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城市三季報:重慶杭州增速超10% 蘇州艱難轉型

城市之間的激烈競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5個主要一二線城市三季報發現,重慶、杭州經濟增速上雙,能源城市和外貿城市的名義增速仍普遍靠後。

需要說明的是,武漢、沈陽、大連等部分重點城市由於數據不詳或尚未發布,未納入統計。

重慶杭州領銜

從25個城市的實際增速來看,西部的直轄市重慶和東部的杭州這兩個二線城市的增速最快。

重慶市統計局19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0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較全國高4.0個百分點。

從三產結構來看,重慶經濟的高速增長與工業制造業的高速增長密不可分,也就是說目前重慶仍然處於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階段。作為中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的重慶,在全國工業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較全國高4.4個百分點。

這其中,重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39個行業大類中33個保持了增長,占84.6%。在“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1%、21.7%、10.6%、8.3%、5.7%、9.2%和5.3%。

專家分析指出,這幾年重慶的產業發展得非常不錯,尤其是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都做得很大。與此同時,重慶也在布局機器人、通用航空和3D打印等新興產業,確保未來後續產業也能跟得上。

與重慶相比,東部沿海的二線城市杭州的高速增長則主要得益於三產。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8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0%。至今年三季度,全市GDP持續6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按產業結構來看,杭州第三產業增加值4751.90億元,增長13.4%,比二產高出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為2.7:36.2:61.1。可見,目前杭州經濟主要依靠三產拉動。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杭州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8.5%,拉動GDP增長7.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61.1%,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0.5和3.0個百分點。

這其中,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繼續高速運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杭州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1865.77億元,增長23.1%,高於GDP增速13.1個百分點,占GDP的24.0%,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別提高0.2和1.1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分別增長46.1%、45.9%和35.4%;軟件與信息服務、雲計算與大數據、集成電路增長29.0%、28.6%和24.2%。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在資源上面臨較大瓶頸,重工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杭州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必須找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這幾年杭州很好地抓住了新的產業形態、技術和方向,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的打造上十分搶眼。

深圳緊追廣州

由於目前統計部門發布的統計數據中的增速均為實際增速,是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以不變價格計算的增速,而名義增速則包含了價格的變動。價格變動是無處不在的。比較城市之間經濟總量的大小,用名義增速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在名義增速方面,有5個城市超過了10%,其中,來自福建的兩座城市廈門和福州最高,分別達到了11.4%和11.3%。 不過,福州和廈門名義增速高,有其特殊原因。即在過去福建GDP統計中,一直存在“上小下大”的情況,即上半年的比重較小,下半年比重較大。

“現在我們逐漸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更能反映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福建省統計系統一位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福建調整了上下半年的比例,對去年的基數進行了調整。

也就是說,不論是今年上半年,還是前三季度,福建的城市,名義增速都會比較高,但全年下來,名義增速就會相應地降低。

這兩座城市之後,深圳以11.2%的名義增速位居第三,這一增速遠高於經濟總量與深圳最為接近的廣州和天津,比廣、津高出約3個百分點。

深圳名義增速高,與該市的產業結構有關,由於信息經濟、金融和房地產等產業的帶動,深圳第三產業增長十分迅速,對經濟的貢獻率很高。而包括金融、房地產等產業的價格漲幅比較大,因此名義增速也大幅領先於實際增速。不過,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接下來預計深圳的名義增速也將隨之下調。

與深圳相似的還有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也是以金融、信息經濟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盡管兩市的實際增速都只有6.7%,但是名義增速都超過了8.5%,上海甚至達到了9.3%。

從經濟總量上看,上海和北京兩個強一線城市在總量上仍遙遙領先,和後面的城市拉開明顯的距離。在各大城市中,競爭激烈的是從第三的廣州到第七的蘇州五個城市。

與前幾年天津緊追廣州相比,目前最有希望趕超廣州成為第三城的是同省兄弟深圳。在名義增速大漲的情況下,目前深圳已經進一步逼近了排名第三的廣州。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深圳僅比廣州少269億元,而比身後的天津高出了429億元。

表1:經濟總量前7名城市運行情況

城市

前三季度GDP(億元)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上海

19529.67

6.7

9.3

北京

17367.8

6.7

8.5

廣州

14037.78

8.1

8.1

深圳

13768.36

8.7

11.2

天津

13339.44

9.1

8.3

重慶

12505.05

10.7

11.1

蘇州

11090.93

7.8

6.3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蘇州轉型難題

從名義增速來看,增長比較靠後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兩大類,一類是長春、西安、太原等來自能源重化地區的城市,比如長春的名義增速只有5.9%,西安為6.6%,太原為7.2%。由於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下行,處在產業上遊的這些城市,名義增速大多低於實際增速。

不過,從未來走勢看,隨著煤炭等能源價格的回升,這些城市的經濟也逐步企穩回升。最新公布的9月份經濟數據顯示——五年來中國PPI首次轉正:9月PPI同比增長了0.1%,結束了自2012年2月份以來的月度同比下滑。PPI是指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簡單來說,PPI就是上遊原材料的價格。

以焦煤為例,截至11月2日,焦煤主力收盤價1305元,焦炭主力合約1778;對比去年12月低點,漲幅分別高達160%、180%。

對能源省份和城市來說,能源價格的上漲對區域經濟而言是最大的利好。陜西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從8月開始該省能源工業月度增速轉正。9月,能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1-9月下降0.7%;

大連市數據顯示,該市GDP前三個季度增長5.8%,連續6個季度上行,進入了穩步增長通道。

另一類城市則是以佛山、蘇州、無錫、寧波、東莞等外貿明星城市為代表,一邊是外需萎縮導致訂單量下降,另一邊是不斷要求上漲的勞動力成本,這些城市經濟正面臨艱難轉型的過程。

相比來自能源地區的城市已經企穩回升,沿海外貿明星城市仍處於艱難的轉型升級爬坡階段。蘇州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市場需求疲軟影響,目前該市仍有53.7%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下降。傳統產業低迷態勢短期內還難有好轉。

作為蘇州的主打產業的計算機電子設備制造業,也不容樂觀。國家統計蘇州調查隊最新調查數據顯示,9月份蘇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企業反映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波動、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勞動力供應不足等四大問題。

同時,該市有效投資後勁不足。數據顯示,1~3季度全市工業投資同比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擴大4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同比下降2.1%,比上半年回落6.1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同比下降2.1%,比上半年回落6.1個百分點。

表2; 部分重點城市三季報

城市

前三季度GDP(億元)

實際增速(%))

名義增速(%))

廈門

2585.18

8.4

11.4

福州

3796.22

8

11.3

深圳

13768.36

8.7

11.2

重慶

12505.05

10.7

11.1

成都

8598

7.5

10.0

合肥

4139.2

9.6

9.7

杭州

7780.67

10

9.6

長沙

6720.32

9.1

9.3

上海

19529.67

6.7

9.3

南昌

2938.36

9

8.8

溫州

3401.9

8.3

8.6

北京

17367.8

6.7

8.5

青島

7150.95

7.7

8.5

天津

13339.44

9.1

8.3

廣州

14037.78

8.1

8.1

南京

7570.6

8.2

8.1

東莞

4915.98

7.9

7.7

寧波

6011.2

7.4

7.7

鄭州

5638.45

7.9

7.5

無錫

6592.19

7.5

7.5

太原

2075.07

8.3

7.2

西安

4166.68

8.1

6.6

佛山

6137.86

8.2

6.4

蘇州

11090.93

7.8

6.3

長春

3807.05

7.3

5.9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日報根據各地統計局數據制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