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 不想被淘汰科技人要能軟硬兼備

2012-10-15  TWM




當科技廠紛紛跨界伸展觸角,生產電腦起家的華碩做手機,做手機起家的宏達電跨足平板電腦;科技圈裡也有一群人跨出自己熟悉的領域,將軟硬體完美結合,在上萬種App中脫穎而出。

撰文‧翁書婷

「我很失望,台灣根本沒有我要的軟硬體整合人才。」去年五月,前宏碁執行長、現任聯想歐非中東地區總裁的蘭奇(Gianfranco Lanci),在請辭之際,對台灣科技業拋下了這句重話。事隔一年,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在某個論壇裡也毫不客氣地說,「台灣的PC產業不是被手機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台灣要打破軟體歸軟體、硬體歸硬體的模式。」發揮創意整合軟硬體 賺進可觀利潤蘭奇與簡立峰的話雖然說得難聽,但卻都在講同一件事||台灣科技業缺乏軟硬體兼備的人才。一位電機系畢業,在緯創電腦任職,有五年經驗的硬體工程師阿奇就說,「公司在軟硬體整合方面採用團隊合作,但硬體工程師常常不大懂軟體工程師在說什麼,若有人兩個都懂,那就會變成很好的Link(指溝通橋樑)。」但當追問他,那為什麼自己不會想要成為這樣的通才?阿奇想了想然後搖搖頭說,「軟體的學習門檻也不低,真的要很厲害,得花個三、四年以上的時間,現在工作就已經被綁得死死的,怎麼可能有時間去學!」阿奇的說法點出科技業缺乏軟硬體整合人才的原因,軟體與硬體工程師在公司任務劃分得很清楚之外,軟體與硬體門檻都很高,兩者要專精兼顧太難,在工時長、工作壓力又很大的狀況下,先顧好一邊就好。

不過,現在有一群人想的與阿奇不太一樣!這群人與阿奇相同,都是電機電子或機械科系畢業,過去也都是從事與電腦電子硬體相關的工作,但是他們都大膽跨出自己熟悉的硬體領域,在假日或下班後,前往資策會、巨匠電腦、台大資工等專業課程教室裡,摸著電腦鍵盤、眼神專注,仔細聆聽老師講著Android(Google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iOS(Apple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以及C/C++、JAVA(基礎程式語言)等電腦程式怎麼寫。

這群人不像阿奇把軟硬體整合想得那麼艱難複雜,他們修習軟體課程時間不是很長,通常才幾個月到半年,與資訊工程系本科畢業生比較之下,也許並不專精與熟練,但他們卻看到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背後帶來的龐大軟體應用商機。App(應用程式)成為他們「軟硬整合」最佳切入口。

更重要的,在學寫App之前,他們早想好自己要寫出什麼樣的程式,要怎麼賣錢。因此,當寫App的同業都大嘆,寫App競爭越來越激烈,民眾都愛免費App,寫App很難賺錢的同時,這些人卻靠結合硬體設備或技術的App,一個月就賺進百萬元營收。本來從事硬體設備買賣,後來切入手機應用軟體,今年三十六歲的黃高新就是最好的寫照。

黃高新熟練地拿起iPhone,打開自己設計的i-car App,手指頭在手機上面輕輕地滑動,就可讓停放在遠處的汽車車門自動上鎖解鎖、遙控防盜設備、發動引擎並打開冷氣,「若車子停在停車場,卻忘記停放的位置,也可遙控喇叭發出聲響找到車子;就算你人在美國也一樣可以遙控、監控台灣的車子。」笑起來還有幾分靦腆的黃高新,高興地介紹這項他辛苦研發的產品,「這樣一個App一組可以賣三十美元。」這是一般○.九九美元App三十倍強。且「還沒有上架,就已經有美國汽車配件廠TESOR,跑來台灣找我談合作。」此外,黃高新也順利申請到中國、日本專利,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六百萬新台幣的營收。

黃高新走上軟硬體整合之路,其實來自於一場生意的大挫敗。他在明新科技大學電機系畢業後,做起電器自動化控制生意,向美國公司訂購已經寫好軟體程式的手持裝置,然後自己研發接收這套程式的硬體設備,最後將整組設備賣給汽車旅館、汽車改裝廠,讓使用者可以自動遙控窗簾、燈光、空調等系統。

同時滿足消費者與廠商需求 訂單接不完「這樣一台東西就要十萬元,當智慧型手機、平板大量賣,一台只要一萬元左右,根本沒有人要買我們的產品。」加上黃高新又太大膽,投資了很多硬體設備,結果賠了一屁股,負債達一五○○萬元,逼得他開始思考如何轉型。「那時悶在家裡一年,吃不下也睡不著,本來是當老闆,從雲端掉下來的日子很不好受。」黃高新回憶。

一心想東山再起的黃高新,冷靜分析後發現,就是因為太著重於硬體設備,疏忽了軟體的競爭力,於是他大轉型,心想著要設計一個可以在遠端控制汽車空調、門鎖、引擎等的手機應用程式。沒有軟體背景的他,跑去巨匠電腦上課,而剩下的時間就躲在家裡研究怎麼把手機軟體與車子硬體配備連結在一起,「我砸下一百萬元,自己研發車用主機電路與硬體,軟體的部分除了補習班外,也上國外網站找資料看別人怎麼做,每天只睡兩個小時,長達半年時間都在研發。」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他終於將產品開發出來。

台大農業機械所畢業的李明達,則是另一個成功整合軟硬體的案例。

三十五歲的李明達與多數人一樣,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在一家數位機上盒品牌廠上班,工作內容就是設計數位機上盒的硬體設備,薪水穩定,一年破百萬元不是問題。但在iPhone風行以後,李明達卻注意到App的風潮,於是辭去了外商硬體工程師的職位,學起iOS與Android的程式設計。

