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發病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倍 西藏啟動“蟲癌”之戰

在素有“天堂”美稱的西藏,生活在那里的人們卻被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包蟲”所折磨。

在2012年全國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中,西藏自治區抽調的4個縣中,人群包蟲病患病率為4.23%,遠高於全國0.24%的平均水平。為徹底摸清西藏的包蟲病情況,全國17個省份的數百位醫務工作者近日在拉薩集結,開赴西藏自治區70個縣開展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工作,向有“蟲癌”之稱的包蟲病宣戰。

“包蟲病又稱‘蟲癌’,這個病是可防可治,但是很多藏區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是第一次對包蟲病全面流行病調查,此次除了全面篩查包蟲病之外,還進行全面的傳染病知識傳播。目前已經開展了15天。”西藏山南市紮囊縣疾控中心主任劉惠琴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了向這一隱藏的“蟲癌”宣戰,全國17個援藏省市抽調276位醫務工作者進藏開展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工作。

“蟲癌“何來?

9月12日,山南市紮囊縣折木村村民排隊登記,等待接受B超檢查。

居住在紮囊縣44年的梅朵卓嘎,在半個月前才第一次知道包蟲病。此前她從來不知道有這個疾病,只知道有人因為身上長了很多包而死亡,而她說她的父母們也從來沒有跟他們提過這樣的疾病。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一種古老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非常嚴重,患者往往會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人感染後病情呈慢性發展,早期可無癥狀,形成的包蟲囊會逐漸增大,病竈主要發生在肝、肺,部分可轉移到腦等其他臟器,以對寄生部位的機械占位、過敏反應、轉移等損害為主。

“西藏的包蟲病發病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倍以上。包蟲病可以通過手術、藥物治療,但是複發率比較高,不能徹底治愈。即使做了手術,很多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不能改變,仍然會再感染。”劉惠琴表示。

包蟲病的危害,重在對人體的侵襲,它會在人體的肝臟、肺部寄生,不斷繁殖,形成一個個包,甚至可以轉移到腦部等器官,患者往往會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人感染後病情呈慢性發展,早期可無癥狀,發現時都是已經到了晚期。已經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有的可以做手術,但是手術也不能根治。另外一種類型的包蟲病,甚至連手術都不能做。最大的包可以達到30公斤。目前沒有針對性的藥物可以用。”劉惠琴表示。

這個人獸共患的包蟲病,它的傳播,部分原因在於那些自由奔跑在藍天白雲下的狗狗們。

“這里有很多流浪狗,它們沒有進行免疫,也沒有人管。而它們卻是包蟲的終宿主,當犬等動物含有蟲卵的糞便,汙染牧草、水和土壤,被羊等家畜動物食入時,蟲卵會在肝臟、肺臟等器官內發育,形成包囊。犬因食用含包囊的臟器而造成感染,形成終末宿主和中間宿主之間的自然循環。人是通過食入被蟲卵汙染的食物、水等方式感染而患上包蟲病的。”劉惠琴表示。

山南市紮囊縣疾控中心業務主任格桑次仁(左)、辦公室主任林永材(中)在桑耶鎮村民索朗次仁家院中采集狗糞,準備化驗。

這些流浪在西藏高原上狗狗們,感染率為4.26%,家畜患病率為4.72%,正是它們,給包蟲們提供了寄生的介質。

參與此次包蟲病流調的安徽省寄生蟲防治研究所所長汪天平表示,造成包蟲病流行的因素有多種,最重要的傳染源犬在牧區數量大,往往一家養多條犬,特別是還有大量的無主犬,感染率往往更高。其次是草原鼠類密度大、狼狐多,是泡型包蟲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同時因為牧區家畜動物數量大,屠宰往往比較分散,管理難度大,病變臟器被犬等動物食用的幾率高,外加居民的生活習慣、衛生條件較差,有的地方缺乏安全的飲用水,群眾沒有養成洗手的習慣,有的喜歡和狗嬉戲玩耍,接觸頻繁,增加感染機會。而在防治力量上,藏區仍然比較薄弱,缺乏人力和物力支持,防治措施難以落實。

奔走在高原上的白衣天使

來自湖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超聲科醫生蔣迪(中)與紮囊縣人民醫院B超室醫生嘎曲旺姆(右)為折木村村民檢查。

伸手可摘白雲的西藏自治區,是我國的五大牧區之一,也是包蟲病流行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2012年全國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中,受多種因素影響,西藏自治區僅在亞東、林芝、巴青、措美4個縣開展了調查,4縣人群包蟲病患病率為4.23%,遠高於全國0.24%的平均水平。

“但西藏自治區其它70個縣包蟲病流行情況都不清楚,嚴重制約了西藏自治區包蟲病防治工作開展。為全面掌握西藏自治區包蟲病流行範圍和流行程度,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全國17個對口援助省份在西藏70個縣抽取364個村開展預期1個月的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人群包蟲病篩查、終末宿主犬感染情況、中間宿主牛羊等家畜動物的患病情況調查以及流行區居民包蟲病防治知識和行為調查等。”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工作人員表示。

8月23日,為了防治西藏高原的包蟲病,全國17省市選派了296名B超醫生、流行情況調查人員和實驗室檢測人員,加上西藏醫務人員共達920人參加了這場“戰役”,分成92個組開展現場調查和實驗室檢測工作。自解放後,西藏地區首次大規模包蟲病流調之戰正式展開。

