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廣東首提“制造業立省” 力推傳統產業轉型

以“世界工廠”聞名的廣東,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堅持制造業立省”的觀點。

廣東進一步提出,2017年提高制造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力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8%,培育100家產值超1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骨幹企業,形成20個產值超100億元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廣東省政府參事陳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時提出制造業立省說明廣東是清醒的。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最重要的經驗就是實體經濟發展快,現在廣東面臨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不平衡的情況,所以要調整,一方面通過創新來促發展,另一方面擠掉泡沫來讓出實體經濟發展的空間。

實體經濟寫入多地政府工作報告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並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在近期各地召開的兩會上,“振興實體經濟”均被寫入並擺在突出位置。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經召開兩會的地區中,就有黑龍江、吉林、四川、上海、湖南、甘肅、湖北、浙江、江西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實體經濟”,廣東則著墨甚多。政府工作報告全文10次提到“實體經濟”,並用專門一個章節來闡述如何“以提質增效振興實體經濟”。未來一年,廣東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著力提高實體經濟增長效率、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和促進民營經濟高水平發展。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全省分產業生產總值 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廣東省政協常委、中華興業(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澤偉表示,我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對制造業大省廣東而言,抓實體經濟核心就是抓制造業。當前,發達國家大力推動制造業回流,發展中國家爭先承接制造業轉移,對廣東制造業形成了明顯的“雙向擠壓”。

不過,從數據上看,廣東的成績仍然亮眼。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預計廣東全省生產總值達7.9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4%以上;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萬億元、增長10%;民間投資增長13.5%、占比提高到62.1%,服務業投資增長10.5%;進出口總額達6.3萬億元,其中出口3.94萬億元,占全國的28.5%、提高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4.4%;民營經濟全年增長7.5%,占比達53.5%;先進制造業增加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49.3%、27.6%。

陳池認為,廣東制造業目前正處在向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化轉型的拐點,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時期,率先占領中高端制造的制高點。

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

政府工作報告在指出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時提到:市場預期不穩定,實體經濟面臨困難較多,要素成本持續上升,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

“在國內設計一個20頁的繪本,不含翻譯和配音,要25000元人民幣,而在馬其頓,只需要不到5000元,所以我們選擇走出去”。廣東省政協委員、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小喜舉出電子繪本的例子對第一財經記者闡述如何“省錢”。

1月19日,廣東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安排的“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廣東制造業創新發展”專題座談會上,來自不同界別的政協委員對加快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建言獻策。

真彩公司最近推出的一款中英文電子繪本,就是在馬其頓設計後在中國生產。黃小喜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看中的就是“成本低”。由於馬其頓的這家公司在全球英語國家已經形成一個創意網絡,該公司只需發布需求,就會有相關機構願意提供設計稿,真彩公司選中後再由其繼續把故事寫完,拿回來後翻譯成中文、配音,最終做成中英文電子繪本出售,而這麽做的設計成本比全部在中國完成要低4/5。

“企業家應該思考在全球範圍內,那些東西在哪里做最好,這時你的產品將會變成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些產品又會反過來去服務全球市場,用更低成本去服務本地消費者,這就是我們要去鼓勵的,全球資源要充分利用起來。”黃小喜說。

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2017年要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高珠三角地區制造業全球競爭力,力爭珠三角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3%。

黃小喜認為,珠三角有很強大的制造基礎、完整的產業配套、背靠著巨大的母市場,這些都是廣東做強做大制造業的優勢所在。

在郭澤偉看來,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工、土地、材料、房屋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部分傳統制造企業尋求降低產業成本而外遷是必然現象。但是,目前廣東的中高端產業仍處在形成階段,一旦制造業大規模外遷,將面臨產業鏈條“斷鏈”危險,造成產業“空心化”。

他建議,傳統優勢產業不能輕易放棄,應通過滿足高品質、個性化的消費新需求,拓展生產發展空間。

限制高房價和高地價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目前廣東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仍較突出,防止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任務艱巨。

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大數據房價指數(Big Data Housing Prices Index, BHPI)報告中的數據,過去7年,深圳總體房價上漲279.63%,年均遞增20.99%,廣州也早已進入中高房價時代。

黃小喜認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成果引人註目,它充分運用了市場的力量,在對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中,初步走出了一條“歐美技術、周邊資源、廣東成本、全球市場”的創新道路,對廣東乃至全國都有良好的示範作用。但現在面臨的最大制約是,土地資源稀缺,房地產價格高企,由此直接誘導全社會對土地的崇拜,對泡沫經濟的熱衷,對實體經濟的冷漠,對人才的忽視。這一切直接或間接抵消了創新的動力。

“只有當土地不再成為人們發財的依靠,人才與創新才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真正力量。”黃小喜說。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華德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誌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高房價對實體經濟的擠壓效應非常明顯,而且是從多個維度來產生影響的,比如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猶如吸盤、影響人們就業時的選擇等等。

李誌明進一步補充道:“我們二三十萬年薪的技術人員,如果買了兩套房,他的工資跟房屋增值比起來就不算什麽了,我們發幾萬的年終獎,他以前很高興,現在也沒有那麽大的作用了,這就是高房價會讓我們企業的激勵機制失效。”

黃小喜建議,通過政策調控,合理設計房地產業的利潤分配格局,並通過財政制度改革,確保土地收入主要用於普惠全體人民的公共服務和支持個體有差別的創造性勞動,促進社會財富在不同階層之間的合理流動,形成人與人之間相對合理的貧富差距,從而在全社會形成重視人才、追求創新的良好氛圍與環境。

千方百計的提高利潤

在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天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賀良梅看來,現在做實業的最大問題不是成本太高,而是利潤太低。“成本高一點不可怕,只要利潤好一點就沒問題。”

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表示,廣東制造業大而不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零部件90%以上仍然依賴進口,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在利潤分配中也就明顯處於劣勢。

賀良梅認為,利潤低是來自於競爭,除了與東南亞新興國家競爭,最主要的是國內同類型企業“自相拼價”的結果,而企業利潤低就更談不上研發創新了。

賀良梅還認為,僅有宏觀上的政策支持無法解決利潤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若政府有扶持資金3000萬,同一個行業中有10家企業都能爭取到,每家拿300萬,大家就可能會大同小異的把資金用在類似的地方,比如推進自動化以減少人手。但是,自動化後工人減少了,價格反而下降得更厲害,利潤更低。”賀良梅說。

賀良梅建議政府拿出一部分資源來選定某些行業和企業,以傾斜性的政策給予扶持。比如,重點研究廣東省各個行業的情況特點,找出在世界上有壟斷優勢的行業或者產品、服務,成立專項產業基金,結合現在已有的金融市場資金,助其產業重整,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對這樣的優勢行業設立一定的進入門檻,從而降低惡性競爭所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