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下一站是債市合作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近日在北京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如今,內地和香港股票市場已經基本打通,下一步是債券市場的合作。他透露,目前香港金管局正在研究如何加強和內地的合作,幫助海外投資者更便利地購買中國內地的債券,促進人民幣的雙向流動。

作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重要一環,深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下稱“深港通”)於今年的12月5日正式開通。

陳德霖12月20日在北京的媒體見面會上通報了深港通開通至今的情況。他表示,從交易量來看,由香港至內地購買股票的“北上”資金為121億元,內地去香港購買股票的“南下”資金35億元,“北水南下”比例較少。“有人提出質疑,是不是這項安排並不理想?”他稱,“資金流向短期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是長遠的。”

陳德霖告訴記者,兩年前,滬港通剛剛開通之時也有過類似的情況,在最初半年,香港居民到上海買股票的資金量,要比內地居民到香港買股票的多得多。但是,滬港通開通至今兩年來,北上資金為1380億元,南下資金為2980億元,情況和最初已經發生了逆轉。

“橋梁是一個長遠的建設,不要斤斤計較短期的交通量,橋梁建好,交通量漸漸就起來了,要看市場條件。”陳德霖表示,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進程是曲折的,但大的方向不會發生改變。“盡管最近人民幣面臨一部分資本外流的壓力,但可以看到,深港通還是如期開通了。”

在他看來,不論是滬港通還是深港通,都是內地資本市場通過香港這一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對外開放的基礎,對內地和香港都是重大的舉措。中國政府的政策目標是實現人民幣的資本項目可兌換,但這並不意味著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就將因此削弱。相反“中國越開放,香港機遇越多。”

陳德霖表示,目前進入中國內地的外資中,將近六成來自香港,這里面不僅包括了香港公司的資金,還有一些是外國公司由香港進入內地;與此同時,中國內地對外投資中,也有將近六成的資金是以香港作“跳板”,進而去國外進行投資。

“選擇香港說明香港有它的優勢”,比如風險管理、客戶資源的積累等。即便是未來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但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這就好比美元、歐元等作為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但仍然有很多交易是通過倫敦、法蘭克福、香港、東京等離岸市場來做。

根據香港金管局的統計,受到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的影響,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資金池從去年高峰時的1.1萬億元下降三成至7000多億元。而人民幣的交易量從高峰期的每天11000億元,下降至八九千億元。

“資金池縮小了,但交易量的減少並不是非常明顯,這說明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交易仍然是非常旺盛的。”陳德霖稱,目前七成離岸人民幣業務是通過香港來完成,因此香港離岸人民幣利率的變化也就反映了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整體需求的變化。總體而言,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運行還是有序、順暢的。

(本報實習生熊天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