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到2030年,亞太基建投資缺口達26萬億美元

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到2030年需求缺口達到26萬億美元,每年需要1.7萬億美元投入。

這是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開行”)28日發布的《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報告的數據,該報告顯示,亞太地區要想保有當前的增長勢頭,基礎設施需求比之前的預測要翻一番。

基礎設施是亞洲經濟繼續增長的動力,也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重要施政內容。基礎設施可能會成為亞太以及中美合作的潛在領域。

亞開行行長中尾武彥表示:“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遠遠超出了當前供應水平。亞洲需要全新升級的基礎設施,以制定質量標準,鼓勵經濟增長,並應對氣候變化這一緊迫性的全球挑戰。”

報告指出,亞洲發展中國家若繼續保持現有增長勢頭、消除貧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2016年到203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投資26萬億美元,即每年1.7萬億美元。在不考慮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的情況下,需投資22.6萬億美元,即每年1.5萬億美元。

亞開行測算,當前亞太地區每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預計為8810億美元,而基礎設施投資的缺口(也就是投資需求與當前投資水平的差異)相當於該地區2016年至2020年五年間預期GDP的2.4%。

其中,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所需要增加的投資,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占GDP的1.2%,低於報告中其余24個亞太經濟體,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差距要占到預期GDP的5%。

如此大的基礎設施缺口,如何來填補?亞開行測算,公共財政改革產生的額外收入預計可以填補四成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相當於GDP的2%,而剩余的六成需要依靠私營部門來填補,也就是GDP的3%。

而如果需要私營部門來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填補缺口,那根據測算,從2016年到2020年,私營部門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就需要由當前的63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

談到解決私營部門投資基礎設施的困難與瓶頸,亞開行建議亞太各國,進行監管和體制改革,增強基礎設施對私人投資者的吸引力,特別是為公私合作夥伴關系(PPP)提供可盈利的基礎設施備選項目。

亞開行是較早在亞洲推動采用PPP方式、帶動私人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開發領域的國際金融機構。

為了吸引更多私人資本,亞開行還建議,國家應實施公私合作相關改革,如頒布PPP法律、簡化PPP采購和招標流程、引進爭議解決機制以及設立獨立的PPP政府單位等填補投資差距。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將本地區的大量儲蓄資金引導至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來。

中尾武彥還表示:“亞行承諾與成員體一起攜手努力,充分利用亞行過去五十年的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以滿足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由於私營部門對填補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具有重要作用,亞行將通過促進投資友好型政策、監管以及體制改革,為公私合作夥伴關系開發可盈利的備選項目。”

應對氣候變化將增加亞太地區國家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亞開行預計,2016年到2030年亞太國家所需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總投資中,電力投資為14.7萬億美元,交通投資為8.4萬億美元。電信投資將達到2.3萬億美元,水利和衛生方面的花費將需要80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