後來李明達所設計的App「移動書房」(數位內容閱讀軟體,此一軟體主要應用於閱讀電子書),在比賽中得了大獎;自此,各種手機應用程式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一年來已經累積近兩百萬元的營業額,他分析「移動書房」得獎的原因說到,「因為我懂得軟硬體整合的加密技術,客戶不會擔心書籍的智慧財產權被拷貝,這是純資工背景的人比不上我的。」而未來,李明達還打算結合自己的農機硬體專業,為種植文山包種茶的老家,研發溫室自動控制的行動軟體。

校園吹起實務風 師生一起換腦袋除了這些上班族外,在台大校園裡,也吹起軟硬混血風潮。一個秋日午後,踏進台大資工所的行動裝置與人機介面實驗室,三十幾位學生手拿貼滿電路板或感應器的蘋果iPhone,正七嘴八舌地討論研發成果。這群學生有一半是電機跨資工的軟硬混血學生。「這個比例是三年前的十五倍,」打造這個實驗室的資工系教授陳彥仰說,他是全台灣第一個開設手機應用軟體程式課程的老師。他帶著學生打造台灣第一個醫療用行動軟體「DR.Pad」,不但成功拿下國際知名投資風向雜誌︽紅鯡魚︾「亞洲創新百強」獎項,也讓台北榮總的內科醫師讚不絕口。

陳彥仰帶學生走出實驗室走入人群。新生訓練課程,他就要學生到捷運站,請學生認真用眼、耳、口、鼻、觸覺等五官仔細觀察買票民眾的一舉一動,然後提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最後寫成一個手機程式。

這樣的安排是他的精心設計,「台灣長期為國外大廠ODM(委託設計與製造)、OEM(委託製造),以前學生只知道就是要把東西做得重量越輕、體積越薄、速度越快,不問為什麼,就是一古腦兒去做。」但數位匯流、軟硬整合的趨勢下,這樣的思惟卻全部都要倒過來。學生需要觀察最流行的是什麼?必須知道產品是設計給誰用的?想解決生活上什麼樣的問題?

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民眾下載的手機應用程式中,有九成以上的應用程式都是免費,因此,許多程式設計業者苦不堪言,大喊賺不到錢。而且軟體很容易被盜版,要維護智慧財產權很不容易,但軟硬體整合式的App讓人願意掏出錢來,毛利又比較高。當這些科技大老大喊軟硬體整合的同時,這群人早已準備好要成為未來需求的最佳人才。

熱門程式設計課程何處學?

機構資策會台大資工巨 匠課程名稱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iOS╱Android程式開發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Android程式開發1. C/C++、Java基礎程式設計2. iOS╱Android 程式開發3. Windows Phone應用程式開發時數15小時短期課程至600小時完整課程皆有每門課皆30小時C/C++為12~15小時,Android為48~108小時、Apple iOS為60~90小時、Win Phone90小時收費約8000元至12萬元(課程種類繁多依課程難易度與時數不同有所調整)每門課皆5000元基礎如C/C++:約7500元,專業應用程式開發約為4萬元至6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2

上課像玩game 25國開起魔獸教室

2014-07-21  TWM  
 

 

「正確答案,葛萊分多學院加十分!」如果,到學校上課能像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一樣,學習有魔法加持,但如此是否真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忱?

老師獎勵,變學生經驗值

日前,科技網站創業脈動(VentureBeat)報導,加拿大物理老師紹恩.楊(Shawn Young)把學生最愛的角色扮演遊戲搬進課堂。他開發的教學系統魔獸教室(Classcraft),過去三年來在二十五個國家,已有七千多位學生親身體驗魔法學校的魅力。

魔獸教室強調團體競賽,老師做為主持的「城主」,由學生自由選擇,化身成戰士、魔法師、或治療師,每一種職業各具魔法天賦。但學生能發動哪些法力招數,則要看課堂上獲得的點數決定。

「經驗值(XP)」來自老師的獎勵,例如幫助同學完成課業、在講義上找到錯誤都能得點。「生命值(HP)」則會因懲罰扣點,例如作業沒交、考試不及格,只有靠治療師隊友來加值修復。

累積特技值,可延長考試

如果生命值歸零出局,不僅全隊遭殃,個人也要丟骰子決定處罰,最糟還得週末返校。

而真正讓學生熱情參與的原因,則來自每天累積的「特技值(AP)」。學生能依照職業發動技能,例如用隱身術遲到兩分鐘,施展法術讓考試延長八分鐘等等,技能越複雜,消耗的特技值也越高。「因為這些獎勵與懲罰對學生來說很重要,」楊看到原本對成績漠不關心的學生,卻為了在遊戲中和隊友一同升級,主動爭取加點,成績進步二十分之多。

英國廣播公司(BBC)分析,把電玩遊戲融入教學,將學習遊戲化,是把青少年對遊戲的熱愛轉化到學習身上。特別是課業落後、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會為升級、贏得同儕認同,而拾起需要花腦力的書本。以教育觀點來說,魔獸教室是以遊戲帶來的成就感做為媒介,最終希望學生能從知識本身獲得樂趣,而不需要仰賴遊戲。

「就像任何教育,關鍵仍在老師,」試用過的歷史老師依傑拉(R. Higuera)認為,要讓教室維持新鮮感,老師就得不斷求新求變。「有什麼比一邊施展魔法,一邊研讀騎士歷史更酷的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22

“富二代”學員們,上課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83

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由廈門市思明區政府主辦。按照主政者的思路,培訓班主要是解決學員們“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快成熟”。 (謝生/圖)

在參與者看來,這個班為他們的子女創造了相互熟識的機會,而在主政者眼中,李莉們能不能肩負起父輩們的企業,關乎著當地經濟的命脈。

之前思明區與全國許多福建商會並無交往,突然說要來招生,“有人聽都沒聽完,就把電話掛了”。

對於這個班的學習效果評估,思明區區長黃喬生認為時間應該拉得更長一點,“放在3年後,或者5年後”。

2014年10月25日下午,廈門市思明區政府行政辦公大樓的一樓梯形會議室里,一場培訓正在進行,聽課的全是一群年輕人,身上穿著阿瑪尼等名牌西裝。

這天是第一次上課,接下來他們將在思明區政府安排下接受為期一年的培訓。在官方宣傳口徑中,這次培訓是用“幾百萬的投入撬動了近1000億的資產”,這1000億的資產指的是這群學員家長們的身家。這是一群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第一課的講師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課程名稱叫《責任心的修煉》。

