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上任第一天就將尋求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如果這個宣稱成為現實,一方面沒有美國的TPP即使仍以某種形式存在,也將不再是奧巴馬時代的TPP;另一方面,除美國外的11個TPP成員國仍向往自由貿易,其中包括新西蘭、澳大利亞也同樣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談判國,且均稱,如TPP無法生效,將傾斜於RCEP。
美國國會下屬顧問機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最新年度報告。報告稱,TPP是美國政府在亞太地區搭建“經濟建築”的重要部分,是一份高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按照計算,包括美國、日本等12個TPP參與國GDP總和占全球GDP的40%。
報告分析,如TPP生效而RCEP也同時生效,中國可獲利720億美元;TPP生效而RCEP未能生效,中國將損失220億美元;如果TPP失敗但RCEP生效,中國將獲益880億美元。
不少專家認為,第二種情況下,中國方面損失並不算大,部分原因在於TPP的“原產地原則”在一些情況下允許中國產品以低稅率進入TPP國家。譬如,在汽車行業,TPP的“原產地原則”需要該產品中最少含有45%的成分(以價值計算)來源於TPP國家,為此該產品才能以低稅率進入TPP市場。通過TPP某些附件條款的豁免,還可以再降低8個百分點至37%。因而,如果中國生產的零部件占該產品的63%,仍可進入TPP市場。
與此同時,不少TPP談判參與國家也都參與了RCEP談判。若RCEP談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的1/3,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對於美國經濟來說,亞太地區具有重要意義。2010~2015年,美國與亞洲的貿易增長了23.6%,這比同期美國與歐洲、北美或中南美洲之間的貿易增速都快得多。
在美國與亞洲的貿易中,中國占了相當大的份額。同時,中美貿易增速超過美國同其他任何一個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增速。
由於產品的結構性原因,美對華貿易逆差在2015年創下最新紀錄,達3672億美元。改善兩國貿易不平衡,通常可以通過投資抵消。實際上,2015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實現順差295億美元。USCC報告指出,這也是美國在全球具有競爭力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