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9月提出至今,不僅改變了一些企業的發展軌跡,也改變了沿線不少國家的發展。
“‘一帶一路’的影響立竿見影,作用明顯。”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麥克納布(Greg McNab)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一帶一路’的引導,資金可以直接投入到項目中與沿線的各個國家。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由此帶來的變化。”
2016年8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今年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的6535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對外直接投資13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3.7%;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478.3億美元,同比增長7.4%。
在新簽的承包工程大項目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業務份額高。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合同4191份,合同額745.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總額的50.4%。
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
“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提振了中國企業投資亞非歐,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的信心和底氣,還增強了合作對象國吸引中資的熱情和意願。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資金支持填補了亞非歐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存在的資金缺口,更快促使沿線國家與中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需求的對接。
中亞聚焦產能合作
縱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首先獲益的是亞洲,包括正在積極規劃的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中亞地區歷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前大使姚培生就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成功與否看新疆,國外則看中亞。西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邊,中國在東邊,提高了中東歐和中亞國家的地緣地位,它們找到了一把強國的鑰匙。”
起初,作為中國鄰國的俄羅斯對於中國在中亞不斷增強的影響力一直持疑慮態度,尤其體現在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反應上。但由於中方在推動中體現出了十足的誠意、包容與開放的態度,再加上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面臨西方制裁,原油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俄羅斯最終決定,積極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其主導的地區經濟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對接。
除了與俄羅斯、中亞國家在上合組織框架下的整體合作,中國還與各個中亞國家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形式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幫助中亞國家對外開放、更全面地融入全球市場。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正式在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斯坦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議。中哈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哈方旨在振興國內經濟的“光明之路”計劃對接。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優先國家。2015年3月,中哈簽署了投資總額近236億美元的產能合作項目,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等產業。
東南亞聚焦基建合作
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區域東南亞,盡管美國作為域外國家通過“再平衡”戰略不斷對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形成幹擾,但大多數東南亞國家都積極表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如今,中國已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計劃對接,旨在推動海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產業投資、重大工程建設等合作。
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下稱“雅萬高鐵”)成為中國與印尼兩國目前最大的單筆合作項目。雅萬高鐵全長150公里,最高設計時速350公里,預計於2019年開通運營。雅萬高鐵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負責建設和運營,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總投資額75%的融資。
東南亞是全球區域一體化進程較快的地區,但也是各方博弈的焦點地區。當前該地區存在多個區域一體化合作,比如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
麥克納布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帶一路”的一個優勢就是中國的資金能更快地投入海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而其他貿易協定更關註稅務等長期層面,非涉及實際的資金投入。
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全球礦業執業部負責人墨尚偉(John Mollard)認為,對東盟來說,“一帶一路”、RCEP以及TPP是互補的,因為各個協定的目的不同,TPP更多關註貿易、稅務、勞務流動,而“一帶一路”則更加關註直接推動基建發展。“當然,傳統上來講,東盟在基建發展中成績不錯。現在有了中國的幫助,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墨尚偉說道。
南亞聚焦全方位合作
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中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同時有中巴和孟中印緬兩大經濟走廊。
其中,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習近平於2015年4月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宣布的總額460億美元的一攬子合作計劃,不僅推動中巴在瓜達爾港的開發、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工業園建設領域全方位的合作,還整體改善了巴基斯坦經濟前景與財政狀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以來連續多次將中巴經濟走廊相關投資列為巴基斯坦近期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斯里蘭卡也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國家。目前中國企業正在參與建設的科倫坡港和漢班托塔港,被認為是開啟斯里蘭卡這一樞紐的兩把“鑰匙”。
此前包括科倫坡海港城在內的中斯合作大項目在選舉和新政府上臺期間受到指責並被叫停,但維克勒馬辛哈政府上臺後於今年4月初訪華,不僅延續了此前的合作,也表達了與前任政府一樣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參與熱情。
除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同樣在以自己的方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今年10月14日習近平訪問孟加拉國期間,中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意擴大和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對孟方提出了電力、信息通信、河道管理、基礎設施等領域的22個項目,中方表示願意考慮並鼓勵中國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探討開展合作。有媒體報道稱,中孟簽署的包括港口碼頭、電站、鐵路項目的合作協議貸款額達到24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