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綜藝節目當紅來賓 大千當鋪老闆從當票嘗冷暖人生

2013-05-06  TWM
 
 

 

秦嗣林:

人不貪心,就不會成為金錢的奴隸在台灣,「當鋪」給人的印象都是灰暗的,但最近有一位當鋪老闆,卻把這個冷灶燒熱,不但讓一個收視率低迷的綜藝節目起死回生,甚至還出書講故事、熱銷7萬本。他就是全台灣最紅的當鋪老闆秦嗣林。

撰文‧梁任瑋 研究員‧辛曉昀

攝影‧林煒凱

採訪大千當鋪老闆秦嗣林這天傍晚,他剛結束一整天忙碌的演講活動,忍不住脫下眼鏡揉了揉雙眼;但過沒三分鐘,談起他在當鋪裡見識到的人生境遇,原本疲倦的表情立刻恢復神采,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起故事。

「如果不是開當鋪,我這輩子經歷過的人事物,恐怕一般人三輩子都不會遭遇過。」今年五十五歲的秦嗣林,十二歲就在早年全台最大的萬利當鋪寄宿兼當學徒,高中沒念完,十九歲就和父親開起當鋪,執業至今已長達三十六年,堪稱目前台灣當鋪界資歷最深的老闆。

儘管秦嗣林在當鋪界輩分高,然而,真正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卻是這一年多來他頻上綜藝節目擔任寶物鑑定師,也讓已屆中年的他意外竄紅。

一夕竄紅

綜藝節目常客、暢銷書作家事實上,捧紅秦嗣林的節目﹁女人要有錢﹂,一開始並不是走寶物估價路線,一次無心插柳,請秦嗣林為藝人家中寶物估個價,沒想到收視率飆高,不少藝人紛紛把家中收藏數十年的寶貝拿來節目中鑑價。

受估者從開始的期待,到後面的落寞,吸引不少婆婆媽媽觀眾收看。據了解,該節目收視率最高曾達一.一%(平均每分鐘約二十四.二萬人收看),是台灣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

一位當鋪老闆既會估價、又能鑑往知來,自然受到出版商注意。去年初,秦嗣林出版第一本著作《二十九張當票》,一口氣賣出五萬本,讓出版公司驚豔;今年四月再接再厲出版《當鋪裡特有的人生風景》,僅一個月就賣出兩萬本。兩本書累計銷售量高達七萬本,讓秦嗣林又多了暢銷書作家這個稱號。

秦嗣林在短時間竄紅,並非沒有原因,外界常以「會說故事的人」形容他,因為他浸淫當鋪四十年,經手數千張當票,每張當票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這些真人實事的素材,讓原本口條就好的他,詮釋起來更得心應手,對照起電視圈名嘴幾無真實性的漫談,秦嗣林每天接觸到為錢奔波的人生百態,反倒在電視圈裡區隔出一塊全新市場。

「我在退伍後,曾猶豫要改行,很多朋友也找我合夥做生意,不論是開農場、汽車保養廠、養雞場,什麼都有,看起來每一行都比開當鋪有前途,但最後我還是沒有離開當鋪這一行業。」那年他已二十五歲,突然想起曾在書中讀到的一句話,「與其在道路徬徨,不如選定一條路堅持走到底。」秦嗣林重新盤算自己的籌碼,因學歷不高,要再求職不易,與其投資其他自己不熟悉的行業,不如深耕從小就接觸的當鋪業,所以他當下就訂了目標,一定要努力拚到當鋪界的狀元不可。

曾經無助

人前當鋪老闆,人後急周轉秦嗣林憶起創業初期的徬徨與無助,口氣突然一陣乾澀,因為他雖然從小在當鋪學習,但真正要經營一家店面,對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孩子來說,所需的資金壓力,還是難以承受之重。

秦嗣林開的第一家當鋪,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與民族東路口巷內,因位置較偏僻、又毫無知名度,「前三個月一位客人都沒有,結果上門的第一筆生意,就當到一條假的黃金項鍊,白白損失八千元,整整哭了兩天。」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隔不久又當到一輛報廢的汽車,後來還自掏腰包花錢修理賣掉,又虧了三萬元。當時繳給客戶的這些「學費」,讓秦嗣林父親投資的四十萬元資本額,很快在半年內燒光了。