穿著僧袍的湛如提問一名學員:“什麽是人定勝天?”被點名的陳詩毅站了起來,這位30歲的年輕總裁操著一口閩南腔普通話回答:“靠自己的努力去勝過於天,應該是這樣子吧。”

陳詩毅有些不太自信,他一直在國外接受教育,十年前才回到國內,現在仍有些漢字不認識,例如他把“湛如法師”錯讀成“堪如法師”。

湛如努力解釋得直白一些,他告訴陳詩毅,“命運是註定的,人定勝天不在於勝過天,而是能不能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命運中的困難”。

對聽課者們而言,他們命運中最大的困難,恐怕是如何繼承父母所擁有的財富,是再次創業還是坐吃山空?這正是培訓主辦者希望他們思考的問題。

這個培訓班名為:“中國夢——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由廈門市思明區政府主辦。培訓內容是借助中國傳統文化講授為人處世的道理,課程包括:“《周易》與人生智慧”、“《孝經》與成功人生”、“曾國藩管理方略”、“《道德經》與企業家的管理”等等。此外,也會教授一些禮儀知識和商業管理課程。

2013年5月距今,“創二代”培訓班已辦了四屆,全國共有247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平均年齡27.8歲。為什麽政府要花錢將他們招進學堂?這次課程對他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麽,從“富二代”到“創二代”,他們到底又需要走多長時間?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

“天上真的會掉餡餅”,思明區的納稅大戶們在2013年4月份前後,就有過這樣一次體驗。

他們接到街道辦打來的電話,“思明區政府準備辦一個‘創二代’培訓班,你的子女要不要參加?”培訓班不但不用交學費,老師也都是各界知名人士,如莫言、白巖松、姜昆、林毅夫、汪暉、葉嘉瑩等等。

培訓班名額有限,按納稅額度順序排名。中華街道辦財經辦工作人員記得,他們被要求按照稅務局出具的納稅排名打電話,一旦名額報滿便不再通知。

這一培訓班的舉辦,是思明區政府對納稅大戶的一項獎勵措施。區里規定,報名僅限思明區的納稅前100名的民營企業老板們的直系親屬,年齡限定在20歲到35歲之間。

作為廈門市老城區,思明區的土地面積僅占整個廈門市總面積的5%左右,但貢獻了全市近20%的財政收入,納稅企業近90%是民營企業。2014年思明區土地稅收比重降至27%,比起土地資源豐富的區縣,思明區對民營企業有更高的依賴度。

思明區區長黃喬生是這一培訓班的主導者。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平時接觸民營企業家時,經常會聊到下一代接班的問題,政府創辦這個班,就是希望能幫助民營企業順利實現代際交接。

“兩代人的成長環境不一樣。第一代企業家可能十五、十六歲就出去創業了,他們所受教育程度,對於世界的認知跟下一代是沒法比的,但勇氣、膽識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下一代所欠缺的。”他說。

辦班前,他預料到社會上對政府拿財政培養“富二代們”會有質疑,“不要認為我們這個錢是花在誰身上,我們希望他們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而且他們父輩所做的貢獻使得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對待他們。”

黃喬生還希望這個班能起示範作用。在他看來,整個社會都在用一種挑剔的眼光看待富二代群體,輿論應該更積極地看待他們,“我們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往好的方向引導,那他們一定會好起來。所以我們對所謂‘富二代’很有信心,我們叫‘創二代’,是創業的二代,不是敗家子的富二代”。

出生於1986年的李莉是培訓班一期班的學員。她家的企業年均納稅上億,父親李金坤接到中華街道辦的通知後,就給她發了短信。

“政府辦班?”李莉當時還有些好奇,特別去參加了課程介紹會,聽說師資特別好,“馬雲也會來”,便報了名。

李金坤今年才五十多歲,對於兒女接班,他在孩子們一畢業就著手安排,把女兒安排到商場,讓女兒繼承自己的商業公司,兩個兒子一個安排在自己的采石場,另一個安排到房地產公司。

李莉畢業後不到一年,父親宣布讓她出任廈門地標商城中華城的總經理,“那麽多高管,天天會去和她碰撞,你不會你沒有退路,我逼著你要會。”李金坤說。

“創二代”培訓班是李莉走出校園去上的第一個培訓班。除了能和各路名師學習,李金坤更看重這個平臺,班里是區里主要企業的接班人,他叮囑子女們,“和同學在一起信息共享和學習非常重要,要去研究他們的父輩怎麽過來的。”

在參與者看來,這個班為他們的子女創造了相互熟識的機會,而在主政者眼中,李莉們能否肩負起父輩的企業,關乎當地經濟的命脈。

培訓班和正常的班集體差不多,班幹部都是民主選舉,班規也都是學員們集體討論制定。 (謝生/圖)

“有人聽都沒聽完,就把電話掛了”

以試水的心態,第一屆思明區“創二代”培訓班在2013年5月份開班。承辦單位有兩家,一是廈門市思明區屬事業單位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二是廈門金圓集團底下的廈門國際金融管理學院。

思明區生產促進中心為思明區政府全國首創,整合6家事業單位,組建起來的一個副處級機構,其職能是負責招商和為當地企業提供服務。辦創二代培訓班,它負責聯合各街道辦“招生”,並負責培訓班學員的後勤安排。廈門國際金融管理學院主管課程培訓部分的工作,他們與北京橫山書院合作,設計培訓課程和邀請講課的導師。

培訓除了一年12次課程外,還包括戶外拓展、到名企參觀訪問,接近結課的6月份,還有一次遠赴英國、法國的遊學。課程學費由思明區政府承擔,但交通住宿餐費都由學員自費解決。

2014年3月,二期班繼續開班,兩期共收學員92名,至此思明區排名前100名的納稅大戶基本上已經被培訓了一輪。培訓班是否繼續辦下去?

