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內需增長緩慢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已成為經濟穩增長的重要砝碼。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2016年各個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情況,數據顯示2016年山東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萬億大關,高居全國首位,江蘇緊隨其後,廣東位居第四;在增速方面,西南省份增長最快。從投資與GDP的比值來看,不少中西部省份的投資額超過或接近GDP總量。
山東首超5萬億
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三的山東,2016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2364.49億元,增長10.5%,首次突破5萬億元大關,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投資額超過5萬億元的省份。
這其中,工業投資占據了一半。山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工業投資26355.4億元,同比增長13.6%。工業三大門類投資“一降兩升”,采掘業投資下降23.1%,制造業投資增長12.1%,電力熱力行業投資增長44.6%。
經濟第二大省江蘇的投資額位居第二,達到49370.85億元,接近5萬億元大關,其中工業投資也占據了一半左右,為24544.4億元。
魯蘇之後,是中部的河南省,近幾年河南正處於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投資增速較快。2016年該省投資額達到了39753.93億元,逼近4萬億大關。
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投資總量為32947.3億元,位居全國第四,比領頭羊山東少了將近2萬億元,也比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少了16423億元。從產業結構來看,廣東與魯蘇最大差別就在於工業投資。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工業投資總量突破1萬億元大關,共完成11051.68億元,僅相當於山東的42%,江蘇的45%。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自2008年之後就開始大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控制低端制造業發展,不少勞動密集型產業也轉移到內陸或東南亞。尤其是近幾年外貿出口受阻後,很多產業轉移到土地成本更低、勞動力更為充沛的內陸省份。
再加上近幾年珠三角的各種生產要素成本高,許多工業項目難以立足,導致整個珠三角的產業輕型化,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工業投資的的總體盤子下來了。” 彭澎說。
廣東之後,處於投資3萬億梯隊的還有河北,2016年該省的投資額達31340.07億元,也就是說,目前投資額超過3萬億元的成員共有5個。
處於2萬億梯隊的成員規模則頗為龐大,共有7個省份,其中浙江和湖北超過了2.9萬億元,2017年進入3萬億梯隊問題不大。四川和湖南以目前增速,也將在2017年突破3萬億大關。
在榜尾,共有9個省份的2016年固投總額在1萬億元以下,其中位列倒數五位的分別是西藏、青海、寧夏、海南和遼寧。西藏、青海、寧夏和海南由於人口總量和經濟總量較小,投資總量也都低於4000億。
投資增速“西高東低”
從投資增速來看,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96501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1%。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249665億元,比上年增長9.1%;中部地區投資156762億元,增長12%;西部地區投資154054億元,增長12.2%;東北地區投資30642億元,下降23.5%。由此可見,投資增速在總體上呈現“西高東低”的特點。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6年共有19個省份的投資增速達到了10%以上(含10%),增速位居前列的主要是在中西部地區。其中,西南和長江中遊的省份增長最快,西藏、貴州、雲南位居前三,西藏和貴州的投資增速都超過了兩成。
位於西南三省之後,是江西、湖南、河南和湖北。這4個中部省份的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城鎮化率較低,正處於快速城鎮化過程中,加上近幾年承接了大量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產業轉移落戶,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經濟也迎來快速增長。
因投資增速較低而排在末尾的省份,有遼寧、新疆、山西和黑龍江。其中新疆出現投資負增長,山西僅有0.8%。這幾個省份的投資格局基本與當前的經濟發展格局相一致,即近年來能源經濟下行,作為以能源和重化產業為主,其投資下行壓力也比較大。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吉林投資額達到了13773.17億元,增長10.1%。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認為,在東三省里,目前吉林的整體發展勢頭最好,產業結構也比較合理。一方面,相比遼寧和黑龍江,吉林的能源產業占比要小很多,受能源下行沖擊較小。另一方面,吉林的汽車、軌道客車等裝備制造業,以及光電子、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都相當不錯。如裝備制造產業正在打造產業集群,這帶來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11個省份投資超GDP
從投入產出比來看,由於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中西部省份的投資與GDP比值這一數字普遍比東部沿海城市要高出不少。
統計數據顯示,有11個省份的投資總量超過了GDP總量,且全部位於中西部地區,其中西藏、青海和甘肅3省份的這一比值超過了130%,寧夏、貴州和安徽也超過了110%。相比之下,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這一比值大多處於榜尾,在該比值最低的6個省份中,除了遼寧,其他幾省均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經濟發展程度和市場化程度最高。
為何中西部的省份投資率較高,而東部卻較低?
貴州省社科院研究員胡曉登曾對第一財經分析,這是由於兩者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從城市化率上來看,中西部的城市要落後東部約7~8年的時間。
從投資組成部分來看,近年來中西部承接了東部沿海地區大量的產業轉移落戶,工業投資增長較快;在基建投資方面,由於中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後,所以仍有較大的改善投資空間;加上中西部的城鎮化率較低,目前仍處於快速城鎮化過程中,由此也帶來了大量的房地產開發投資需求。
相比之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則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到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階段,不少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另外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較完善,城鎮化率也比較高,投資空間也日趨飽和。
以深圳為例,彭澎說,目前深圳的產業發展已經走上高端路線,主要精力放在研發、創新和提高人力資源效率上。“深圳已經走過了靠投資驅動的階段,如今主要是依靠創新驅動,盡管固定資產投資少了,但經濟增長卻在加快。”
表1:2016年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2: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表3:各省份2016年投資/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