當鋪是給人急用與周轉的地方,理當要很有錢才對,但身為當鋪經營者,秦嗣林說,他在開業的前二十年卻是個「負債大王」。

「經常客戶上門典當東西,但我偷瞄抽屜現金不夠,為了做成生意,還故作鎮定叫客人在店裡等,我則立刻騎摩托車出去打公共電話向朋友借錢。」秦嗣林感慨地說,開當鋪怕沒生意,一旦生意不斷上門,沒有資金可以借給客人也很頭痛。

有一次,他為了趕回家向哥哥拿錢借給客戶,飆車騎到基隆來回只用了一個小時,中途還發生車禍,但他心裡只想著趕快拿到錢以免耽誤客戶。結果回到店裡,只見他滿頭「怒髮衝冠」,胸口還淌著血,嚇壞了客人,連當票上都沾滿血跡。

經營當鋪幾年下來,秦嗣林愈加感受自己的「學藝不精」,所以,他不但到珠寶工廠打工分辨真假鑽石;甚至為了鑑定古董,自己花時間查閱古籍、追本溯源。一方面避免自己再受騙上當,也希望建立自己在古物界的專業知識,可以開發到更高端的客源,所以當年生意冷清時,他總是窩在當鋪裡讀書。這些一點一滴累積的知識誰也偷不走,雖然他連高中都沒畢業,但近年他上電視侃侃而談鑑定寶物,談話內容確實言之有物。

顛覆傳統

改店面展精品,吸貴婦上門秦嗣林坦言,自己早年開當鋪雖沒有賺到什麼錢,但他深受萬利當鋪老闆影響,「如果承諾接下生意,無論如何都要排除萬難達成,而且要玩真的。」也因為講誠信,三十六年來,他建立的人脈又深又廣,後期因為鎖定珠寶商生意,曾單次周轉上億元給珠寶商進貨,在傳統當鋪界算是破了紀錄,這也正是他多年來不斷累積商譽最大的收穫。

過去,當鋪老闆給人的印象多半視錢如命,每天周旋於黑白兩道之間,因為上門拿東西換錢的客人有許多都充滿負面能量,久而久之也讓經營者的人生顯得晦暗無光。

十年前,很多傳統當鋪業甚至因為民間融資中心與銀行現金卡興起,市場大餅逐漸被分食而遭消費者淘汰,但秦嗣林早在十五年前就看清當鋪唯有轉型才能求生存,當別人因不敵時代演變而關門時,他的當鋪生意卻經營得愈來愈上軌道。

秦嗣林形容,早年當鋪的市場就像籃球場一樣大,後來慢慢萎縮至只有排球場大小,後來又變成桌球桌,現在大概只剩下一張茶几這麼小。

為了維持自己的占有率,他在一九九六年就首創「黃金典當月息一分」的促銷手法,挑戰台北市政府經營的公營當鋪。月息一分相當於每借一萬元,一個月的利息是一百元,當時,台北市公營當鋪的利息是一分一,而民營當鋪一般至少要四分,果然在市場掀起波瀾。

十二年前,秦嗣林甚至大膽地進軍台北市熱鬧的忠孝東路、延吉街口開店,改變過去當鋪神祕的刻板印象,他把店面改裝得像銀樓櫥窗,展示了不少流當的珠寶、首飾,讓貴婦與上班族也願意踏入當鋪買些自己喜歡的精品。如今每年年底他舉辦的流當品拍賣會,總會吸引大批人潮上門,更讓秦嗣林逐漸走出當鋪界另一片藍海。