此時培訓班在閩商群中已引起一些關註,“很多外地企業都很感興趣”,後來大家商量認為,“我們不是只為思明區的地方利益做事,作為長遠戰略,它沒有一個區域的概念。”黃喬生說。

最終,思明區決定用家鄉情為紐帶,將招生範圍擴大至全國,創辦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

2014年8月,思明區四大班子就開始奔赴全國各個福建商會。據當地媒體《閩商》雜誌社報道,思明區組織6個小分隊,分別拜訪各地閩商、閩企,推介招商政策和投資環境,遴選培訓班學員。

之前思明區與全國許多福建商會並無交往,突然說要來招生,“有人聽都沒聽完,就把電話掛了”。對待思明區招生,各個商會都很謹慎。

據區長黃喬生回憶,當時各個商會“還以為我們是跟社會上那些高價辦學是一樣的,我們說不是來招商,是來招生的,介紹完後大家的反響還是很強烈的”。

某位全國閩商一期班學員家長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曾接到求證電話,詢問“思明區政府會不會是騙人的”,他很無奈,“人家騙你幹啥,又不讓你掏學費,你愛去你就去吧”。

培訓班在閩商圈里漸漸獲得了知名度,“鄉情牌”對擁有濃厚家鄉情結的閩商群體很是受用。一位北京學員郭光煜就很有感觸,一直在外面讀書的他,“此前一直不認為自己是一個福建人”,這次對家鄉的認同感變得強烈起來。

質疑也在出現,最多的質疑是:“怎麽拿政府的錢來替他們辦班?”在黃喬生看來,這些質疑並沒有道理,“我們堅信這是最有價值的事情之一,它承擔的是不一樣的責任,對社會的意義遠大於對培訓班本身的支出。”他說。

政府辦班的投入,在一期班畢業典禮上便得到了回報。黃喬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創二代”培訓班一期的畢業典禮上,學員們自發成立思明“圓夢”創業基金,首批募集500萬元,專門幫助困難家庭孩子大學畢業後出來創業,“這筆錢已遠超過政府投入”,在區長黃喬生看來,一期班開了個好頭。

“不能用做生意的心理去辦教育”

在前兩期的經驗上,培訓班的課程體系逐漸完善,取消了國外遊學的項目,上課地點也被限定為主要在北京、廈門等地,而廈門國際金融管理學院的角色也被北京的橫山書院所替代,所有的課務安排由橫山書院全權負責。

橫山書院是湛如法師在北京創辦的一家專門從事傳統文化傳播的機構,“擁有很多資源,許多知名講師都要他們出面請”。

和之前一樣,同樣課程的學費由政府財政負擔,學員們需要承擔往來的交通住宿和餐費。

每月上課前一周,學員們都會收到郵件,里面除了通知上課的時間、地點、內容外,還會標明此行住宿的酒店價格和餐費標準。一般酒店價格在400元左右,餐費則是80元至200元之間。

有人質疑為什麽要安排在五星飯店?有學員家長就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希望能讓孩子們住快捷酒店,“倒不是舍不得錢,就是要養成這種習慣”。

但在思明區政府辦主任、培訓班班主任尤小波看來,這群年輕人都有條件住五星飯店,坐頭等艙,現在的住宿條件對他們而言,已經算是艱苦了。另外,他強調最重要的是安全、衛生,並不追求豪華。

按照主政者的思路,培訓班在學習上主要的是“解決他們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快成熟”,宗旨是“養心、養正、誠信、誠毅”。

尤小波介紹,課程分為文化、責任、商業三塊,每一門課程都會想辦法找到“國內最頂尖的教師”。例如,詩歌的教學就找到了南開大學的葉嘉瑩教授、佛學方面由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講授、古代文學部分除了北京大學教授程郁綴外,還有南開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陳洪等。

考慮到企業經營的實際需要,培訓班也設計了一些實用的商學課程,例如九型人格、切割營銷等。

學員中,有三分之一有過海外留學經歷,有些甚至都是在國外接受教育,如此密集接觸傳統文化,還是第一次。

每天早晨,學員們都需要晨讀國學經典,晨讀時間定在八點半,但大家需要提前十分鐘到教室。上課須著正裝出席,男生穿西裝,女生穿套裙。

晨讀在九點鐘結束,接下來老師入場,班委需要派出代表,為老師們奉上熱茶之後,才正式上課。

出生於1980年的許武揚一直對國學很感興趣,其中一課,講師楊汝清為學員們講《孝經》,有學員舉手提問:“什麽是大孝,什麽是小孝?”許武揚聽老師講才了解到,“顧身是小孝,顧心是大孝,照顧父母的內心才是大孝”。

學員王恒龍坦言自己天生不愛讀書,小時候天天跟父母幹活,白天在海上跑,晚上要幫襯大排檔,即使在學校上課,也在賣賣筆、刻刻光盤做生意。這次參加“創二代”培訓班,聽葉嘉瑩講詩詞的時候,他連聽了三個小時,上廁所都不想去了。

對於學到一些實務內容,王恒龍也會在企業里練練手。例如其中一堂課剛介紹了九型人格,他就運用九型人格的測試方式招聘員工,最終發現如果有應聘者提前接觸過九型人格方面的內容,那樣測驗就不一定準確。

對學習效果評估,區長黃喬生認為,應該把時間拉得更長一點,“放在3年後,或者5年後”。這個班不是教人做生意的,更多的是教人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不能用做生意的心理去辦教育”。

“區政府對我們很貼心”

學員們很慶幸一個月能有一兩天,從生意場上逃出來透口氣。讓他們高興的是,在這里他們被稱為“創二代”,而不是“富二代”。一名學員說,“富二代”這個詞現在被汙名化了,“創二代是褒義詞,為我們正名,這種稱呼很親切”。

也有人並不介意,“我認為叫‘富二代’培訓班其實更貼切一點”,九牧王董事長林聰穎的兒子林澤恒說,他感言“‘富二代’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對於我,它代表了我的幸運和責任,我很幸運能成為一個‘富二代’,因為這個名稱是我的雙親用他們的血汗、青春、生命拼搏出來的”。

