應了短期經濟平穩增長。房地產銷售仍然較強,房地產投資需求短期比較平穩。企業中長期貸款也較強,反應投資需求意願改善。
(5)維持貨幣政策中性偏緊判斷,不排除短期加息可能。美國加息周期疊加中國超級金融周期下半場,貨幣政策易緊難松。預計央行會加大監管遏制信貸過快增長,不排除短期加息可能。
華泰宏觀:貸款規模符合央行調控節奏,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預期升溫
華泰宏觀李超團隊點評2月份金融數據,貸款規模符合央行調控節奏,新一輪房地產調控預期升溫。
1、前兩個月信貸規模符合預期。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17萬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數據。前兩個月人民幣貸款為3.2萬億,與去年同期水平持平。其中非金融企業貸款新增7314億元,占整個2月份新增信貸的62.5%,環比1月份占比略有下滑。
2、M2和M1增速均符合預期。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M2同比增速為11.1%,M1增速為21.4%,M1和M2的剪刀差有所恢複,完全符合我們之前的預測。因基數效應造成的1月份M1增速斷崖式下探將會在2月有所恢複,我們認為M1增速在消化掉基數和春節效應之後會逐漸震蕩下行;而隨著外匯占款下滑速度減緩和銀行信用的擴張M2增速將會繼續保持穩定,在外匯占款下滑的大背景下央行繼續收緊公開市場流動性,基礎貨幣的增速乏力,環比有可能出現階段性負增長,這對於M2全年增速造成負面影響。
3、居民按揭信貸下滑,地產調控預期升溫。2月份居民按揭貸款3804億元,環比1月份的6293億元下降2489億元。我們之前認為1月份的房地產按揭貸款是2016年積攢需求的集中釋放,2月份按揭貸款基本恢複正常,兩會期間高層頻繁提及房地產市場,市場對於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預期逐漸升溫,短期內市場將會逐漸轉為觀望。
4、社融數據除表內貸款均不及預期。央行數據顯示,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5萬億元不及預期。其中表內貸款增加1.03萬億元,表外貸款2234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票據融資減少1718億元,債券融資凈減少1073億元,股票融資增加570億元。我們認為,房企非標融資受限,表外貸款下滑體現了央行房地產調控的思路。債券融資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在債券收益率震蕩走高的大環境下,企業通過債券融資的意願也在降低。
招商宏觀:社融雖不振,中長期信貸尚好
招商宏觀閆玲團隊點評2月金融貨幣數據認為,社融雖不振,中長期信貸尚好。
1、新增貸款1.17萬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仍在高位,支撐經濟增速平穩運行。從貸款結構來看,企業中長期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小幅下滑至51%,連續三個月在高位,與PPP項目落地及基建需求有關;企業短期貸款占比上升至29%,票據融資繼續負增長2418億元,但規模有所收窄。居民中長期貸款在全部信貸中的占比輕微上升至32.5%,為3804億元,在央行審慎調控按揭貸款增量和近期房地產銷售下滑的背景下,該占比仍可能會回落。
2、社融新增規模1.15萬億元,銀行表外融資和直接融資占比顯著下滑。考慮地方債券規模基數的社融同比增速為15.8%,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維持高位。當月表外融資占比降至4.5%,此前三個月占比均超過26%。信貸貸款、委托貸款的規模分別為1062和1172億元,增幅均低於過去的三個月,銀行未貼現承兌匯票為-1718億元。表外理財在3月末將正式納入MPA考核,表外融資規模可能會被壓縮。直接融資占比再度由正轉負為-0.4%,債市波動導致企業債券融資的規模下滑1073億元,連續第三個月負增長。
3、M2同比增速降至11.1%,M1-M2剪刀差暫時回升。M1-M2剪刀差從上月的3.2%回升至10.3%,我們認為短暫的回升,不改長期回落的趨勢。隨著房地產銷售下滑和房企融資渠道受阻,從去年下半年以來M1-M2出現持續的回落。本月M1的顯著回升主要是春節錯位導致去年基數較低,企業和居民存款之間的轉移有關。財政存款增加1903億元,超過過去兩年同期值。
4、境內外幣貸款增幅為368億元,再創15年811匯改以來增幅的新高。隨著人民幣匯率預期的穩定,2月外匯市場供需自求平衡,再次驗證從2016年下半年以來企業外債去杠桿化進程基本結束。
5、貨幣政策中性偏緊的基調仍會延續。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專門提到要築牢金融風險“防火墻”,去杠桿也是今年重點工作任務之一,重點是非金融企業負債率,央行可能將加強對信貸投放規模的窗口指導。總之,今年GDP和CPI目標增速相對穩定,而M2和社融目標增速調低1個百分點至12%,貨幣政策維持中性偏緊的政策基調,預計基準利率調整概率較小,政策利率上調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