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醫保卡里錢沈澱?上海將研究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商業保險

為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上海再度明確,要在“十三五”時期探索拓展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資金使用範圍,研究制訂個人賬戶資金自願購買商業醫療保險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11月15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上海的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要降低到20%左右,“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在今年6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上海衛計委主任鄔驚雷表示,上海一直希望解決老百姓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使個人支付有所下降。而自2009年改革以來個人支付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絕對數依然很高,所以群體對改革的感受度不高。

《規劃》也表示,目前自費藥品和耗材使用較為普遍,群眾實際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醫保保障水平高和個人實際自付比例高現象並存,個人疾病經濟風險仍然存在。

同時,商業健康保險發展較慢,與基本醫療保險的互補效果還不明顯。

也因此,要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規劃》稱,要積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最終形成一個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多種形式補充醫療保險為補充,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讓居民不因經濟困難看不起病。

在基本醫保賬戶中,有著大量結余資金的職工醫保賬戶,就成為可以充分挖掘利用的部分。

與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現收現付制不同,我國職工醫保采取“統賬結合”模式,即由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賬戶和積累制的個人賬戶組成,保費由職工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

就上海而言,個人醫療帳戶資金以參保人的年齡、在職和退休的不同情況作為劃分標準,其中在職人員個人繳納的基本醫保費全部計入本人的個人醫療帳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保費的30%左右計入個人醫療帳戶。

而個人醫療帳戶年末剩余的資金,會按照同期居民一年期銀行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計息,並計入個人醫療帳戶歷年結余資金部分。

因為上海的醫保繳費比例較高(2016年之前單位12%,個人2%;現調整為單位11%,個人2%),同時對於醫保賬戶的管理也比較嚴格規範,因此賬戶資金積累較多。

第一財經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2013年底上海職工醫保參保人數1325.50萬人,個人賬戶基金沈澱516.04億元,人均個人賬戶累計結余3893元,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9倍。而這其中,余額最高的是35-39歲年齡段的人群,人均個人賬戶余額5413元。

因此,醫療基金盤活以及商業保險籌資,已經具備相應的經濟基礎。

鄔驚雷在上述論壇上曾以自己的基本醫保賬戶舉例稱:“上海1994年實行個人賬戶統籌,我很少看病,我(的個人賬戶余額)大概是三四萬元人民幣,20年的時間過來了,其實意義很小的。”

而如果在參保人員年輕時,允許其把個人賬戶今年的錢拿出來買明年的保險,貨幣價值的放大效應就會很大。

目前,包括福州、深圳、重慶、南京等地都已經出臺政策,允許個人賬戶資金沈澱較多的參保人員,使用個人賬戶資金購買與職工醫保相銜接的商業補充保險。雖然各地門檻不同,但都采用自願參保的原則。

基本上的方案就是設定一個個人賬戶結余資金的積累額度,超過的部分才可以用於購買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保險產品也多是重大疾病保險、意外險。少數地方涉及健身運動。

比如,福州規定個人賬戶資金余額超過5000元的參保職工,在預留其中5000元後,剩余部分可用於購買與職工醫保相銜接的商業補充保險。

南京則提出,參保人員醫保個人賬戶資金累計結余金額超過3000元的部分,可用於購買本人商業健康醫療保險,年度使用限額為2000元。

除了發展商業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互補之外,《規劃》還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的保障水平。

比如,綜合考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承受能力,區分不同情況,調整完善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項目,將技術適宜、費用合理的診療項目和醫用耗材直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對臨床使用廣、療效確切的高價自費項目和醫用耗材試行醫保梯度支付政策。

同時,區分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療機構,明確自費比例管理目標,並納入醫療機構醫藥費用總量控制和績效考核,逐步降低參保人員個人自費比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6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