對於媒體上經常曝光“富二代”們開豪車出車禍的新聞,學員們很有感觸,一方面他們覺得不公——開豪車飆車和開破車飆車事情一樣,卻能引發完全不同的反應。另外他們自己也開著這些豪車,對當事人處境很有同感。

學員們對媒體普遍保持了謹慎態度,“我們盡量少說話”,一位學員在回答一些問題時,還會故意降低音量。事後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己平時不是這樣,只是“特別害怕說錯話會給這個班抹黑”。

在國外讀書時,陳詩毅對社會輿論沒有任何感受,回國後,他感覺壓力很大,“聽到‘富二代’,大家就會說紈絝子弟怎麽樣,家里有錢就是了不起,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我感覺就是有一顆老鼠屎壞了整鍋粥”。

陳詩毅獨自到廈門組建了新的公司,從招人到項目最後開發,經歷了一次完整的創業過程。壓力最大的時候,他特別害怕聽到電話鈴響,“公司業務很多,沒辦法解決,所以我都不敢接電話。”

有時候,他也對媒體報道感到生氣,“你看著我開跑車,但你沒有看到我辛苦的時候”。就他自己而言,每次出門的時候,也會擔心萬一出個什麽事情,“突然‘biang’的一下,媒體把你給炒高了”。

社會給這個群體的壓力,反映在這個培訓班就是紀律上的嚴格。例如請假必須提供家長的簽名,課程期間實行禁酒令,另外違反紀律會有上千的罰金。整個過程中,主辦者都會時刻叮囑,“不要掉鏈子,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不要給家人、給這個集體抹黑”。

除了時刻小心不要出事之外,學員之間也彼此保持著某種默契,盡量避免留下功利的印象。

學員鄭振煥本身就是從事金絲楠木生意的,如果在生意場上,眼前的這個培訓班就是一個絕佳的營銷機會,但是他卻刻意回避了這樣的討論,“班上也沒幾個同學知道我是開金絲楠木館的”。

過去讀商學院的EMBA,陳詩毅等的就是那下課十分鐘,但是在“創二代”培訓班,他甚至不會去翻看通訊錄上這些同學的企業。

培訓班被盡量還原成一個班集體,連班幹部都是民主選舉,班規集體討論制定。陳詩毅是全國一期班的班長,這個位置來之不易,當時民主投票,他比第二名只多一票。陳詩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感覺就要哭了”。

許武揚比陳詩毅還要大上五歲,早過了在社交場合過多談論自己的年紀。但是當他聽到24歲學員蘇宜凡一臉真誠地求教“如何尋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時,內心還是起了一點漣漪,“在商學院念那些總裁班時,我們不會聊太多”。

經常可以聽到大家聚在一起,討論每個行業目前的現狀。最近,大家都忙著炒股,幾個從事證劵行業的學員成了班里面的香餑餑,此外,鄭振煥平時和同學們聊天時,聽到最多的詞語就是資源整合。

比起合作,鄭振煥覺得培訓班學員們幾乎每個人都面臨著接班的壓力,怎麽做生意是大家交流得最多的問題。

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創一代”們逐漸老去,而“創二代”們還在接班的路上。思明區政府的主動介入,讓這群富二代們有機會一起討論這一問題。

企業家李金坤在女兒參加完培訓班後,又安排了女婿和兩個兒子報名參加。“區政府對我們很貼心。”李金坤說,這個培訓班是把“企業都沒有想到的東西,提前給我們想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8

上課不如實際參與 看選舉轉播也是公民課 公民教育》這裡,連營養午餐吃什麼都能討論

2016-02-22  TWM

接受教育,不只是被動的吸收知識。瑞士的小學,鼓勵學生透過表達建立自我意識,並藉由多語言課程認識他人、學習尊重。

「她說的不對,應該是……。」日內瓦州奧涅公園小學(Ecole d'Onex-Parc)四年級的法語課上,坐在後排的一位男學生突然開口,糾正誦讀習作解答的女同學。站在女孩桌前的導師立刻抬頭,用食指按住嘴唇,提醒插嘴男孩尊重同學發言,再示意女孩繼續。

第一堂:尊重

插嘴是不禮貌的,舉手才能發言在這之前,班上其他十多名學生已爭相舉手發言過一輪,女孩卻只是靜靜地坐著。到了這一題,導師刻意略過其他高高舉起的手,來到女孩面前。

被打斷誦讀的女孩顯得有些不知所措,目光緊盯著桌面,怯生生地重新念出習作上的文字。等她說完,導師到黑板上寫下幾個字,才又走回女孩面前。這一次,在導師鼓勵的眼神陪伴下,女孩一字一字慢慢說出了正確答案。

「très bon!(很好)」導師轉身離開前,微笑地拋下這兩個字。

「你可能預期瑞士像其他國家一樣,有全國性的公民教育課程。實際上沒有。我們認為公民教育非常重要,但反覆討論後,還是決定讓『公民意識』(citizenship)融入整體教育裡。所以無論語言、歷史或其他科目,教室裡的每一堂課,都是強調獨立思考、親身參與、尊重差異的公民課。」瑞士聯邦政府教育專家傑林斯(Alexander Gerlings)說。

在瑞士,基礎教育屬於各州與市鎮的自治權,因此全國二十六個州,就至少擁有二十六套不同的教育系統與教材內容;甚至在同一州內,也可能因不同語言而適用不同的教育制度(例如伯恩州)。直到二○○七年各州政府達成共識、簽訂教育一致性條約(Harmonize Treaty)之前,各州連義務教育起始年齡都不相同。

「這就是直接民主的精神,聯邦政府把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盡可能留給各地區自行決定。」瑞士聯邦教育廳長委員會(EDK)副祕書長哈梅爾(Susanne Hardmeier)說。

