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繼偉卸任財政部長,三年來財政改革紮實推進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7日經表決免去樓繼偉的財政部部長職務,任命肖捷為財政部部長。

自2013年3月出任財政部部長後,三年任期,樓繼偉一直致力於新一輪財稅改革中。消息公布之前的11月4日,樓繼偉在北京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現代財政制度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稅收制度改革進展明顯,財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如今樓繼偉謝幕,財稅改革依然任重道遠。多位專家表示,財稅改革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財稅改革不僅要改好財稅制度自身,還需要為其他改革提供支撐。需要站在時代和中國發展階段的高度,對中國的財稅體制進行一次重構。

財稅改革全面啟動

樓繼偉和財政改革之間頗有淵源,他親自參與過1994年分稅制改革和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在出任財政部部長前,樓繼偉歷任上海體改辦副主任,國家體改委宏觀司司長,貴州省副省長,財政部副部長,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等職。

在擔任財政部長期間,樓繼偉推動了多項財稅制度改革,包括改革預算管理制度,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性債務管理體系,探索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加強財政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

在稅制改革方面,樓繼偉推動了全面開展營改增試點、推進資源稅改革試點、環境稅改革立法;探索建立地方稅體系,推動房地產稅制改革;研究推出綜合和分離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等。

樓繼偉在2014年對媒體表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是政策上的修修補補,更不是揚湯止沸,而是一場關系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是一次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的制度創新和系統性重構。

樓繼偉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今年兩會期間財政部記者會上,樓繼偉表情豐富,時而嚴肅,時而活潑,隨後他的表情包在網上廣為流傳。他的率直和隨性,不同於一些公開場合辭令嫻熟的官員——樓繼偉的一些公開言論會引發外界爭議。

樓繼偉以直言著稱。他曾直言當前勞動合同法有問題,勞動者工資上漲過快,影響投資積極性,最後傷害的仍是勞動者利益。今年初,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有兩家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樓繼偉在回應外界提問時表示:“我們並不是特別care他那個評級”,“所以不必一個一個去拜他們的碼頭,這些情況已經擺在那里了”。

三年來財稅改革

在樓繼偉任財政部長的這三年里,“財政”的定位從財政本身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

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和財政部的具體執行下,一批頗受社會關註的財稅改革方案陸續出臺。

2014年6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財稅改革三大主要任務明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

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初,國務院先後印發《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關於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改革方案逐步落地。

2015年起,新《預算法》正式實施:建立三年滾動預算編制制度,加強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行全口徑預算;改進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健全透明預算制度,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在稅制改革方面,樓繼偉曾公開表示,稅制改革重點鎖定六大稅種,包括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建立現代財政制度三大任務中最模糊的一個——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總體方案終於浮出水面。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營改增”,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7月1日起,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及水資源稅改革試點。

2016年7月,樓繼偉在成都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稅收高級別研討會上表示,將義無反顧地推進改革所得稅制和房地產稅制。11月4日,樓繼偉在北京表示,環境保護稅、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改革也正在積極推進。

此外,樓繼偉擔任財政部部長期間,還完善了中央和地方事權及支出責任劃分,全面推動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促進在公共服務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完善財政投入及管理方式。

改革任務依然艱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三年來,中國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啟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些方面的改革比預期的要早要快。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制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系都按照既定的目標有序推進,尤其是全面推開營改增,實施大規模地減輕稅負,也是我國現代稅制的進一步完善。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兩年在預算公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財政透明有很大進步。新修訂的《預算法》、《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建立了預決算公開的法律和制度框架,而中央政府層面不斷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

楊誌勇認為,下一步改革任務依然非常艱巨,財稅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環,需要其他改革措施的配套,其他改革也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

“也有些人說改革比較慢,但是改革是有規律的,如果條件不成熟,貿然推進可能會帶來新的問題,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既有利益的關系,也有純粹技術上的因素。”楊誌勇說。

新財稅主義理論提出者、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治理研究項目負責人高連奎表示,改革效果雖然明顯,但總體來說目前的財稅體制僅局限在一個點、一個稅種的改革,我們需要的是一次頂層設計層面的財稅改革,這樣才可以讓大多數人受益。

關於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教授龐鳳喜表示,我國實體經濟領域仍然需要減稅減費和減負。因此,在稅制建設上,應通過著眼於面向自然人的稅收征管體系建設,加強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社會保障稅等稅種建設,努力提升直接稅比重,優化稅制結構。在財政支出管理上,應通過明確基礎養老金的中央財政責任,盡快推出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楊誌勇表示,如果財稅改革舉步維艱,那麽其他改革同樣會裹足不前。財稅改革既是主角,又是配角。財稅改革不僅僅要改好財稅制度自身,還需要為其他改革提供支撐。財稅改革需要有全面的、更接地氣的一攬子方案,分期分步實施,讓短期與中長期改革方案實現有機結合。

樓繼偉在其新著《中國政府間財政關系再思考》的序言這樣寫道,政府間財政關系問題研究起來相對容易,但解決起來需要長期不懈甚至幾代人的努力,對我國這樣的大國尤其如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