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紐約“老司機”聊大選:不論總統是誰 都得賣力賺錢養家

“明天我也會參加美國大選投票,需要選出支持的總統候選人和代表紐約州的選舉人。”一位紐約約車公司的老司機馬克(化名)頗為淡定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馬克來自阿爾及利亞,現為紐約市民,一家五口人。

雖然當前美國大選已經進入了沖刺期,不過紐約街頭的景象仍舊一如往日,只是機票似乎更貴了,部分辦公大樓的安保也更嚴格了,外來訪客必須出示護照等才能入內。北京時間11月8日晚7點,東海岸就將最先開始投票。

(匯眼網整理)

(當地時間11月8日美國大選的各州結果公布時間以及選票數,EST為美東時間,冬令時較北京時間晚13個小時)

“我是民主黨,所以這次會投票給希拉里,”馬克告訴記者,“雖然很多人稱希拉里不誠實、犯了很多錯(例如“郵件門”、克林頓基金會等),但特朗普就是個‘狂人’,他竟然稱將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邊境墻,來防止非法移民借道進入美國,這其實很不合適。”

馬克也提到,特朗普本質上就是個商人,並不懂政治。

有趣的是,馬克雖然選了希拉里,但似乎並不完全支持她。“政治家在大選前後的言論多數是為了爭取選票,當選後並不是一定能落實的。政治幫不了老百姓,不管誰最後當選,我們到頭來還是要賣力賺錢才能養家糊口。”不過他也承認,希拉里支持改善教育、醫療等,這也是生存發展的基礎。

話說到這兒,似乎就與各界印象中的那個繁華的美國有了出入。“外人看來美國就是‘好萊塢大片’,發達富裕,其實中產階級家庭手頭並不那麽寬裕,還有很多低收入家庭日子難以為繼。”馬克提起,他有三個孩子,每天必須不停工作來支持家庭的開銷。

其實,記者曾問過不少在上海、北京工作的美國人,哪怕到了30歲,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還在還大學的學生貸款。

在主流觀點看來,這場大選可能是一場“比差遊戲”(race-to-the-bottom),究竟選誰變得更難以抉擇,這從近期兩位候選人你追我趕的民調結果中便可見一斑。

近期,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黃亞生教授也發表演講稱,選舉希拉里還是特朗普,我們應該全盤考慮候選人的素質和能力以及他們的整體政策主張和政治綱領, “你不可能找到一個十全十美的候選人,你應該綜合評估這兩個人和這兩個黨,”他稱,“今年的大選是在一個正常的人和一個狂人之間的選擇。在我看來這個選擇應該是一清二楚的:我不會去選一個狂人當總統。”

至於馬克最先所提到的——既要選總統又要選選舉人,其實這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制度的核心——“選舉人團”制度(Electoral College)。在這一制度下,美國各州選民將首先通過普選確定本州的“選舉人團”,“選舉人團”中的選舉人在12月時通過投票選出新任總統。換言之,選舉人受選民委托到首都華盛頓投票,但投票意向由選民事先決定,選舉人團投票表決只是例行公事。因此,結果在11月的全民大選後就能見分曉。

美國各州的“選舉人團”共有538張選舉人票,總統競選人獲得270張選舉人票即可宣布當選新任總統。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兩州是按普選得票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余48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均實行“勝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選舉人票全部給予在該州獲得相對多數普選票的總統競選人。由於采用“勝者全得”制度,美國大選可能會出現總統競選人贏了人民的普選票,卻因選舉人票沒過半數而輸掉大選的情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