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加快落實新版負面清單 上海擴大開放100條已落地74條

近日發布的特斯拉二季度財報稱,特斯拉在中國的獨資工廠將會在接下來幾個季度啟動建設,第一輛車有望三年內下線。

這家位於上海浦東臨港地區的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之外的第一個超級工廠,將用於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地市場需求。工廠初期產量將達到每年25萬輛,後期增長到每年50萬輛。

財報中,特斯拉對在中國建設超級工廠表示“興奮”(we are excited about this opportunity)。原因在於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且中國對於電動汽車的支持非常有力。

加快落實新版負面清單

“當前,我們正加快落實新版負面清單,努力形成開放新優勢。”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陸方舟說,特斯拉新能源整車項目在浦東落地,就是新版負面清單取消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上海“擴大開放100條”頒布後,在國內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汽車生產項目。

2018年全國版負面清單、2018年自貿區版負面清單分別於7月28日和30日開始施行,包括汽車、金融等行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頗受關註。

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力度、開放效果更為人矚目。

陸方舟說,金融開放的舉措正在加快落實。比如,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英國韋萊保險經紀公司今年獲批成為全國首家獲準擴展經營範圍的外資保險經紀機構,工銀安盛人壽保險公司今年獲批籌建第一家合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全國第一張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是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誕生的,近5年來經過4次修訂,從最早2013版的190條縮減到2018版的45條。

以數字展示開放的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中已累計落地2600多個項目。其中包括了我國首家獨資醫院、首家再保險經紀公司、首家獨資遊艇設計公司、首家獨資職業技能培訓公司、首家金融類投資性公司等一批首創性項目。

今年5月31日,國際信用評級三大評機構之一的穆迪公司也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落戶,註冊成立穆迪(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填補了外資資信調查和評級服務領域的空白。

開放也提升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對外資的吸引力。截至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內累計新設外資企業1萬多戶,外企占比從自貿試驗區掛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

推動開放的力度不斷加碼。7月10日,上海發布“擴大開放100條”行動方案。上海市發改委稱,目前落地實施的已達到74條。

其中,取消在滬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66條舉措是國家已經明確的開放事項和上海的特色事項,自發布之日起立即啟動。另外34條因涉及中央事權所以需進一步爭取國家支持的舉措,目前已有8條落地。

消除不確定性

除了通過開放為外資、外企提供更多空間,長寧區區長顧洪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美貿易摩擦打破了原有預期,帶來不確定性,因此政府需要通過放管服的改革,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盡可能地消除不確定性。

長寧區國際化程度較高,10%的居民是境外人士,區域內的駐滬領事機構和外交官官邸分別占上海全市1/3和1/2。外資企業7400多家,占全區企業總數的近1/4。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要求,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對將於11月舉辦的進口博覽會,紐仕蘭充滿期待。在此前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長寧區的一項改革舉措讓企業實現了進口鮮奶銷量的10倍增長。

紐仕蘭新雲(上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盛文灝介紹,過去進口乳制品的檢驗檢疫需要7~8天,再加上空運,等到產品上架,保質期只剩下一半不到的時間。這不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影響了企業銷售,使得優質的進口產品失去了競爭力。

去年12月,紐仕蘭成為上海長寧區首批5家貿易便利化的試點企業,探索鮮奶進口的“快檢快放+外檢內放”。由此實現了周一擠牛奶、周二上機、周三到港、周四上櫃的速度。也就是說,鮮奶從紐仕蘭在新西蘭的29個自有牧場直達中國消費者餐桌,從以前的8天縮短為3天。

這個質的變化,推動紐仕蘭銷量大增,目前已經成為全口岸進口鮮奶第一品牌。數據顯示,2017年9月,紐仕蘭每周的銷量是3000瓶,到2018年8月,已經達到30000瓶/周,增長9倍。“2018年底預計達到80000瓶/周。”盛文灝說。

 “在營商環境中,成熟企業更關註的是政策的可預期性。從基層政府的角度,就是把企業的問題清單匯總到政府部門形成任務清單,通過兩張清單的管理,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中,為企業提供確定性的發展環境。”顧洪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良好的營商環境,成就了企業穩定可期待的發展預期。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7月的例行發布會上稱,中國有穩定的投資環境、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有潛力巨大、正在升級而且不斷開放的消費市場。“我們將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護外資企業在華的合法權益,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國企業投資的首選之地。”

8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通報了部分地方優化營商環境典型做法共28項,長寧區的“一照多址”和“一證多址”改革試點位列其中。

“擴大開放100條”也提出,2018年組織實施上海營商環境改革年系列行動,以打造投資環境最便利、政府服務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環境最完善為核心,集中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改革舉措。

對於不確定性,上海也在加強分析研判和對外貿企業的跟蹤研究,以拿出切實有效的舉措,幫助企業發展。

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政策研究局常務副局長鄭海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截至6月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目前的實到外資、外貿數字都在增長。

美國是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投資企業的第一大貿易往來國,2017年,與美國的進出口額占到保稅區域投資企業總貿易額的12.7%。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戴擎宇對照了自7月6日開始實施的中美兩國加征關稅的商品目錄,發現中方公布目錄中(影響進口額),保稅區域前5個月涉及商品範圍約28億元;美方公布目錄中(影響出口額),保稅區域前5個月涉及商品範圍近5億元。兩者合計約占保稅區域進出口額0.8%。

陸方舟對記者表示,目前自貿試驗區的相關指標還是良性增長,“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貿區還是要在‘增’上做文章,為全國的‘穩’發揮作用。”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楊小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9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