在各種“別貪涼,別洗澡,防感冒;少說話,慢走路,別興奮,節省體力”囑托中,初到西藏的17省市支援者,帶著頭痛、頭昏、失眠、心率加快、鼻孔流血、食欲不佳等高原反應參加完3天的培訓就走向了這場免疫之戰。

在海拔4500米、血氧飽和度不到80的浪卡子縣卡熱鄉江熱村,安徽省援藏支隊已經在這里工作了十多天。

“浪卡子縣完成了浪卡子居委會200人B超篩查、入戶基本資料調查、行為知識問卷調查、采集聊20份犬糞,完成了疑似病例的血清分離采集等工作,並按照要求保存-20度冰箱。除了發現有包蟲病外,還發現肝臟囊腫、肝炎、肝臟結石、膽結石、腎結石、前列腺和婦科等不少疾病。”安徽省疾控中心援藏的工作人員表示。

而在他們宣傳包蟲病防治知識時,才發現當地群眾幾乎一無所知。“我們把包蟲病防治的海報貼在村子里,讓每個村民都能看到,在調查的時候,把如何預防包蟲病一一解釋給他們聽,因為語言不通,我們還必須帶著當地疾控的工作人員幫忙翻譯。”安徽省一位支援工作人員表示。

事實上,這次雖然是以包蟲病流調為主的行動,但是流調人員卻做了全面體檢的工作。

“雖然村民們也有每年的體檢,但因為我們這邊的b超設備少,縣里只有兩臺,且缺乏技術人員,根本識別不了包蟲病以及其他的疾病。針對包蟲病的藥業沒有,能吃的藥只有阿苯達唑,也不是包蟲病的特效藥。”浪卡子縣卡熱鄉的一位疾控工作人員表示。

在篩查包蟲病的同時,在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哈香崗村支援的湖北荊州第三人民醫院的B超醫生賀德慧,發現了更多其他危害身體健康的疾病。

“今天查了150人,其中兩個是包蟲病陽性,疑似兩例。此外發現了其他的疾病,我們都記錄下來,然後讓他們去當地的縣級醫院去治療。可能跟生活習慣有關,這邊膽總管、膽囊疾病發病率比較高,我們已經建議當地政府組織村民去治療。”賀德慧表示。

除了那些忙碌在B超前坐著檢查的醫護人員,還有那些冒著被感染風險走在采集狗糞的山路上的身影,為了更好的掌握包蟲病的分布,他們每天拿著塑料袋去每間每戶去采集狗糞

而對於來自樅陽縣血吸蟲病防治站榮春燕和懷寧縣血吸蟲病防治站甘美珍來說,她們所支援的是來錯那縣覺拉鄉,為半農半牧鄉村。“這邊地廣人稀,山路特別崎嶇,從一個自然村到另外一個自然村需要1個多小時,如果中午回鄉政府吃飯,需要2-3個小時。為了節省時間,我們中午一直都是以碗面充饑。”榮春燕表示。

如此工作在高原上的誌願者們還有在阿里、那曲工作的河北、陜西、浙江、遼寧等省的援藏醫務工作者,以及日喀則的山東、上海、遼寧援藏工作者們等。他們流調的目的不僅僅是更好的保護藏區的居民,也為更進一步方法包蟲病的擴散。因為包蟲病同時也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根據《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4-2023)》的預測,未來我國10年牛、羊肉的產量年均增速將分別達到1.9%和2.7%。屆時,畜產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畜產品的流動將增加包蟲病向內地擴散的趨勢。

防控措施

目前,國家已經采取以控制傳染源為主,中間宿主與病媒生物防制、病人查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策略。

據國家衛計委新聞辦提供資料顯示,包蟲病的防控已經從在開展包蟲病人群篩查,對查出的病人分別給予藥物或手術治療開始,結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包蟲病管理信息系統,規範病人診治管理。同時完善家犬登記管理,全面推行家犬拴養,因地制宜實施限養,對母犬進行絕育試點。控制並減少無主犬數量。定期、統一開展犬驅蟲行動,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和配合犬驅蟲工作,做好犬糞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以及家畜屠宰管理。逐步實行牲畜定點屠宰,加強對屠宰場(點)家畜的屠宰檢疫,做好病變臟器的無害化處理。加強對分散宰殺牲畜內臟的管理,杜絕隨意丟棄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牲畜內臟。用牲畜內臟餵犬時應予煮熟,廢棄的牲畜內臟應予深埋。

同時控制鼠類密度,在牧民定居點及鄉村周邊環境實施滅鼠(包括鼠兔),有效降低泡型包蟲病的傳播風險,並恢複草地植被。提供安全飲用水。在包蟲病流行區開展供水工程建設,保障定居點農牧民的飲用水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防止水源汙染。

截止到2016年,在全國10省區設立140個包蟲病監測點,開展人群查病、牛羊家畜動物感染監測、犬感染監測、泡型流行區鼠類感染監測。實施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防治項目。. 2005年起,啟動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地方包蟲病防治項目,2016年,中央轉移支付包蟲病項目1.63億元,覆蓋263流行縣,支持開展犬驅蟲、病情監測、包蟲病患者救治等,為患者免提供口服藥物,手術病例補助800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