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股票,常與銀行存款收益做比較,希望回報超過存銀行。其實,任何生意(包括投資)最終都是拿銀行收益做標桿的,是在與銀行比高低或競爭,於是乎,有人把銀行利率看作是盈利率,以此來對股市進行估值,叫做“市盈率估值法”。比如,按照目前各大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大約1.75%)計算,其倒數為57,則對應股市的合理市盈率就為57倍;當降息或加息,估值將隨之升高或降低;這也就是降息或加息將會推高或壓低股市的原因。當然,嚴格地說,股市估值與銀行利率並不必然存在這樣的負相關關系,因為股票是權益資產,屬於是風險資產,而存款是債權資產,屬於是無風險資產,所以兩者並不能相提並論,也無必然關系。不過,你有時拿這做參考,倒也未嘗不可。
接下來,我們就不妨把你的工作當作是一項資產,並沿襲上述的以銀行利率為基礎的“市盈率估值法”,進行價值評估。如果你現在這份工作的年薪為6萬元(每月5000元),現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75%,那你這份工作的價值為6X1/1.75%=6X57=342萬元;如果年薪為10萬元,價值就是570萬元;如果年薪為20萬元,價值可達1140萬元……
對於價值這麽高的一項資產(工作),你願意輕易地放棄嗎?廣義上講,人生就是一場投資活動,工作、婚姻、做股票、等等,好比是一連串的“投資組合”。如果你從廣義上理解投資,把工作納入投資範疇,作為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不更好嗎?
其實,投資與工作不但是從來不相矛盾的,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巴菲特曾說:“在投資方面,你現在就囤積資金,今後會得到更多的資金。”工作不是可以讓你囤積更多的資金,從而讓你今後得到更多的資金嗎?
“你再想想!”我說。
“我再想想!”朋友說。
應把本職工作納入投資領域
(2015-03-14)
青年朋友小Z,普通白領,一家三口。他入市4、5年,把大部分積蓄投於股市,熬過半程熊途,最近一年多來,業績斐然,收益遠超小兩口的工作收入。於是乎,他更加喜愛投資,而對本職工作則更感懈怠。最近,他萌生了辭職而專職投資的念頭,但有點迷茫和困惑,遂來探討。
從小Z的收入情況、入股總資產及投資經驗來看,遠未具備專職投資的條件。我想了想,談了一點意見:
為何不把本職工作及其收入納入股票投資領域呢?
你想,你現在的年收入接近你目前入股總資產的10%,如此可觀的資金來源怎可輕易放棄?它是投資的基礎,也是家庭開支的主要源泉,放掉,長期“複合損失率”可就大啦。可能是,你這階段投股回報很高,便以為今後再也不會差了吧?長期而言,巴神大爺年化收益率也只不過20%多點,你說自己能達多高水平呢?根據你現在的經濟實力,如果工作收入沒了,這個大缺口怎麽彌補?
廣義上講,人生就是一場投資活動,工作、婚姻、做股票、等等,好比是一連串的“投資組合”。比如,做股票屬於風險投資,而工作可視為無風險投資……需要搭配運行,不宜只有風險項目。現在你經濟基礎還不夠好,這會兒放棄工作,無疑會給愛人、家庭及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壓力,這完全沒有必要。
如果你采取的是長線和長期投資的話,工作不但不會影響投資,反而會有利於投資的呢。事實上,業余投資而成功的事例多的是,不勝枚舉。
其實,你這份工作是很不錯的,很多人都羨慕不已呢!境由心生,對於工作,你只需調整一下心態,改變一下觀念,沒有理由不喜歡,更沒理由放棄,定會珍惜!工作是人生修煉的道場,倘若不能積極對待,何以經得起股市未來更加艱險的磨難呢?
人生路漫漫而遠兮,投資路漫漫而遠兮!即使忍無可忍,還需再忍忍!
“對呀!”小Z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