當鋪人生

看過太多悲劇,不為錢著迷秦嗣林當年走平價路線的經營手法,讓很多同業嗤之以鼻,甚至等著看他好戲,讓他成為當鋪界、古董界的爭議人物,「年輕時恃才傲物的個性,為了爭一口氣經常得罪人,直到這幾年上了年紀,我才慢慢體悟到謙卑,是讓事業永續經營的力量。」秦嗣林說,就連自己上電視鑑定寶物的評論,也是經過不斷修正才達到皆大歡喜的局面。

幾十年來,每天一睜開眼就和錢硬碰硬打交道,年輕時還曾四處借錢,「體會到錢最能感受人心的變幻。」秦嗣林對錢有很深的體悟,「只要跟錢有關的事,絕不能單憑感情處理,而正確的(金錢)觀念與誠實的性格,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秦嗣林說,他看過太多人為了追求金錢家破人亡,甚至夫妻失和,造成為錢出賣靈魂的悲劇。

他說,枱面上很多遠走他鄉的巨商富賈靠著努力與機運成就霸業,可是人格中深植的貪念始終未曾滿足,小時候貪不到,長大後逮到機會便原形畢露。這些人都有共同特質,就是「很聰明」,但往往在利益當前時受蒙蔽,更想要抄捷徑、走小路,終至惹禍上身。「錢不是好東西,不是你的錢,千萬別生貪心。」這也是他從數千張當票淬煉出的人生智慧。

秦嗣林

出生:1958年

現職:大千典精品當鋪執行長經歷:台北市當鋪公會榮譽理事長、電視節目鑑定師

學歷:基隆高中肄業

家庭:已婚

無奇不有!

—— 秦嗣林收過的特殊「當物」

阿嬤的手尾錢 19萬元

秦嗣林第一次遇到帶著「錢」來當「錢」的客人,是望族後代,但因為嗜賭如命,親友不願資助,連阿嬤臨終前給的「手尾錢」20萬元都拿至當鋪換現金,以洗心革面做小生意,最後秦嗣林換了19萬元給他,所幸浪子回頭創業成功,最後終於回當鋪把手尾錢贖回,為自己的人生重燃希望。

白朗寧手槍 2萬元

退役曹將軍晚年靠著變賣收藏品為生,因為值錢的東西都變賣光了,連當年前總統蔣介石贈送的手槍都拿來當,仍不敵後來家財散盡,最後自殺身亡。

彩色鍋 20萬元

一個要跑路的貿易商為了換現金,將一貨櫃的彩色鍋留給秦嗣林,但也讓他走出不同於傳統當鋪的經營模式,體會群眾的消費心理,以及庫存管理的關鍵,也激發他舉辦年終拍賣會清空庫存的創意,雖然總是虧錢,但卻達到高度廣告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6

綜藝節目跨入億元時代:節目開機就盈利,產業鏈悶聲賺大錢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1/144287.html
還在驚嘆於現在一部電影隨隨便便就能掙幾億?不妨告訴你,如今的綜藝節目,早已普遍跨入「億元」時代,一個節目的冠名費不超過1億,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再加上其他各種廣告和周邊創收,一檔好節目比一個好電影來錢更快。甚至有些節目你連聽都沒聽過,人家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這兩年,國內綜藝的整個盤子起來了,一個好節目上下游形成產業鏈,其中的利益空間令人咋舌,足以養肥很多人。「蛋糕」這麼大,它是怎麼壘起來的?誰有資格來吃?該從哪處下嘴?搜狐娛樂特地採訪多位業界人士,帶你全方位瞭解這塊誘人的超級大蛋糕。

一、綜藝為啥這麼火?大環境催生大繁榮

一檔好的綜藝節目不僅能帶來高回報率,同時對提升衛視的品牌價值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一點,早就是電視人普遍共識。這兩年電視綜藝開始走向大繁榮,則和電視大環境的改變不無關係。

【熱錢湧動】 錢多,人少,速來!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廣電藍皮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發展報告(2014)》透露,201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達到3734.88億元。和已經接近飽和的電視劇市場不同,在廣播電視產業發展中,綜藝節目仍屬於「藍海」。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電視人告訴搜狐娛樂:「文化產業的熱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地步,業內有個笑談,原來到山西看煤礦的企業都來投電視了。尤其是《中國好聲音》讓大家看到綜藝節目是能賺錢的,一個節目就能讓一個公司成長,社會化的公司就也想成為燦星,打造下一個『好聲音』。」