對瑞士人來說,教育的意義並不該只是政府由上而下地灌輸知識,應該是協助學生探索、進而實現自我的歷程。從這樣的觀點來看,將辦理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最了解當地學生需求的地方政府,也就顯得理所當然。

但在分歧的系統與課程之上,瑞士教育仍有共同的「精神目標」:平等、獨立思考及溝通參與、多元融合。

在瑞士,無論本國公民、外籍人士,甚至非法移民,只要你是學齡兒童,就必須強制入學,接受免費的義務教育,因為教育,是無排他性的基本人權。但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童,沒有選擇學校權利,只能按照居住地就近入學;儘管家長有權讓小孩就讀私立學校,但官方統計,就讀私校的學生,比率不到五%。

第二堂:獨立思考

老師不給評論,讓學生自行討論哈梅爾指出,為實現讓每一位學生擁有平等機會接受教育的目標,各州政府有義務讓所有學校維持相同教育品質。但維持相同教育品質並不等於齊頭式平等,例如日內瓦州,就將社經地位較低或犯罪率較高的區域劃為優先學區(Priority education network),投入更多資源,縮小班級規模、安排專任社工隨班關心學生。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參與,則散見在日常課程中。傑林斯舉例,在他九歲那年,適逢瑞士政府四年一度的聯邦委員會選舉,當天一早到學校,老師就告訴全班同學:「今天有重要的事,大家來看電視吧。

」於是從八點到十二點,整班同學跳過了課表,只盯著電視螢幕上的選舉實況轉播,全程參與了瑞士重要的政治儀式。

「看完電視後,老師要大家提出疑問,或發表感想。我當時對政治一無所知,老師也沒有教導我任何知識,但在問答和討論中,我弄懂了什麼是聯邦委員會、他們平常做些什麼、為什麼要被選出來。」如今,已逾四十歲的傑林斯,仍對這堂特別的「公民課」記憶猶新,「我想老師這麼做,是為了不讓學生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我們憑自己的雙眼,認識一件事。」瑞士獨特的直接民主,讓居民能透過公投,對學校的經費使用、建設等表達意見,間接培養學生參與公眾事務的興趣。「當家長收到一張『是否同意學校蓋新建築』的公投票,和孩子討論該怎麼做決定時,就是最好的教育。」哈梅爾說。

不僅成年人享有直接民主,小學生也可以班為單位推出代表,集結成「學生議會」,體驗民主。議會的討論事項可以天馬行空,「可能向學校要求午餐多吃點肉、少吃點海鮮。他們的目的不一定能實現,但至少是一種尋求共識的練習。」傑林斯說。

多元融合,是瑞士教育最重要卻最困難的一項目標。語言,則是融合並尊重差異的最重要工具。

自○七年實施「一致性條約」後,有四種官方語言的瑞士,統一讓全國學生在八歲時學習第一外語、十歲學習第二外語;但學習什麼外語,則交由各州依使用頻率決定。因此出現靠近法語區的德語州,將法語列為第一外語;靠近德國的德語州,則選擇先學習英語而非法語的有趣現象。

為了讓使用其他母語的外籍移民學生快速融入瑞士社會,各州小學設有專門的語言強化課程,如官方語言為法語、法語母語學生卻僅占五八%的日內瓦州,替六歲以上的非母語學生設計最長一年的「歡迎教室」(Welcome class)。

這批學生按學區入學,但課程期間,只有一半時間和一般同學上課,其他時間就在特別師資協助下強化語言,直到跟上進度。

非母語學生跟上進度前,不必與一般學生一起接受課堂測驗,最長可持續兩年,日內瓦州國民教育負責人盧懷勒(Joelle Leutwyler)說:「這是希望減少外籍學生挫折感,以免影響學習意願。」

第三堂:包容

鼓勵移民學生,在學校說母語瑞士基礎教育講究的多元融合,不只是單向的「同化」;相反地,瑞士不歧視任何非官方語言文化,學校也鼓勵外籍學生與家長以母語溝通。伯恩州基礎教育的家長手冊上就寫著:「在與孩子的溝通交流過程中,請你堅持使用最擅長的語言。請讓你的孩子接受額外的母國文化及語言課程,因為學習父母使用的語言,對孩子的良好語言發展至關重要。」課外的母國文化語言及課程,通常由學校與外國企業、外交使館等合作籌辦,在移民比率較高的日內瓦、巴塞爾、蘇黎士、伯恩等城市相當普遍。這類課程也鼓勵其他語言學生參與,以促進相互理解。

「有些國家有成文憲法,有些國家沒有。瑞士的公民教育像是後者,你找不到一套全國的標準公民守則,但你從每個小地方,都能找到一些素材。畢竟,『公民素養』,本來就不只是單一論點,應該存在於各個領域。」傑林斯下了這個注腳。

撰文 / 鄭閔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37

假如上課像網路遊戲

2016-06-06  TWM

網路遊戲有六個元素:挑戰、決策、回饋、互動、成長、專注, 教學時只要抓住這些要素,就能讓上課像網路遊戲一樣迷人有趣。

幾十年前某次初中聯考的作文題目是「假如教室像電影院」,當時引起輿論不少議論。其實如果能將個案討論的氛圍與學生感受,營造得和網路遊戲一樣,則除了修鍊「聽說讀想」、結合理論與實務之外,上課也會變得緊凑又充滿樂趣。這是單向式講課或學生分組報告等完全無法做到的。

無論是MBA或是高階的在職學員,普遍都喜歡互動式的個案討論,初步猜想是因為個案討論所創造的互動與熱鬧氛圍。然而後來和別人討論到「網路遊戲為何迷人」此一議題時,發現互動式個案教學和網路遊戲之間,雖然內容完全不同,但竟然有如此多相似之處。

其中之一是挑戰。稍有成就動機的人都喜歡挑戰,許多運動競賽就是靠不斷挑戰來吸引大家參與,網路遊戲亦然;個案討論時,教師藉著持續提問來挑戰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感到有壓力也有成就,這是互動式討論的吸引力來源之一。

