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家看來,美元指數見頂回落,特朗普上臺後預期回歸理性,企業外幣貸款顯著增加以及對購匯真實性、合規性審核力度加強等多重因素,使得1月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明顯緩解。
2月17日外匯局公布的銀行結售匯數據顯示,2017年1月,銀行結售匯逆差192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59%和65%,其中,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逆差156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64%和77%。
另一方面,今日央行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1月末外匯占款降幅環比收窄了1090億元。外匯占款如果降幅很大,說明央行動用了外匯儲備滿足市場供需平衡。反之則說明動用外匯儲備幹預的幅度縮小。
招商證券分析師閆玲對第一財經表示,結售匯逆差收窄、外匯占款降幅收窄,都說明一月資本外流顯著放緩。此外,結售匯逆差與央行外匯占款降幅之間的差距,相比去年7月-11月顯著收窄,這與監管部門加強真實性合理性審核有關系。
談到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減小的原因。閆玲指出,一方面從國際因素看,美元指數近期見頂回落,表現了市場對特朗普上臺後對美國經濟的預期更為理性。
另一方面,從國內看,經濟數據形成了強支撐。“進入2017年後,我國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1月份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第6個月處於“榮枯線”以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連續第5個月正增長,我國貨物出口和進口同比均較快增長。”外匯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閆玲指出,從國內看,外匯市場的購匯需求在今年也更趨於穩定。1月份企業購匯主要是償還外債,但我們看到1月外幣貸款反而增加,是8.11匯改以來外幣貸款增加最多的一個月份,這說明企業不需要償還外債,相應購匯需求降低。
監管部門對對外直接投資真實性、合規性加強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機構購匯需求更加穩定。數據顯示,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逆差156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64%和77%。閆玲認為,居民整體購匯規模比較穩定,並且對外匯市場的供求影響較小。此外,閆玲指出,1月貿易經常項目順差擴大,為外匯市場提供了來源。多個因素相加使得跨境資本外流壓力在2017年第一個月呈現放緩態勢。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期我國外匯供求中的積極變化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場主體結匯意願回升、購匯意願減弱。1月份,銀行客戶結匯與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2%,環比增加4個百分點。
其次,企業跨境外匯融資規模穩步提升,國內外匯貸款償還規模進一步下降。1月份,企業海外代付、遠期信用證等進口跨境外匯融資余額環比增長41億美元,已連續11個月增長;企業償還國內外匯貸款購匯規模為2013年3月以來最低值,環比下降45%。
外匯局發言人表示,境內主體購匯需求更加平穩。例如,1月份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資本金購匯環比下降8%,投資收益購匯環比下降20%;以個人境外旅遊、留學等為主的旅行項下購匯環比下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