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寧謐的江南小鎮再一次開啟“烏鎮時間”,全球目光聚焦於此。圍繞互聯網經濟、互聯網文化、互聯網治理和互聯網國際合作,互聯網“最強大腦”們齊聚烏鎮,共同探索如何打造創新風口,更好造福人類。
無疑,在過去的22年,互聯網發展助力中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共享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高速成長,也醞釀了無數讓世界矚目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網民數量達到7.1億,比歐盟人口總數還多;一家電商平臺可以在一天時間內創造1207億元的交易額;全球互聯網公司市值10強,中國占據4席。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中國互聯網創新思維和創新模式正在走向世界。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上一輪科技進步帶來的增長動能正在衰弱,通過積累用戶販賣流量獲取盈利的想象空間越來越小,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制造業都在尋找新動能。與此同時伴隨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的耦合,也對互聯網管理和傳統商業運營模式、組織管理架構提出了新挑戰。
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尚未形成勢頭之際,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被寄予厚望成為創新的主戰場,借助大數據的自我學習提升人類自身能力的邊界,強化互聯網安全問題,抑或借助物聯網技術打通用戶大數據、制造業流程大數據、物流供應鏈大數據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革命,有關“互聯網+”的探索正在與越來越多的細分業態發生化學反應。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
未來互聯網沒有邊界,就像電沒有邊界一樣。未來沒有人會拒絕互聯網,沒有一個人可以離開網絡而存在。沖擊傳統商業的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只是把握了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思想,知道未來的經濟將完全基於互聯網,創造出一套適應未來商業的商業模式而已。
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能夠普惠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的福祉。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
今天的互聯網已經處於新的階段,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因為市場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我們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那麽未來的機會在哪里?我認為是在人工智能——這令人興奮。
對於互聯網角度的醫療行業來講,“互聯網+醫療”可以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O2O的服務,怎樣通過線上把用戶引流到線下,並分發到那些適合處理用戶疾病的地方去。第二個層次是智能問診。第三個層次是基因分析和精準醫療。第四個層次是新藥研發,這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個領域。希望來自醫療健康領域和互聯網領域的力量一道,利用大數據無窮無盡的計算能力解決醫療難題,造福數億患者。
美團網CEO王興:
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將近20年的時間已經到了一個拐點:接近7億的中國網民數量已經占據了中國13億多人口的近一半。這意味著,這個市場僅靠廣度和用戶數已經不能再實現翻番了,那麽接下來互聯網的增長要從廣度也就是用戶量的增長轉變為深度,對單個用戶使用更全面更深度的服務,不再像過去幾年有用戶的紅利。
接下來不僅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也是整個新經濟的下半場。一方面是紮根於我們原有的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積累,另一方面確實要深入產業鏈,跟餐飲業、娛樂業、旅遊業、電影行業等各個行業去結合。在新經濟的下半場,互聯網企業作為新經濟的一部分,更多的不是完全顛覆,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去擁抱傳統產業,與傳統產業全面結合和進一步升級改造。
華為消費者BGCEO余承東:
未來的智慧手機(Smart Phone或者叫Super Phone)將是人的一個分身,是一個沒有胳膊、沒有腿的人工智能機器人。他們更了解主人的使用習慣與需求,能像一個僕人或管家一樣,每天陪伴在使用者身邊,通過語音、視覺與智慧判斷能力為使用者做出決策參考。這依靠對大數據的主動收集與機器學習能力。當智慧手機聯網時,它背後對雲端大數據的實時分析是人腦不具備的能力。通過代替人與周邊事物的連接,智慧手機將替人分擔更多事情。
360董事長周鴻祎:
隨著技術不斷發展,很多產品完成了智能化的過程,然而隨著系統越來越複雜,漏洞和Bug也越來越多,這些漏洞和Bug被人發現了就會被利用。即便是技術領先的美國也不敢保證自己的系統固若金湯,越複雜的系統便越是容易產生漏洞並受到攻擊。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已成為企業或者機構的生命線。如今,黑客攻擊手段已經日趨高級、複雜,傳統的安全手段應對乏力。企業一方面要部署能夠防禦APT攻擊的創新安全防禦體系,有效抵禦黑客攻擊等未知威脅,另一方面應嚴格實行安全管理機制,規範員工的信息使用和上網行為等。
網絡安全公司一定要和國家利益保持一致。回歸中國能讓360更好地投入到國家網絡安全建設中。我們的網絡安全以前以個人用戶為主,但現在已經參與到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建設中。回歸能讓我們更好地參與其中。這也是我們回歸的最核心目的。
近年來智能設備發展迅速,IOT會成為下一個風口。
菜鳥網絡CEO童文紅:
中國物流面臨的四個問題:一是信息化程度低;二是缺乏統一的標準;三是人力密度;四是整體的服務水平比較低下。智能、數據、協同共享的理念可以改變中國的物流,可以改革中國的經濟。抓住了智能、數據和協同這三點,把多年沈澱下來的東西通過大數據到智能,最後把所有閉環里的數據能夠在線地以統一標準連接起來,為將來我們整個行業在線進行實時計算做好基礎。如果不讓整體的物流行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以共享的理念、社會協同的理念去做,是不可能的。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互聯網正由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智能互聯網(Smart Internet)的時代。互聯網形態的新變化將更加深刻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經濟運行的效率。將智能終端和雲大腦完美結合起來,就是人工智能未來的方向。
未來的人工智能會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智能終端和傳感器將無處不在,基於大數據的自我學習能力,會讓智能終端越來越聰明;第二,人與智能終端的交互方式將會更加自然;第三,在人工智能加上互聯網的驅動下,我們的各行各業都將會越來越服務化;第四,智能設備將來會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應用就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重要。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
數字經濟跟傳統制造最大的不同在於,數字經濟讓我們學會了怎樣從傳統的制造變成智能制造,即利用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數字來疊加互聯網的運用。“智能制造+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平臺它是一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貨真、價實、物美、價廉的交易關系為數字經濟的結構是建立在實體經濟的價值創造過程。
下世代將迎來智能制造產業革命,這其中包含用戶大數據、制造流程大數據、物流供應鏈大數據三部分,將這三大流程所產生的大數據彼此互通互聯才會產生下世代的所謂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