熱錢大批湧入綜藝產業,這麼多錢,總要有人來花。但是,最會「花錢」的人目前仍在體制內。由於沒有那麼多專業團隊來消化熱錢,所以就會出現砸錢挖人的現象。該業內人士還爆料,「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團隊出走,就是王培傑(節目總監)、王剛(節目製片人)他們的能力有資格談條件,而且背後也有投資人和熱錢支持。」除了江蘇衛視人才的出走,天娛公司也開始與央視合作,黎瑞剛上台之後對東方衛視展開新的規劃等等,體制內支配金錢的能力體制外差距明顯,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製播分離。

【製播分離】怎麼盈利?模式有三種

《中國好聲音》是一個分水嶺,把社會化公司製作、衛視來播出的製播分離概唸成功打入了國內。體制外的公司,自負盈虧、市場化運作,在創新和競爭力上更有優勢,所以越來越多的社會化公司拿出更多的錢和資源來投資綜藝,連央視也逐漸打開門與外邊的製作團隊合作。

華錄百納副總陳永倬介紹,現在市場上製播分離有三種盈利模式。一種是拿製作加工費,比如衛視做一檔節目有4000萬預算,製作公司拿了這預算,賺的是500萬的製作加工費,這種形式的利潤不高,而且完全依賴於電視台,通常做不大。

第二種是「好聲音」模式,就是社會公司負責投資運作,電視台負責招商運營,兩家對賭收視率,決定廣告分成,這種模式風險高,且受制於電視台,如果節目沒到現象級,賺的錢就不高,反之就能獲得高利。

第三種則是買下時段做內容。比如藍色火焰在北京衛視做的《最美和聲》項目,給電視台付固定的時段費,相當於電視媒體虛擬運營商,全權負責節目投資、製作、廣告運營,這種模式需要廣告招商能力強。節目製作之初招商營收基本就能覆蓋成本,剩下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二、創收的秘密:綜藝節目只賺不賠?

很多人並不知道,綜藝節目其實和影視劇有著本質不同,一檔節目從開機那天起,就是盈利的!一位電視節目製作人向搜狐娛樂詳細介紹了綜藝節目的製作流程:電視台開發一檔新節目,方案往往由製作人和廣告部一起出,從一開始,這個方案就要充分考慮廣告植入,再由廣告部和客戶接觸,達成初步贊助意向後,節目才啟動製作。也就是說,這樣的策略基本上保證了電視台只賺不賠。綜藝新時代的到來,則是在原有盈利基礎上,擴展了一檔節目的創收空間。

【廣告植入】明星資源是「硬通貨」

廣告收入是綜藝節目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一檔節目通常靠冠名和特約就能攤平成本。要解決冠名大戶,明星資源是「硬通貨」。北京衛視在《最美和聲》第二季總決賽之後宣佈趙本山和姜文加盟《造夢者》的消息,就是用著兩個大腕的名聲來招商。浙江衛視宣佈鄧超主持《奔跑吧,兄弟》也是一個道理。而深圳衛視的《來吧孩子》,由於沒有明星,即使節目內容不錯,也比較難招商。

而綜藝節目的廣告油水到底有多豐厚呢?一組來自廣告界的數字說明一切。一直以來,乳業公司是綜藝廣告投放大戶。根據公開資料,伊利、蒙牛、光明等企業在營銷費用上投入巨大,其中伊利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用達到了25.9億,比淨利潤高2/3。而獨家冠名《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和網絡冠名《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就花去了將近4億,是2013年上半年淨利潤的五分之一。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費合計達到40.91億元。

此外,由於越來越「豪」的廣告主們花錢渴望日益增長,正常冠名和在節目中插播廣告早已無法滿足需求,為了讓金主們更好地投放廣告,綜藝節目各出奇招。有的節目見縫插針,在廣告位置上大做文章,還有的節目像電視劇一樣,直接在內容中植入廣告。比如江蘇衛視《一站到底》,經常會看到諸如此類的題目:「我們經常使用的飄柔洗髮水是美國哪家公司的產品?」「瑞星殺毒軟件的標誌是什麼動物?」「金穗卡是哪家銀行發的卡?」

【全產業鏈】衍生產品打通關!

