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Fintech出海圈地 揚帆之外也有暗礁|深度

從中國的東南沿海起航,向南駛入東南亞,由新加坡穿越馬六甲海峽,繞過印度最南端後穿越印度洋,一直抵達非洲肯尼亞的海岸線,再北上穿過曼徳海峽,沿紅海經過蘇伊士運河,由地中海駛向意大利的威尼斯。自2000年前的東漢起,無數商隊曾沿這條在今天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進行遠東與西歐之間的貿易交流。

在今天,這條路徑被納入國家戰略高度,成為“一帶一路”政策的一部分。沿路國家與地區以中低收入群體和殘缺的金融體系占主體,其中蘊藏著大量的金融創新與“逆襲”的機會。與中國距離最近的東南亞正在掀起一輪以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主的出海熱潮,與中國的手機廠商、工具類App一起抵達那里的還有Fintech(互聯網金融)。

近日據《金融時報》援引權威數據報道,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美國的50倍。當兩會和媒體還在討論國內哪個城市最有希望擁有矽谷氣質時,中國的Fintech(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互聯網領域中唯一具備“2CC”能力(即to China Copy,從中國複制)的領域。

但面對無論在哪個國家均屬於強監管範疇的金融領域,出海的航路上也隱藏著不少暗礁。它難以像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工具那樣,輕易編織起那張全球網。

以技術+資本方式出海

在泰國普吉海邊一家很不起眼的7-11便利店中,一位中國女遊客臨時進店購買一瓶驅蚊止癢用的青草膏,由於她在沙灘上沒帶現金,當地收銀員示意她試試櫃臺前貼著Logo的支付寶渠道。掃碼槍對準付款碼一掃,手機上顯示出按照當天匯率兌換的人民幣消費金額。

對於每年超過1億人次的中國出境遊客來說,類似的消費方式在海外已司空見慣。特別是在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兩家爭相搶占的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市場。像便利店、超市、餐館、免稅店等場所,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Logo通常被擺放在收銀臺最顯眼的位置,提醒成群的中國人可以使用手機付款。以往這是連國際通行的Visa和Master都未享受過的優待。

韓際新世界免稅店首爾明洞店營銷部部長金美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透露,這家當地免稅店日均交易額的20%是微信支付所貢獻,實現這一比例只用了3個月。

日本在掃碼付、移動支付技術上起步較早,記者此前在日本多個城市的便利店觀察,盡管收銀臺前會貼有Line Pay(當地頭號聊天工具Line旗下支付業務)的標誌,但使用手機付款的人並不多,更多人還是習慣直接給現金。

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教授最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金融創新對抗的是人們的習慣,(技術)有沒有和用不用是兩回事,有些在技術上已經成熟,但人們就是難以養成新的習慣。拿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市場來說,沒有美國的強信用卡使用習慣,反倒為移動支付的後來居上提供了機會。

與親自占據當地的收銀臺相比,中國Fintech公司在印度等市場的輸出是另一種方式。比如阿里巴巴與其關聯公司螞蟻金服聯合投資的印度電商與支付平臺Paytm,盡管已取得了其控股地位,但阿里方面放手讓Paytm自己在當地運營,支付寶向當地輸出的更多是金融雲技術與大數據風控能力。與支付寶在日韓主要覆蓋中國遊客不同,Paytm覆蓋的都是印度當地人。

就在上個月,螞蟻金服接連在韓國與菲律賓有大動作,入股韓國聊天工具Kakao Talk旗下支付工具Kakao Pay,以及隸屬於菲律賓電信運營商Globe Telecom旗下的數字金融公司Mynt。據螞蟻方面的內部人士透露,參照印度Paytm合作模式,支付寶將向韓國和菲律賓這兩家公司輸出技術與普惠金融經驗,不排除共享他們在當地已經接入的豐富的商戶資源。

進入2016年下半年,螞蟻金服的海外投資速度明顯加快。聯系到阿里巴巴集團在2014年9月上市前也曾在美國等海外市場針對App公司開啟“購物車模式”,而螞蟻金服的IPO又已被提上可以預期的日程里,由此一位互聯網金融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說,螞蟻金服的對外投資能幫助它在上市前進一步提升全球化形象,通過技術輸出打造高端印象,但其收購目的遠不是為上市這麽簡單。

水面下的風險

今年1月,螞蟻金服斥資8.8億美元並購了美國快速匯款服務公司MoneyGram(速匯金)。這家公司主要提供面向全球200多個國家的匯款業務,公司收入中只有12%來自美國人在境內的匯款,另有38%來自從美國匯往其他國家的業務,剩下的一半來自世界各地。可見螞蟻金服投資的是一家業務範圍覆蓋全球的標的。

MoneyGram更多是移民或境外勞務人員在頻繁使用,將收入所得匯往各自國家。試想,基於這次並購,今後是否有可能出現用戶在美國直接在手機上用美元給中國匯款,對方使用支付寶收到人民幣?再放長遠看,中國人去韓國可以用支付寶付款,韓國人來中國是否能用Kakao Pay付款?印度人去韓國能不能用Paytm?所有用戶使用的都是自己本國的貨幣和最熟悉的App。

一張涉及全球付、全球收、全球匯的龐大網絡,是中國企業第一次有可能制定國際或區域規則的機會。互聯網金融可能是目前我國唯一能夠打破全球現有金融體系的機會。

但這條航線中有太多暗礁要避讓。盡管表面上動作頻頻,但螞蟻金服的國際化步伐是謹小慎微的。金融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強監管領域,在美國落地移動支付,因各州法規不同,甚至要一個州一個州去突破。螞蟻金服投資這些境外公司,更多是參股,很少有成為第一大股東。每個國家對金融安全都有各自考慮。

Paytm看似是一個例外,其實不然。就在上周,阿里巴巴對Paytm增持1.77億美元,終於成為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此前的2015年2月和9月,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曾兩次投資Paytm。但一個值得註意的細節是,Paytm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最近將Paytm分拆成兩個主體,一個是最初的互聯網金融公司(Paytm Payments Bank),另一個是新組建的電商平臺(Paytm E-commerce Pvt. Ltd.)。Paytm的創始人Vijay Shekhar稀釋了自己所持有的One97股票,轉而向Paytm Payments Bank投資了4800萬美元,並取得了對後者的控股權。

也就是說,Paytm金融支付部分的控制權應該仍掌握在印度人手里。Vijay Shekhar去年曾來華對記者說,已經拿到印度當地的銀行牌照,這也意味著它的未來業務中又加入了一個重頭戲,互聯網銀行。

第一財經記者從螞蟻金服內部了解到,現在支付寶派駐了大約10個人的團隊常駐印度,做培訓協作與技術支持,杭州總部同時配有一個更大的團隊負責對接。由於巨大的文化差異,雙方團隊也是磨合了好一陣才讓業務溝通順暢。

事實上,除了監管、文化差異外,人手問題也是中國Fintech公司海外輸出要考慮的。支付寶元老級員工、支付寶班委會副班長倪行軍不久前對記者說,“假如我們今年一下子面臨5-10個國家要去支撐,這個確實還是有一點壓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