其次是決策。大部分人平時未必時常擁有「自主決策」的感覺,而網路遊戲中要在複雜情境中決定攻防;個案討論則必須形成意見提出主張,都是具有高度自主性的決策行為。

其三是回饋。網路遊戲中可以立即得知行動結果如何,是其吸引力的來源之一;討論個案時自己想法究竟有多正確,也可從各方回應中感知,這和網路遊戲十分接近。

其四是互動。網路遊戲是和許多人一起玩,互相回應彼此的決策與行動;個案討論是則和同學、教師互相討論,這些都會造成參與的樂趣。討論個案時即使未發言,但經由觀察同學間的互動、師生間的對答,也很有趣。

其五是成長。網路遊戲會愈玩愈進步,而且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個案討論因為學生一直努力構思道理或方案,在互動或觀察後,也很容易感受到自已的成長。

其六是專注。網路遊戲讓人流連的原因之一是它能使人專注,甚至廢寢忘食;精采的個案討論也能讓學生忘了時間。長期精神專注產生的感覺也是令人愉快的。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司徒達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28

揭秘部分早教機構"套路"生意靠加盟、客源靠買賣、上課靠忽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2992

由於需求旺盛,目前針對0-6歲階段的早期教育機構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其中亂象叢生。部分早教機構生意靠加盟、客源靠買賣、上課靠忽悠,家長們往往在付費之後才發現自己被“套路”。(視覺中國/圖)

無需任何培訓或資質,只要投資幾萬元就可加盟;通過招生代理“購買”生源,廣告內容與實際課程脫節;招生時隨意承諾,合同語義模糊,繳費後立馬“變臉”。

由於需求旺盛,目前針對0-6歲階段的早期教育機構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其中亂象叢生。部分早教機構生意靠加盟、客源靠買賣、上課靠忽悠,家長們往往在付費之後才發現自己被“套路”。

營銷“話術”、招生“套路”陷阱多

深圳的鄺女士近日帶著4歲的女兒樂樂(化名)購物時,被一個舉著話筒的“星探”攔下,邀請孩子參加免費海選試鏡。隨後她們來到了位於海上世界的“深圳市時代華娛文化傳媒公司南山分公司”。樂樂被面試後,一名總監誇贊樂樂有鏡頭感,並稱海選兩天計劃挑選10個孩子,目前只剩最後一個名額,報名23800元兩年的課程,可對孩子進行舞蹈、鋼琴、形體等方面培訓。他還承諾學員都可以在兩家電視臺的節目中參與影視表演。

鄺女士心動,交了數千元訂金,此後工作人員不斷打來電話催款。鄺女士想起當時工作人員稱是“免費試鏡”,又發現這家公司已遭到不少家長投訴,之前的家長稱學習一年也沒有任何活動。於是鄺女士提出退還訂金,工作人員以報名名單已上交為由拒絕。

記者輾轉聯系到深圳市時代華娛文化傳媒公司營銷部門張姓負責人,該負責人解釋:“家長對於合同中關於影視表演的理解有偏差,公司每年組織1-3次活動,但能不能被電視臺挑中,還要看孩子是否符合條件。”目前,深圳市消協、工商局已介入調查此事。

類似這種免費海選變高價培訓,空頭承諾拒不兌現的情況並不是個案。據了解,招生時采用的“話術”和“套路”,成為加盟機構向加盟商培訓傳授的重要內容。

記者以希望投資早教機構為由,撥通了一家名為“0-6歲大腦潛能激發班”早教機構的加盟廣告電話,該機構號稱在全國已經有超過130家分支機構。業務經理謝經理幫記者分析了從事早教行業的10大優勢,包括無賒賬、免庫存、無售後、低成本、高利潤等,且“不需要教師資質”,承諾只要5萬元的加盟費,短時間就可幫記者實現“創富夢想”,並承諾提供“招生秘笈”。

打開《商業合作手冊》中關於“招生秘笈”的部分,推薦使用咨詢應變法、簽單技巧法等應對家長,並赫然寫著“永遠不對家長說‘不’”“家長掏錢的速度等於被感動的速度”“依據家長的階層推薦不同價位的套餐”。

生源被買賣 代理為多簽單隨意承諾

當您給孩子報名了早教機構,您可能不知道,還沒開始上課,部分學費或已支付給了招生代理。據業內人士透露,借助招生代理拓客已經是早教行業公開的秘密。

經過引薦,記者以早教機構加盟商的身份聯系到一名上海的早教代理,對方承諾“只需1萬元,就可以幫你在兩天內發售400個課程體驗包,並保證5%以上的轉化率,達不到這個數量1萬元退還。”也就是說,花1萬元可以招徠至少20名學生,按照每名學生每年學費至少4000元計,早教機構兩天可以產生至少8萬元的回報。因此這名招生代理生意非常火爆,檔期已經排到3個月之後。

也有加盟中心以收取傭金方式幫助加盟商招生。“0-6歲大腦潛能激發班”謝經理提出,可幫助加盟商拓客,按照學費的10%收取傭金:以山東省某市為例,0-6歲兒童約6萬人,其中有1.2萬名幼兒家長了解到全腦課程,又有2400名家長參加體驗,有240名家長現場報名,以每人4000元學費計算,學費總額為96萬元,加盟中心將會依照之前的約定,收取加盟商9.6萬元“服務費”。

據知情人士透露,由於招生代理或者早教機構的營銷人員不負責教學,唯一的動力就是多簽單,所以在招生期間,會虛構教師資質、編寫成功案例、誇大教學效果,且會對家長做出許多空頭承諾,糾紛往往由此產生。

“套路”之中早教“空殼化” 專家呼籲加強監管

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早教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嬰童教育市場正值高速發展期,2017年早教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

