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定增市場監管再生變? 業界等待政策明確

非公開發行市場的監管風暴,始於去年底對發行價的收緊,經歷過年中的叫停跨界定增風波、以及隨後的募投項目嚴審。就當市場以為這場風暴接近尾聲之時,近日市場傳言再起,並稱再融資規則將發生重大調整,甚至可能被取消。

多位投行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尚未接到相關通知或窗口指導,目前還需要等待監管層方面的進一步明確或回應。但業內也均表示,再融資市場近期確有收緊的趨勢,最直接的變化是上會和批文下發的速度明顯放緩。這場以壓縮價差空間、完善定價機制、強化公平交易的監管風暴,或遠沒到結束之時。

傳定增或被取消

如同今年5月傳言稱跨界定增被叫停時一樣,此次傳言還未被證實真偽就被引爆。與此同時,市場和業界還展開了激烈的爭辯。其主要分歧所在,一方面是從保持市場穩定、加大股權融資力度等政策導向來分析,取消和叫停定增並不現實;但另一方面,從去年底不斷收緊的再融資監管趨勢來看,對定增亂象確實已到了需要下重手整治的地步。某券商投行部執行副總經理就直言,“現在再融資太猛了,該管管”。

截至目前,多位投行人士接受采訪時均表示,尚未接到監管通知或窗口指導,目前還需要等待監管層方面的進一步明確或回應。有投行人士還表示,如果按傳言的思路,非公開發行被取消或者全面收緊,那麽為了保證市場穩定和供需平衡,可能會大量放行IPO以及公開增發,同時也將盡快完善退市制度。

然而就采訪中,上述投行人士同時還透露,盡管仍不確定此次傳言的真偽,但近期已感受到再融資監管的逐步收緊,最直接的變化來自於審核速度的減緩。按照現行規定,再融資申請的審核工作流程依次分為受理、反饋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準發行等主要環節。

一名大型券商投行保薦人張明偉(化名)就稱,目前各環節都出現一定時間拖延,尤其業內上會和審批都“特別慢”;其8月回複反饋意見後的一單再融資申請,直至現在仍未通知開初審會。

根據證監會發行部最新的再融資申請企業情況,截至11月17日,尚未核準發行的申請總計有384家;其中,已受理還未反饋的有60家、占比16%,已反饋的再融資申請有182家、占比47%。

整治亂象立場堅決

盡管傳言真偽還未得到官方回應,但市場對再融資收緊的監管預期卻較為統一。“完全取消定增不太可能,但是監管收緊的概率非常大,很可能會提高條件和門檻。”接受采訪的多位投行人士都如此回應稱。

與此同時,證監會官網近日發布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武漢金博會上的發言,強調要加強對IPO、再融資、並購重組等的監管,從源頭上把好市場準入關,杜絕脫實向虛,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創新創業領域。此外,在上述被廣泛傳播的傳言中,也稱未來再融資監管或增設六大條件,對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項目效益、融資間隔時間、主業關聯度等提門檻。

監管導向、市場預期甚至傳言都近乎趨同,均指向從嚴監管再融資市場。那麽,定增為何成為眾矢之的?對此,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近期就公開表示,定向增發存在逆向選擇的不好現象;即劣質的績差股容易存在較大價差、引發投資者競相追逐,加大市場波動,並導致資源逆向配置。

吳曉靈還建議,以發行時的市價為基準的定增價格,用折扣率和鎖定期的搭配,引導企業按市價發行;這將有利於優質公司獲得融資的機會,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事實上,有關於發行價的監管調整已經啟動。張明偉就表示,非公開發行的監管收緊,從去年底就開始了,發行定價的改革首當其中。年初時,監管層就以窗口指導形式,鼓勵定增以詢價方式和接近市價發行,意在壓縮此前鎖價發行中的價差。同時明確不鼓勵頻繁修訂發行方案;三年期項目只能上調發行價、不能下調,且審批速度明顯放緩。

隨後,監管風暴進一步向募投項目蔓延。在今年6、7月份期間,募投項目全面嚴審,涉及到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債款的融資規模大幅縮減。

但張明偉還分析稱,上述再融資監管措施均在現行法規中有明確要求,調整亦在法規要求的範圍內。若按照上述傳言,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增加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等條件的設定,涉及在現行法規條款之外新增規定;從流程上看,或先需要進行相關法規的修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