綜藝節目開發衍生產品已不是什麼新聞。像燦星就借助《中國好聲音》節目開發了一條產業鏈。2013年,《中國好聲音》除了廣告收入、影像音頻版權收入之外,還舉辦了全國巡迴演唱會,同時推出了同名電影,雖然票房只有300萬,但上映之前就依靠植入廣告收回成本。

2014年4月,以電視劇見長的華錄百納以25億併購擅長電視欄目運作的藍色火焰,以此打通電視媒體產業鏈。華錄百納副總陳永倬接受搜狐娛樂採訪時表示,綜藝節目持續性比電視電影更強,可以連續做多個季度,同時也有很多衍生品可以開發,營收的爆發性也強。華錄百納和藍色火焰在產業鏈開發上打通了內容和客戶資源,比如即將在湖南衛視播出的《女神的新衣》,突出特點是多屏互動,在內容形態的開發上,可以做遊戲、電商導流APP、電視劇、電影等衍生開發,並直接和電商產業鏈掛鉤,衍生能力極強。

三、想不到吧?根本不紅的節目也能賺大錢!

十大綜藝節目廣告冠名排行榜

名次 播出平台 節目名稱 播出時間 冠名費 冠名商類型

No.1 湖南衛視 《中國最強音》 2013 5億(坊間傳言) 乳業品牌

No.2 央視 《星光大道(超級版)》 2013 3.3999億 果汁

No.3 湖南衛視 《爸爸去哪兒》第二季 2014 3.1199億 乳業品牌

No.4 浙江衛視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 2014 2.5億 涼茶

No.5 江蘇衛視 《非誠勿擾》 2014 2.4億 化妝品

No.6 湖南衛視 《我是歌手》第二季 2014 2.35億 洗衣液

No.7 浙江衛視 《中國夢想秀》第六季 2013 1.7億 電動車、奶茶

No.8 央視 《夢想合唱團》 2013 1.6999億 酒業

No.9 央視 《中國好功夫》 待播 1.4199億 酒業

No.10 湖南衛視 《快樂大本營》 2013 1.38億 手機

註:數據來源自媒體公開報導

這份表我們不難看出,綜藝節目的「億元俱樂部」裡既有像「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這樣紅極一時的國民綜藝,同樣也有不少在網絡上關注度並不高的節目。火爆到全民皆知的綜藝,一兩年可能才出一個,它們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但令人意外是,很多節目,比如那些不斷湧現的新節目和經過時間檢驗的老節目,你可能從來沒認真看過它,但它實際上經濟效益很不錯,默默為東家賺了不少錢。

【最低調奢華】

央視的《星光大道》首播至今已經10年,一期製作成本不到20萬,2013年製作了46期也就1000萬的製作成本,但卻拿到了3.39億的冠名費。此外,《夢想星搭檔》、《我要上春晚》、《中國漢字聽寫》、《開講啦》等央視棚內節目,單期的製作成本都不算高,卻都獲得半億以上冠名費。

【最不明覺厲】

即便請來約翰尼-德普收徒弟,浙江衛視的《中國夢想秀》也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而且播出7季以來並無太多出挑的宣傳,平均收視卻超過1.5,播到第三季就收入半億冠名費入袋。

【最沒存在感】

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作為週四的常態節目,雖然沒有引發任何網絡話題,但依然保持0.6左右的收視成績,基本排在同時段第二,作為一檔棚內錄製的情感心理節目,也沒有明星嘉賓,成本本身就不高,還獲得了5100萬冠名費,深得「悶聲賺大錢」真諦。

【最坑爹】

重慶衛視的《奇蹟夢工廠》由輝山乳業獨家冠名,重金引進韓國SBS版權節目,邀請到了曾志偉、陳可辛、張涵予、海清、寧靜五大導師。業內人士告訴搜狐娛樂,這檔節目首播收視率在20名開外,只有0.06,卻拿到了5000萬冠名費。這個客戶也成為看走眼的一個著名冤大頭。

四、那些年,被綜藝節目養肥的行當!

