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經濟部國務秘書:不會對中國投資設限

正值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愛思強(Aixtron)受阻的敏感時期,德國經濟部副部長、國務秘書馬赫尼希(Matthias Machnig)在香港出席第15屆德國亞太經濟會議時,對第一財經稱,德國是最開放的一個經濟體,歡迎各方面的投資,不會單單對中國的投資設限,同時,他希望德國公司也能在中國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在到達香港前,由於愛思強事件還在風口上,外界對於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西格馬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的訪華之旅充滿關註,有媒體甚至用“冷遇”來形容,而馬赫尼希否認了此行遭到了冷遇。“這是一次不錯的旅程。”馬赫尼希說,雙方進行了開放式的辯論,同樣有建設性的討論,碩果累累。他認為這次討論對雙方未來的合作有很大的幫助,盡管大家對於合作持有不同的觀點。

馬赫尼希稱,根據德國法律的要求,凡是與德國國防安全有關的收購,或是收購的企業有軍事背景的,在大多數國家都需要重新審核,這是一個正常的程序,而這種審核不僅僅針對中國公司,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公司也一樣。而有消息稱,愛思強事件受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影響,馬赫尼希對此並未完全否認,只稱德國得到了收購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的信息,而信息來源並不重要。

同時,馬赫尼希稱,如果只看愛思強收購案,就說德國經濟不開放是不公平的,在2015年,總共有300多起中資企業對於德國的投資,但只有2起遭到調查,而且收購並沒有完全被拒絕,只是重啟審查程序。“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他強調。

馬赫尼希稱,德國是最開放的一個經濟體,歡迎全世界各地的投資,同時也包括中國的公司,他也希望中國的公司能在德國持續增長。目前,德國工業4.0的平臺上,有2500家公司參與,其中不乏中國公司的身影,比如華為等。馬赫尼希認為,這些都顯示了德國經濟的開放。

而另一方面,馬赫尼希希望來德國投資的中國企業,不僅僅是為了買專利、買技術,還能幫助德國公司成長。他稱,德國一直希望跟中國保持良好的關系,但是,他更希望這種歡迎的態度是雙向的,德國的公司也能成立獨資公司,或參與研發工作,德國的公司與中國的本地公司享受同樣的待遇。在訪問中,馬赫尼希反複提到,希望中國也能更開放一些,“中國要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就要表現得像市場經濟,由市場主導。”

而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總經理彭澤(Benno Bunse)博士稱,德國是一個開放的高科技創新投資地,我們歡迎外國的投資者來這里投資。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在亞洲重要的地點都有辦公室,例如北京、上海、香港、首爾、悉尼。在那里我們說當地的語言,可以為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投資者提供免費的咨詢服務。目前,德國在中國已經有超過5000家公司,在中國擁有110萬本地雇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