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金“脫虛向實”苗頭初現 去年12月企業中長期融資增長超預期

央行周四公布了2016年12月的金融數據,社會融資總量遠超市場預期,其中居民住房按揭貸款的增速有所放緩,實體經濟最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超預期增長。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今年3季度以來宏觀經濟企穩使得企業貸款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央行加強MPA(宏觀審慎評估)的考核使得銀行理財等表外資金重回表內,推高了年末貸款的增長。

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55.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個和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8.66萬億元,同比增長21.4%,增速比上月末低1.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6.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6.83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全年凈投放現金5087億元。

“M2增速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是外匯占款的減少影響基礎貨幣的投放,不過央行通過去年3月降準以及後續的加大公開市場操作還是保持了金融市場流動性的穩定。”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

與此同時,M2和M1剪刀差繼續收斂至10.1%。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稱,“M1-M2剪刀差”繼續縮小,表明企業層面的流動性陷阱進一步減弱,與企業投資回暖相匹配。M1-M2剪刀差在8月之後開始收斂,固定資產投資當月同比恰恰也在8月之後開始回升,這表明企業有錢不投資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結合12月的中長期信貸增長的情況,預期12月固定資產投資將進一步上行。

“從去年12月M2增速11.3%來看,預計2017年M2的增長目標為12%左右更加符合當前經濟金融的形式。”溫彬告訴記者。

值得註意的是,12月社融數據遠超市場預期,而超預期的並非與房貸有關的居民中長期貸款,也不是常規年底沖規模的票據或短期貸款,而是與實體經濟最為相關的企業中長期貸款。

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3萬億元,與上月基本持平,略低於2015年12月的1.92億的社融規模。結構上看,12月新增社會融資主要增長來自於兩個部分,即新增人民幣貸款和新增委托貸款,兩者分別增加9971億元和4057億元。以信托貸款+委托貸款+未貼現融資票據核算的非標增加7320億元,除2016年2月異常點外,為兩年來最高值。

鄧海清指出,12月,受到資金緊張影響,債券融資受阻,體現在社會融資規模上即企業債券融資凈減少1117億元,創企業債市場存續以來單月最大幅度的凈減少。12月資金過度緊張導致企業債收益率實際高於貸款利率,或導致部分企業從債券融資轉向信貸融資或非標融資,從而部分推高了12月信貸和非標融資規模,但如果考慮在新增信貸和新增非標規模中減去債券融資的替代效應,貸款和非標仍然超過正常增幅,表明企業確實出現大量資金需求。

值得註意的是,在居民中長期貸款小幅下降的同時,企業中長期貸款的規模在12月超預期的增長,為2010年以來的第二高值。

溫彬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去年3季度以後宏觀經濟企穩,企業新增貸款需求也在增加。二是央行通過MPA宏觀審慎的考核進一步加強對表外業務的管理,包括銀行理財等等資金又重新回到銀行表內,這也推高了年末信貸的增長。

“如果12月企業投資和中長期貸款相互印證,則表明中國經濟確實顯著好於市場預期。”鄧海清稱。

不過,盡管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速有了小幅回落,為2016年的最低水平,但從占比來看,“住房按揭仍然要占人民幣貸款將近一半的規模。”溫彬認為,按揭貸款仍然保持比較高的增長水平,主要是因為去年10月以來進行的樓市調控政策具有一定的時滯效應,市場還在消化此前積累的量。今年隨著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落地,房地產交易量下降,住房按揭的增速也會有所放緩。企業部門的中長期融資占比也會較2016年有進一步的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