在綜藝節目高歌猛進的黃金年代裡,很多人依附這條產業鏈,走上了人生巔峰。有幸分吃綜藝大蛋糕的,除了靠綜藝鹹魚翻身的過氣藝人和三流明星,還有眾多微博段子手和那些自稱「電視民工」的後期公司。

【營銷大號】微博刷話題,一條六千五?

社交網絡裡任何數據都可以花錢買到,無論是熱門微博、熱門話題,還是明星推薦。由於衛視越來越重視微博和微信的營銷,應運而生的網絡營銷公司也就有了很好的「吸金」機會,據業內人士爆料,一檔大型綜藝節目光是微博和微信營銷就有100萬到150萬投入。

一位曾經做過多個歌唱類節目的微博營銷團隊負責人告訴搜狐娛樂,電視台最關心的就是「微博熱門話題榜」和「微博綜藝節目榜」,要上這兩個榜就必須要製造話題和數據優化,這些都是要砸錢的。

該負責人介紹,想要製造話題,就要砸錢給微博營銷號,但這些營銷號近年來的價格卻是水漲船高。如微博營銷大號「HAPPY張江」,一年多前發一條微博也就1000元、2000元,現在已經漲到6500元一條;還有因為《快樂男聲》而火的爆料號「圈少爺」,去年發一條才500元,現在就要3500元起跳;「扒皮王」則開價5000元。「留幾手」發一條微博4萬起,給得高的還有單條6萬。一些意見領袖也是「明碼標價」,一般收費都是五位數以上。

一位做了5年綜藝節目推廣的王先生表示,現在新媒體推廣造勢非常燒錢,「第一季《中國好聲音》開播當晚微博營銷沒有15到20萬是做不下來的,這只是一個晚上而已。而前段時間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晚上就10萬,現在想在微博有點聲音,沒有3萬到5萬的投入是很難有迴響的。」

【製作公司】打包接項目,酬勞過百萬

真人秀節目的拍攝,動輒三四十個機位,一期的素材就有上百個小時,這對於後期剪輯來說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而且剪輯設備的購買成本很高,要是製作一檔節目就購置一批設備,對於成本控制來說很不划算,這就催生了專門負責後期剪輯與包裝的公司。

上海SMG旗下的幻維數碼在後期剪輯包裝上涉獵很早,承接了《中國達人秀》、《中國夢之聲》、《超級演說家》、《我為歌狂》、《漢字英雄》、《十二道鋒味》等節目的後期製作。幻維副總經理唐昊介紹,他們承接項目都是打包價,每個項目會配備20人左右,由於後期剪輯的成本高、投入大,收穫的報酬大多在百萬以上。

由於《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森蝶」、「名偵探天天」等神字幕,還讓業界看到了字幕組之於節目的價值。唐昊說,後期製作公司中,還沒有專門做字幕的工種,都還是劃分在後期剪輯的項目組中,只是《爸爸去哪兒》字幕火了之後在字幕設計的投入上會有所增加。比如「森蝶」之母晏超第一季時拿的是上千元的月薪,而其餘三個實習生,還被稱為「臨時工」,隨著節目大火,才升級為「項目聘請人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46

二三線衛視的「屌絲」生存策略:雙星聯播綜藝節目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18.html
細心的觀眾會在週二晚間22:00換台時,發現貴州衛視和青海衛視在播同一檔節目《爸爸請回答》,不但節目名稱相同,內容、冠名商、播出時間完全一致。

《爸爸請回答》是衛視頻道首次嘗試聯播綜藝節目,此舉被眾多業內人士視作二三線衛視爭奪收視和影響力的一種現實嘗試。

雙星聯播

《爸爸請回答》是貴州衛視攜手青海衛視在6月24日推出的親子益智節目,由浙江衛風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衛風傳媒」)李蓓團隊製作。節目設兩個演播室,主持人彭宇在第一演播室給30名不同職業的爸爸出題,杜海濤則帶領小學生在第二演播室觀看自己爸爸的表現。

