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探密機構調研那些事 證券市場紅週刊

http://xueqiu.com/2994748381/28366341
為了進一步探究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奧秘,本期我們邀請到了萬思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先生,擁有19年證券投資經驗的他將用親身經歷,儘可能地還原調研的本質,讓投資者清晰的瞭解調研那些事。
  《紅週刊》:有些公司會有大批量的機構集體出動調研,這是為什麼?
  林海:我們稱這種形式為聯合調研,一般比較熱門的公司才會出現此現象,但並不意味著質地就很好。聯合調研其實意義並不大,多是由券商研究所或者行業研究團隊組織,參與人數眾多,但實際效果並不好,調研形式流於表面,實質問題不會反映得很透徹。
  《紅週刊》:你們在選擇調研對象方面是否會有一定的標準?
  林海:我們選擇的調研對象一般是「有所求」的上市公司,高層在回答問題時會比較細緻,更有意願詳細解讀公開信息中「隱藏」的信息。說是「隱藏」其實也很正常,每天面對那麼多行業,對上市公司公開信息的深層次意義及某種併購,或者新產品研發所帶來的影響沒有敏感度。而與真正的業內人士,尤其是靈魂人物和決策者交流,更容易瞭解事件發生的背景、市場環境、遠景價值。
  《紅週刊》:那麼上市公司在什麼時候會「有所求」?
  林海:上市公司「有所求」的時候很多。比如,公司大股東需要減持時會希望股價上漲,所以傾向於披露利好的信息。再比如,公司需要再融資、定向增發或者以前不注重品牌和市場形象宣傳,管理層調整後風格改變。這時候,董事長通常親自出面接受機構調研,溝通時也會比較耐心。
  《紅週刊》:您對於調研公司的規模是否會有一定的偏好?
  林海:對於調研公司的規模,我們也是有所選擇的。一般會比較青睞中小型公司,通過評估市值在50億元以下。這些企業都要嚴重依賴靈魂人物,多數是董事長甚至實際控制人。此外,他們的心思放在經營層面上會多一些,比較關注公司未來的發展,既有戰略層面的,又不乏實操層面的。
  《紅週刊》:調研過程中最為關心的是哪些問題?
  林海:我們一般關心以下幾個問題:公司目前所處的行業位置、未來經營發展戰略、新業務是否會產生增量、市場突變後老業務能否有新的附加值、行業未來整合的方向和挑戰、公司的差異化競爭等。
  《紅週刊》:跟公司高層交流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林海:首先,我們會通過各種渠道去約見公司高管,最常見的方式是通過券商相關部門。如果見不到董事長,除非一些特別感興趣的公司,否則我們很少去。具體調研時,一般要看公司高層所敘述的內容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有沒有誇大事實或者過於保守,以及是否存在一定的誤導。此外,還要通過自己對行業的瞭解,多種渠道評估多長時間才能兌現。
  《紅週刊》:在您曾經調研過的公司中,能否給我們舉些例子講講?
  林海:我們兩三年前調研過的拓日新能,當時發現公司高層描述的對太陽能電池市場前景評估過度樂觀,就沒有貿然買入。然而調研之後不久,歐盟對國內太陽能行業產品進行反傾銷,同時大幅降低補貼,該公司股價就一路走低。
  《紅週刊》:您此前調研的個股多數屬於什麼風格?
  林海:我們習慣自下而上的選股方式,而且多半是冷門股。就像去年參與特發信息的定向增發,我們一個月前剛減持完。當初發現公司由於歷史原因,很少有賣方機構關注。作為老牌國企,因為主營業務與外方合資導致變為外方股東的提款機,錯過前幾年光纖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合資公司歷史原因的解決,公司回購所有外方的股權,全力發展公司主營業務,募投項目投產快,工業地產發展逐步成熟,雙驅動的增長確保公司未來一年30%的成長預期。
  通過與高管的多次交流,我們發現公司管理層甚至大股東集團公司的領導低調務實,做的多說的少,對未來的發展路徑規劃清晰有效。研究後最終我們認為,去年年初是公司一個拐點,未來一年將會帶來確定性的投資機會。果然,我們參與特發信息的定增後,股價一路上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