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羅輯思維的“分手”,Papi醬最近又上熱搜,寫她的文章很多,最讓人驚嚇的一個詞是“隕落”。
從雙方高調宣布合作、羅輯思維和真格基金等VC一起投資Papi醬,到羅輯思維的退出,這段關系只維持了半年時間,像極了男女主角為了一場新戲的“宣傳期緋聞”。宣傳期過後,各回各家,只剩外人還在津津樂道是誰拋棄了誰。
如果你把Papi醬看作是一個網紅,會不會在潛意識里說,這很正常,網紅們本來就不是生活在朝九晚五中,他們的世界有大把機會以及各種誘惑。
但Papi醬本質上是一個創業者,一個以時下最熱門的方式出道的創業者,這時評論的標準就會更加苛刻了:融資額,用戶量,盈利模式,同業競爭。
一出道就拿到了1200萬的投資,還有徐小平的背書,相較於其他在種子輪和天使輪頂多只能拿到300、500萬的公司,Papi醬簡直是一開始就設置了“準獨角獸”的模式,再加上拍賣出2200萬的貼片廣告,A\B\C輪再掛新三板開啟網紅經濟新時代簡直是分分鐘的事。
但是,在投資之後,面對大眾對網紅的質疑,羅振宇卻順水推舟的說,Papi醬不會一直紅下去,正是因為“會不紅”是必然,所以要現在收取未來收益。
有點殺雞取卵的意思。據稱,到2016年年底,Papi醬已創造超過五千萬收入。再後來,羅輯思維CEO李天田說,投資這件事兒要畫句號了,投資上我們可能要賺很多錢,就容易受到誘惑。所以,這是我們的恥辱,為什麽?說明你沒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該幹的事情上。
這個理由相當充分。很多人探討過羅輯思維的商業模式,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首先用內容聚攏人氣,再推出會員制,然後是自媒體上賣點書,再往後是內容付費和大電商平臺。的確,投資收益並不在其中。構建產業鏈對於還在創業階段的公司來說本身就是空中樓閣。
根據媒體報道,8月份羅輯思維已經徹底退出了對Papi醬公司的投資。Papi醬合夥人楊銘近日對此進行了證實,並稱羅的退出不止自己一家團隊。
但投資不是在H&M買衣服,可以30天退換,楊銘稱羅輯思維“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的項目。和平分手的背後,很可能是一開始papi醬和羅輯思維之間就存在了某種共識。
和所有的創業者一樣,Papi醬需要研發、產品、運營和品牌。倘若研發和產品是她自己,運營有楊銘,那麽,品牌呢?羅振宇和真格基金的出現當時恰好彌補了這個短板,但是現在,Papi醬在網紅中的知名度已經形成,羅輯思維的存在以及業務線對她來說已經沒有協同效應了。
最新的消息指,真格基金已接手了羅輯思維所持Papi醬全部股份,持股比例從5%變成了10%,按徐小平的說法,真格還將一個不落的接手羅之前投的所有項目。
接下來,作為一個內容創業者,Papi醬的核心競爭力一定都是穩定的內容創作體系,這也是變現的根基。
如果Papi醬的視頻播放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她的熱門度,來看看愛奇藝的數據:10月份之前,每條視頻基本保持了500~600萬次的播放量,10月之後,每條播放量下滑到了30~100萬之間,但11月21日最新的視頻,截止目前播放量又反彈到了222萬。
無論是不是此次“分手”事件又讓大家想起了Papi醬,她的熱度在社交和媒體平臺上的下滑是不可回避的事實。
以太投資經理劉曉璐此前分析到,在粉絲經濟中,知名度不等同於認可度,認可度決定了粉絲是否狂熱,是否有支付意願,她認為,Papi醬的粉絲從輕度用戶轉化為核心用戶的難度會令變現出現瓶頸。
說到底,Papi醬是否會隕落,與羅振宇的退出並不會有直接關系,與真格基金持股是5%還是10%也不會有太大關系,打個比方,像鳳姐一樣,繼續進行產品升級,才是Papi醬對於看笑話的人們最好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