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遭遇“黑色星期五”後,全球“股債雙殺”的局面出現了逆轉。9月13日,美股大漲,道指漲1.3%,美油漲0.9%;日經225指數微漲,港股則在周一暴跌800點後,早盤大漲300點;美債以及多數歐洲債券價格上升。
也就在前一天,全球市場劇烈波動——9月12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跌3.4%,報23290.60點,創7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歐股全線下挫,歐洲Stoxx 600指數開盤跌1.3%,英國FTSE 100指數開盤跌1.3%。美債、德債收益率持續上行。
經歷了兩個月的平靜,全球市場再起波瀾。部分觀點認為,這是由於美聯儲官員鷹派言論導致9月加息預期提升,而此前市場一度認為美聯儲年內都無法加息,這一預期的突變疊加資本市場的高估值,便導致資產價格劇烈波動。
然而,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方機構人士後發現,各界皆認為,美聯儲的鷹派言論只是支持年內加息,並非劍指9月。此外,眼下美國的經濟數據並不足以使得央行在9月行動。摩根大通新興市場研究部全球主管Luis Oganes對記者表示,“今年預計美聯儲只加息一次,新興市場不會面臨太大壓力”。
機構押註9月不加息
“由於近期勞動力市場表現穩健,以及我們對經濟活動和通脹的預期,我相信,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在近幾個月有所上升。”耶倫在8月末的全球央行年會上表示。至此,寬松預期逆轉,各界開始猜測9月加息的可能性。
此外,9月9日,向來鴿派的美聯儲利率制定委員會投票委員、波士頓聯儲行長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支持加息。他稱,如果等待時間太長,商業不動產等資產價格存在“變得過熱”的風險。“基於迄今為止得到的數據,我認為,繼續致力於貨幣政策正常化是合理的”。
然而,中信建投全球宏觀研究員李一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了不同看法。“事實上,羅森格倫的這一表態與他在8月31日演講的內容相比沒有過多變化,但是9月FOMC會議日期不斷臨近,因此這一次在靜默期前夕的發言對於市場造成了更大的沖擊”。他表示:“羅森格倫在演講中並未明確表示支持9月加息的立場,但指出美國經濟正逐步實現充分就業和2%的通脹目標,漸進實現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是合理的,等待過長時間才收緊政策可能會帶來風險,不利於將經濟維持在充分就業狀態。”
擁有20年華爾街交易經驗的資深投行人士馮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判斷加息與否最主要的指標還是經濟基本面,“根本不可能9月加息,美國經濟數據仍不夠理想,尤其是資本支出和薪資增速”。他也認為,盡管當前利率期貨顯示出9月加息概率為22%,而在去年12月真正加息前,這一概率高達70%。
目前的美國經濟數據給出了一些相互背離的信號。中信建投分析認為,在2016年前兩季度的GDP增速因為私人部門庫存的下降而維持在1%左右的水平,而零售銷售在數月的強勁增長後在7月又出現了放緩,8月的非農就業數據也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在耐用品訂單出現反彈之際,ISM制造業與非制造業PMI數據又意外的出現了大幅的下滑,這也顯示出了目前美國經濟複蘇的進程依然存在複雜性。
9月12日,美國亞特蘭大聯儲主席Lockhart的表態較為鴿派,他表示,各項指標顯示,美國正在接近充分就業。但是“整體通脹維持仍比目標整整低了1百分點”,因此這一證據還並不令人十分信服。
總體而言,目前4.9%的失業率水平以及1.6%的核心PCE增速,實際上仍然支持著美聯儲逐步實施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因此,為了維護自身信譽,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是勢在必行的,但這並不意味9月立即加息。
全球市場波動將加劇
市場對於此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的修正,是資產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隨著未來貨幣政策分化的回歸,市場波動將有所加劇。
馮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7、8月交易員集中休假,市場異常平靜,兩個月以來維持窄區間波動,因此“拋壓”可謂已經累積了許久,9月後必將持續釋放。
清溪資本合夥人、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對記者表示:“這一波回調,我認為目標位在2088(標普500),在這個位置可以適當的搶反彈,反彈會比較短促,但是力度不一定很弱。反彈可能在9月21日聯儲會議前終止。”
值得註意的是,近期A股和全球股市也顯示出了高度聯動性。諾亞研究院研究員汪波分析稱,近期全球國債利率開始攀升,“當前中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也開始小幅擡升,市場對於遠期流動性拐點的預期在短時間形成了一致性共振。利率成為A股市場與國際市場共振連接點,這種預期帶來的影響或將持續。”
其實,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底部拐點與A股市場頂部拐點高度吻合,利率對於A股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在短期內或將逐步增強。“9月12日,A股開盤以後,全球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情緒也傳導到了中國市場。加之中國當日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也在逐步回升,導致了A股市場的估值下降,這也助推了對於未來流動性的擔憂。” 汪波稱。
美元多頭回歸
隨著加息預期升溫,匯市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公布的9月6日期貨市場頭寸的持倉報告顯示,美元凈多頭頭寸大幅增加292.20億,五周來多頭頭寸首次增長;英鎊凈空頭頭寸小幅減少,由924.85億減少至899.69億,連續兩周空頭頭寸減少;日元的投機凈多頭七周來首次錄得減少,由636.61億多頭頭寸減少至544.89億;黃金凈持倉由2763.41億增加至3078.60億。
由此持倉報告可推斷,美聯儲多位官員的鷹派言論大幅提振了美元。此外,黃金多頭大幅增加,日元多頭開始減少,市場避險資金由於日央行的寬松預期,由日元轉向黃金。
“美元指數周五展開反彈,重新回升到95上方運行。在各項數據公布之後,9月加息似乎已經是不太可能,預計在9月FOMC會議之前,整個節奏還將維持橫盤震蕩。”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首席交易官孫宇對記者表示,匯價維持大概率將在95上方交投盤整。98-93的大範圍很難被撼動,若能有效突破,則將意味著中期漲勢可能重新啟動。
就人民幣走勢而言,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料人民幣對美元將小幅貶值2%-3%至6.85,美元仍可能上行。”
在朱海斌看來,當前中國資本外流已經有所緩解,“新的匯率定價機制使得人民幣波動更具可預測性,同時,就潛在的資本外流觸發因素而言,主要還是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過去兩年這一因素占比高達60%,而未來這一動力會越來越低。因此即使降息,匯率也不太可能面臨去年的大幅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