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融資租賃逆“新常態”快速發展 十年企業規模增長近百倍

在國際上,盡管多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呈現趨緩態勢,有很多不景氣的行業,但是融資租賃行業卻呈現另一番景象。

1月14日,在首屆融資租賃監管與發展論壇上,中國融資租賃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佳林援引天津濱海研究院的數據稱,2006年,中國租賃行業只有80家公司,內資20家左右,外資50家左右。截至2016年底,融資租賃公司總數達到7400多家,其中,內資融資租賃公司為220多家,外商投資的租賃公司達到7210多家,銀監會監管的金融租賃公司為60多家。

他說,不論是從租賃公司數量,還是從行業總的資產規模,這幾年都呈現大的增長。大量機構、大量資金的快速湧現,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融資租賃行業被普遍看好,過去幾年正在快速發展。

與論壇同時,中國民生投資集團(中民投)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民金融對外發布了飛機租賃和集裝箱船舶租賃白皮書。該白皮書認為,在國內面臨“資產荒”的當下,飛機租賃、集裝箱船舶租賃均是可為投資者提供可觀回報潛力的另類投資,也不斷引起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的關註,而日漸成為細分資產的新寵。

融資租賃行業的機遇

在論壇上,王佳林稱,融資租賃在我國已經有35年的歷史,從之前的邊緣化小行業,到如今天翻地覆,完全不一樣了。社會各行各業對融資租賃的產品和服務,以及業態都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也比較願意接受這種產品,因此開展融資租賃熱情也空前高漲。

融資租賃行業之所以社會認知度大幅提升,離不開來自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這為融資租賃行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比如,2015年8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快融資租賃和金融租賃行業發展的措施,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在當年9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系統部署加快發展融資租賃業。次日,國務院又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通過加快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了科學規劃和部署。

業內將這兩份文件視為融資租賃業進入到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標誌。

此外,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需要金融服務的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有效的金融工具,而融資租賃這個業態的特點,王佳林認為,恰恰可以很好的滿足這些需要。

他說,盡管當前經濟發展“三期疊加”,某些金融產品存在脫離實體的趨勢,在金融體系內部自我循環,但是融資租賃通過融物來實現融資,必須與實體經濟緊密相聯,比如,融資租賃幫助實際生產制造廠商促銷,另外為企業的設備改造升級換代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相較銀行貸款,融資租賃是債券融資,其好處是有擁有權,而且在某些具體行業上,融資租賃公司往往具有垂直行業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進行深度管理,有能力也願意承擔更大、更多的風險,從而更多的滿足實體企業的融資需求。

據王佳林的觀察,一個新型企業或者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親戚朋友給的資金之外,除了VC以及FE的資金之外,拿到的第一筆資金往往是租賃公司提供的。在當前的形勢下,他說,融資租賃也更容易跟VC、產業資本相結合,支持“雙創”企業。目前國內共享經濟比較多,很多融資租賃企業通過融資租賃的產品,為其提供債券服務。

王佳林說,當然也有很多企業支持高新科技企業,不過,目前確實有融資租賃公司在支持一些中小企業。在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許多企業都活躍著融資租賃的身影,有小型項目,最近也有很多在光伏領域、汽車金融領域的租賃。

就國際上融資租賃業的格局來看,王佳林提到,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比如,一些知名的老牌跨國融資租賃公司,開始收縮到本土或者退出,這是美國的情況。在歐洲,因為本土銀行業舉步維艱,其所擁有的租賃公司盡管運轉的還不錯但是會考慮被出售,也就是歐洲的公司前景並不明朗。

他認為,在未來的全球租賃大市場中,中國的融資租賃企業會有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因為一方面中國融資租賃的業務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在業務總量上將引領世界。另一方面,從十多年的發展看,最初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還有進入中國的跨國融資租賃公司,本土早期的租賃公司還比較弱小,但是目前的情況已經大為改觀,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取得話語權。反倒是跨國融資租賃公司的影響力越來越小,話語權越來越少。目前,很多中國融資租賃公司正走出國門,做一些融資並購或者直接開展業務。

融資租賃行業的挑戰

對於這一行業所面臨的挑戰,王佳林提到,目前有不少租賃公司面臨著多重經營壓力的挑戰。

比如資產質量的壓力。雖然融資租賃行業有一定的抗經濟周期的作用,但是畢竟也受經濟下行的影響。在經濟不景氣的宏觀環境下,融資租賃的承租人也會受到影響,其還款能力會下降。這時,對一些新設不久的融資租賃公司來說,會面臨資產質量下降,壞帳風險增加的壓力。

再比如人才壓力。近年來,隨著行業的爆發,租賃公司也在增加,但是人員團隊短缺,經驗不足,往往一些新人或者經驗不多的人在重要崗位上擔任職務,職能間的磨合時間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經營面臨著團隊是否高效運營、高效配合的壓力。

還有就是企業間的相互競爭,而且非常激烈。同樣一筆業務,大家都同時參與競爭,比較簡單的方式,一是降價,另外就是降低對承租人的門檻,或者是降低風險控制的要求,很可能為公司的資產壞賬埋下隱患。為新設的融資租賃公司帶來一定的壓力。

此外,王佳林認為,目前大部分租賃公司的產品,還都是類銀行信貸。多數租賃公司處於1.0階段,激烈的競爭源於同質化、低水平。當前轉型時期,需要控制風險,尋找差異化、專業化的定位。按照西方成熟租賃市場的經驗,2.0階段需要做一些經營性的租賃。同時,面對“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新技術,如何去使用,對租賃公司來說也是比較大的挑戰。

另一個挑戰是,建立全國性協會。多年來,由於行業由多部門監管,缺乏全國協會,只有二級協會和工作委員會。但是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租賃業要想健康發展,就必須要有運作良好的全國性協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