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光創投吳宵光:選擇企業服務項目的首要標準是用戶體驗 | 投資人說

進入投資圈近兩年時間,吳宵光越來越適應自己的新角色——投資人。

“因為相對來說業績壓力會小一些,所以會更有耐心一些。”吳宵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作為騰訊早期員工,吳宵光曾擔任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在騰訊的17年,作為QQ第一位產品經理,他見證了互聯網每一波浪潮所帶來的紅利,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在他看來面向B端的企業服務將醞釀巨大市場。

資本逐鹿企業服務應用

從資本市場來看,2015年成為企業服務投資熱潮,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4年企業服務領域發生投資事件352起,融資金額近209億元,2015年達到頂峰,發生投資事件646起,融資額達293億元,直至2016年投資放緩,呈下降趨勢。

其中IDG、紅杉資本、經緯成為投資主力,早在2012年就開始關註企業服務。VC SaaS對各家投資機構投資數據分析報告顯示,紅杉資本所投資的企業服務項目占比13.77%,IDG占比15.07%,經緯占比11.93%,其中不乏紛享銷客、金蝶等明星項目。

微光資本所投資的三十多個項目,也大多集中於企業服務。“尋找行業里那些還未互聯網化或互聯網化還不夠的標的”是吳宵光投資企業級SaaS項目(軟件服務:用戶可以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做saas的企業訂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的初級判斷邏輯。在他看來,第一波互聯網浪潮是將相對容易的內容互聯網化,包括新聞、資訊、溝通等,一批門戶網站由此誕生;第二波和第三波互聯網浪潮是將遊戲和商品在線化;第四波則是服務的在線化,O2O項目大量湧現。

在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推進中,在線化過程變得越來越難。“BAT都是抓住用戶群,只要有足夠的流量,內容會配合你的流量進入你的生態,但現在流量已經被瓜分得所剩無幾。簡單的已經為巨頭所占據,垂直領域的想象空間又比較有限,新來的只能幹點更難的了。”吳宵光說道,“每個產業都應該變得信息化,核心商業邏輯是充分利用數據來提升交易效率。”

三個判斷要素

軟件管理系統並非新鮮事物,重新回歸資本視野主要原因在於,“互聯網寬帶速度的提升、雲基礎服務商的成熟,使得軟件系統在可維護、無縫升級方面大幅改善,好處變得顯而易見”。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步入新常態,企業也在尋求控制成本、提高效能的解決方案。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從創業死亡名單來看,企業服務項目又是最容易“陣亡”的領域。“資本在從大熱回歸到理性,整個行業也進入到加速洗牌的階段,SaaS服務在從‘一夜情’走向‘結婚’,即從低價競爭、一錘子買賣到提供服務實現共贏。”釘釘創始人無招告訴記者。

相較於to C企業,面向B端的項目培育用戶和上市周期較長,這更為考驗投資人的進入時機和選擇標準。在吳宵光看來,選擇企業服務項目的首要標準就是用戶體驗,企業級服務更看重軟件和服務的黏性,在應用層涉及倉儲、物流、財務、客服等類別,要對所服務的行業屬性有更深刻的理解,無論從頁面設計或工作流程而言都要帶來體驗的升級,形成口碑點。吳宵光欣賞京東的做法,“供給端抓住,C端才能抓住,京東就是在供應鏈升級後才帶來這麽好的體驗”。

第二個判斷標準是產品的可運營性和可維護性。產品能夠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延續性需求,當客戶出現新的需求能夠及時滿足,並且能夠在短時間內糾正、修繕產品中的bug。“垂直行業的用戶對產品的判斷能力很弱,且行業同質化比較嚴重,除非有很強的技術內核要求,產品上很難形成差異點。因此在產品簡單易用的前提下,企業的銷售能力更加重要,需要既懂業務又懂服務。”

在用戶體驗和產品可運營性、可維護性的基礎之上,如果產品具備協同性則更具想象空間。“通常而言最好要有網絡效應,但SaaS產品通常不具備網絡效應,尤其是用戶之間可能還存在競爭關系,其網絡效應可能在於從產業鏈的上下遊中,找到一種協同性。”

協同效應讓商業模式更開放

吳宵光認為正是這種協同性給SaaS產業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機會和想象空間。“光靠軟件賺錢是不行的,硬件層面雲化,軟件層面也需要SaaS化,當交易數據建立,金融服務、第三方插件(智能客戶、大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都可以進來,商業模式就變得更加開放。”

吳宵光投資的一家公司叫“聚水潭”,主要為電商商家提供基於SaaS的軟件服務。在完善產品軟件功能的基礎上,已經嘗試搭建“SaaS+服務平臺”,吸引更多服務商合作,例如在軟件系統中插入人工智能客服、物流、大數據分析等,通過聯合來提升產品的價值。

“我們經常說,免費的SaaS都是耍流氓。企業在采購系統中本身就有很強的付費意識,企業是否願意付費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產品的價值。純免費的SaaS轉付費模式一般也比較困難,所以會慎重投資。”

具體而言,中大客戶有更加複雜的需求和付費意願,能夠提供足夠的盈利空間。小微企業很難通過SaaS收費實現盈利,需要切入其他環節提供更多增值服務才有可能賺錢,對於SaaS提供商來說前期投入大、收效慢。

吳宵光認為,企業服務切入的工作流程首先要是剛需,這樣企業的需求才更迫切,產品的市場接受度才更大。“非剛需的產品則企業很難有付費的意願,並且缺乏持續付費的動力;其次產品需要被高頻使用,這樣企業的依賴度才更高,抓企業流量的能力也越強。最好能直接切入交易,這樣離錢更近。”

依靠流量和基礎服務獲取盈利的SaaS商業模式很容易碰觸天花板,在聚集用戶之後,搭建平臺,甚至形成一種生態,提供增值服務的想象空間更大。吳宵光表示:“用戶越多,參與的合作方越多,協同性所發揮的網絡效應才越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