早教機構向連鎖型、規模型發展本無可厚非,然而產業化發展並沒有帶來教學質量的同步提高。除了正規的教育品牌,近年同樣湧現出部分不具備教育資質的早教機構,披著幼兒教育的外衣,從事著斂財的買賣。拓客有成本,營銷要付費,教育的內容則逐漸空殼化。教育理念東拼西湊,甚至完全違背幼兒成長規律,打著低加盟費甚至零加盟費的幌子招攬投資商,教育質量無從談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指出,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教育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他呼籲加強對早教機構教學內容的監管,讓幼兒教育回歸教育價值和教育理想,讓無序產業化和來自成人的“教育焦慮”放過我們的孩子。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盧勤指出:“家長不應該在大量的選擇中慌了陣腳,教育部門應該糾正幼兒教育無序開發亂象,跟上時代的腳步,讓我們選擇的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天性。”

(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514

【專題籽】社工赴英上課 用LEGO幫學生規劃未來

1 : GS(14)@2017-04-16 14:51:41

大專學生歐錦鵬(左)首次用LEGO SERIOUS PLAY談夢想,覺得方向明確了,也因社工Kenneth的引導令他更明白如何向夢想邁進。



【專題籽:胚芽故事】「生涯規劃」經某個外訪多過留港處理要務的局長一講,幾乎難聽過粗口。學校為學生做的所謂生涯規劃總是簡化為學位規劃,按成績剖析你適合讀乜科。You have a dream?根本無人得閒聽你講。社工余修賢(Kenneth)最近把LEGO SERIOUS PLAY工具帶到學校,讓學生think with hands,用積木砌出夢想。



訪問當日我請Kenneth為讀市場學的大專生歐錦鵬(鵬仔)用LEGO SERIOUS PLAY建構夢想。等陣先,play(玩)但又要serious(認真)?媽,好亂呀!原來LEGO SERIOUS PLAY由LEGO前員工,丹麥人Robert Rasmussen創作開發,本來用於公司開會,要員工飛筆走紙,擠啲創意出來,後來慢慢發展為教授溝通技巧、領導才能、增加團隊精神的培訓工具,歐洲好多大企業都用過。LEGO總公司就一直支持呢件事,官網都有介紹。Kenneth兩年前到英國修讀由Robert親自教授的課程,成為註冊導師(Certified facilitator)。「嗰五日全日朝九晚九,其實好攰,每天用LEGO做比喻、講故事、解決問題。我會形容為hard fun,係個唔容易但開心嘅過程。」用LEGO砌吓砌吓,咁簡單就做到咁犀利嘅嘢?一切在於化抽象為實在。「呢套工具幫人表達意見,用手帶動腦袋思考,令想法形象化。」做慣輔導嘅佢講嘢有條理,而且總是適時提問,甚至用是非題令對方更易勾勒夢想藍圖。「有時佢哋冇意識砌咗啲嘢出來,可能有啲隱藏想法,就要用問題技巧帶出來。」


認清未來方向與終極夢想

鵬仔對未來方向頗清晰,知道自己希望從商開公司,而終極夢想是成為小說作家,但原來他甚少跟人提及這些想法。觀察Kenneth跟鵬仔的互動,Kenneth先借用一套四十多件的LEGO積木讓鵬仔形容自己,熱一熱身;再讓他挑選更多積木砌出夢想;之後請他想像達成夢想的三個影響因素。完成後鵬仔說:「我覺得成件事清晰咗好多,好似有盞明燈引路咁,易啲行。」他提到中學時很少人告之如何規劃人生。「我慶幸我有位有熱誠嘅老師,否則我會對自己的性格更陌生。」可惜這位老師,一個人要負責一個年級,而且頂多只能指導學生選科。Kenneth補充:「學校找我們這些外間機構做培訓,好多時希望立即解決問題,但往往唔能夠畀我哋單對單或小組形式做深入、長遠嘅夢想規劃。如果可以有兩三節課,或者一個全日會比較好。」



一開始Kenneth會讓人用這四十多件LEGO積木砌些簡單東西,再一步步深化。

兩年多前他赴英國上課,是首批獲得專業資格的香港人。

環環相扣的版圖讓人明白只要其中一環出現問題,有機會拖垮全盤計劃。

記者:葉青霞攝影:劉永發編輯:梁浩維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6/199902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777

小學新生日大陣仗 千嬅丁子高陪囝囝上課室

1 : GS(14)@2017-06-10 13:46:50

■楊千嬅夫婦帶Torres出席小學新生日。讀者提供圖片



【爆相爆片】圈中虎媽楊千嬅的5歲兒子丁進諾(Torres),今年入讀小學,千嬅跟老公丁子高自然為選校操心,為了避開香港填鴨式教育,早前千嬅一家三口曾現身加拿大國際學校面試,但原來千嬅替囝囝報了英基國際學校入讀,單是學費每年就要超過15萬元,還未計其他雜費。


冇跟同學排隊

本報讀者劉小姐透過「爆相爆片」指上周五早上9時許在港島英基小學,見到千嬅一家三口出席新生日,劉小姐說:「當時所有小朋友喺禮堂集合,睇完圖書後一齊排隊跟老師上課室玩,家長就留喺下面聽講座,但千嬅嘅囝囝唔肯上課室,冇跟同學仔一齊排隊,要媽咪拖住佢上去。」劉小姐不肯定Torres是否扭計,但就一定要媽咪同行:「我聽唔到佢扭計聲,但個個小朋友上晒去,佢哋最後先上,所以大家都見到千嬅。」當時各家長都專心坐着聽校長及老師講解學校情況,但千嬅忽然站起來,加上一頭紫色頭髮,特別惹人注意,劉小姐說:「初時都冇留意係千嬅,見到佢嘅紫色頭髮睇清楚先知,直到佢起身,大家先見到佢拖住囝囝上課室,之後冇見到佢同老公落番嚟聽講座。」



■千嬅和丁子高為囝囝報讀英基國際學校。資料圖片

■千嬅早前帶囝囝現身加拿大國際學校面試,但最後沒有入讀。資料圖片


手指指好活潑

從相片所見,千嬅拖着囝囝快步行,Torres手指指表現活潑,可能是去到陌生環境比較依賴父母,而丁子高跟在後面,手上拿住學校章程,劉小姐表示當日每個家長一份,內容包括學生上學時間、學校理念和守則等等。撰文:李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0/200506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