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得益於IPO提速 券商投行業務偶遇“大年”

又到歲末,2016年對於各大券商來說,日子並不好過。受制交投低迷,市場交易量萎縮,主力創收的經紀、自營等業務大受打擊。而與此相比,投行業務卻迎來“大年”,“意外”成為券商今年的收成亮點。

受益於IPO提速等市場變化,各大券商在投行業務上力求突破和轉型,收入貢獻在整體業務占比中不斷提升。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達到382.12億元,已幾乎追平2015全年的體量,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合計104.11億元,亦有望追超上年水平。

在不少專業人士看來,投行業務對於券商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升,不僅表現在收入占比的提升,更多的是投行業務正在給券商帶來更多的資源反哺,“大投行模式”成為業內認可的方向。正因如此,在並購定增、IPO發行監管日漸趨嚴之下,券商投行的混戰將越發激烈,行業分化日趨明顯,大型券商繼續占優,而中小型則更多被迫以“特色投行”模式彎道超車。

投行業務“大年”

“券商的各項業務都有’大年’、‘小年’,今年算得上投行業務的‘大年’,以往都是賺品牌不賺錢,今年倒是賺錢反哺了公司。”正如一投行董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所說,2016年的投行業務表現成為券商整體業務的一個亮點。

來自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券商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達到382.12億元,已幾乎追平2015全年的體量;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合計104.11億元,也有望超過去年的水平。

具體公司方面,截止三季度末,根據上市券商財務報告信息,中信證券以39.31億元的收入一馬當先,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廣發證券今年累計投行業務凈收入也均超過20億元。

分業務來看,《第一財經》日報獲得的來自彭博的數據顯示,權益類的股票、股票掛鉤和配股方面。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分屬前三位,市場份額分別為9.51%、5.94%和5.75%。廣發證券相關業務發力,由去年的16名進入前三,市場份額增長近4個百分點。

備受關註的股票IPO業務上,華泰證券前三季度以55.48億元的3筆承銷,占據上市券商中的排行榜首。緊隨其後的則是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以及廣發證券。

就IPO的市場份額來看,以前三季度數據作為參考,華泰占比6.44%,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則分別占比6.22%、4.94%以及4.79%。相比上一年度來看,之前IPO排行第一的光大證券滑跌出前十,而去年排行分別為14、15位的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則進入前茅。

而和“風雲變幻”的權益類業務相比,2016年投行固定類業務則格局相對保持穩定。在企業債和公司債方面,排行前三的上市券商是國泰君安、中信證券以及海通證券。三家券商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67%、5.14%和4.38%。對應的量分別為902.78億元、819.04億元以及697.1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債和公司債總量超過500億元的券商還有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

“混戰”或更為激烈

與慘淡的經紀、自營相比,券商投行業務之所以能在2016遇上“大年”,與IPO提速關系緊密。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由於市場低迷,僅有70家公司獲得IPO批文,61家企業完成上市並募得資金284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同期減少了八成左右。

而下半年以來,IPO發行明顯提速。7月到10月,證監會每月核發IPO批文26—28家,與上半年相比核發速度明顯增加。《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發現,僅從11月來看,共有50余家公司獲得IPO批文,而這一數據接近1月—5月的IPO批文總和。

“IPO放行提速是今年投行業務最大的一個變化。監管鼓勵做IPO,企業申報會變多。這對券商投行來說是一個好的風向引導。”興業證券一資深投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IPO提速對於重心業務在IPO發行的券商來說,投行業務主動性將會變強,主要受益的仍將是大型券商。

德勤日前發布A股IPO市場2016年回顧及2017年展望預計,2017年A股將有380家至420家企業完成IPO,全年融資額在2500億元至2800億元,即明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今年均增長6成至8成。但就上市數量來說,大部分還是來自於中小型的制造業以及科技行業。

上述投行董事亦對本報記者提到,雖然IPO放行提速,但總的來說,主要參與發行的仍然是小個頭公司。且從監管開看,無論IPO還是並購重組,總體監管趨嚴,尤其並購重組,市場活力有所下降。而債券市場違約增多,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無疑也將對投行債券業務造成拖累。

近日,新時代證券、國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泰證券和東莞證券5家證券公司,在投行業務專項檢後被監管層出具警示函。早前,興業證券、西南證券已因旗下投行業務“爆雷”被立案調查,而直接後果則是兩家公司所有投行業務暫遭連坐,均被叫停。並購重組方面,如上述人士所說,監管在借殼、重組、再融資等方面都大面積收緊。

在此背景下,券商投行業務競爭在外界看來將更加激烈,掌握業務優勢的的龍頭券商不斷力求轉型和創新,而中小券商在“混戰”中處於被動,則將不得不打出“特色投行”的招牌才有可能彎道超車。

“中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這些大型機構,目前在投行業務上掌握較大的主動權,都在發揮所長,華泰的並購重組突出,廣發對準小型客戶、招商則是找準大型機構。”在深圳一券商行業分析師看來,相對大型券商,中小券商未來欲在投行市場分一杯羹,則不得不打出自身特色,在某一項業務上發揮所長。

一個行業共識是,無論大小券商,投行業務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收入貢獻增大,更為重要的是將為券商其他業務帶來更多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