《爸爸請回答》的背後匯聚了四方力量。最初,這是衛風傳媒為青海衛視專項定製的一檔節目。商議過程中,平台和製作雙方為達到更好的影響力,提出尋找播出平台聯合製作的想法。在合力傳媒的穿針引線下,貴州衛視和青海共同投資,衛風傳媒承製,合力傳媒負責宣傳推廣的合作模式達成。

青海衛視總監張祖坤透露,青海衛視與貴州衛視兩個平台有頻繁的業務往來,「貴州衛視在暑期檔需要一檔體型小但有創新精神的節目,恰好我們有這樣一個創意,兩家一拍即合,共同定製了這檔節目。」此說法得到了貴州衛視節目製作中心副主任關恆焱的確認,貴州衛視在「尋找」暑期檔周間晚間節目時,合力傳媒提供了《爸爸請回答》的方案。經過評估,貴州衛視認為《爸爸請回答》適合在暑期檔播出,也符合省級衛視親子類節目的大趨勢,雙方一拍即合。

合作從一開始就明確了同節目、同名稱、同時段播出。對於選擇在暑期檔播出,兩個播出平台均無異議,倒是在時間段上花了一些時間協調。青海衛視原本打算在週末重點推出《爸爸請回答》,但因為貴州衛視的週末檔節目已經排滿,建議放在週二首播,青海衛視做了讓步。

《爸爸請回答》實現了國內季播綜藝節目首次雙平台聯播,這讓後來者躍躍欲試。6月16日,在大道行知文化傳媒公司新項目招商會上,真人秀《女神嫁到》已定檔8月23日在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播出。據《綜藝》記者瞭解,此番合作又有不同,《女神嫁到》的合作模式是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共同購買節目播映權,天津衛視首播,云南衛視晚一天跟播。

三方招商

在張祖坤最初的設想中,《爸爸請回答》在同一主題下,兩個平台播出不同的內容。比如,比賽分為南北兩個賽區,青海衛視播出北方賽區內容,貴州衛視播出南方賽區內容,到總決賽再播出同樣的內容。但這個想法在反覆的溝通中被否決,其他合作方傾向於聯播電視劇模式,製作方衛風傳媒也認為同步聯播模式的操作更為簡便。

關於節目的廣告招商,合作初期就已經商定了一個基本原則:三方招商。合力傳媒負責節目的宣傳推廣和廣告營銷,兩家衛視的廣告部也可以對節目進行廣告招商。針對這個項目得來的總冠名和特約播出收益,根據雙方的投資比例分成。投資比例的確定綜合考量了平台的影響力和排名,《爸爸請回答》的投資共兩千多萬,貴州衛視的投入佔了大頭。節目中間插播的硬廣則是各個平台自己的招商廣告。

節目播出至第4期,貴州衛視的收視表現優於青海衛視。張祖坤對於青海衛視的收視成績不太滿意。

《爸爸請回答》在貴州衛視的收視表現優於頻道上半年同時段節目的收視表現。關恆焱表示合同裡早已約定各自的收視考核標準,收視率應當縱向比較,而非兩家衛視放在一起橫向比較。「因為平台的覆蓋範圍不一樣,影響力有差異。他強調,「合作初期,雙方在收視率上做比較沒有意義,而應當利用雙方資源的疊加,放大節目本身在收視市場的影響力。

青海衛視將加大《爸爸請回答》的宣傳,在假期安排重播。「要看最後的累計收視,不能按照首播收視率來評估。」張祖坤指出,這次的合作不是對等投資,貴州衛視投了大部分資金,按照投入產出比來評估,對於青海衛視,《爸爸請回答》還是能夠被認可的項目。

不必突出頻道特色

《爸爸請回答》的合作讓青海衛視和貴州衛視都收穫了一檔品相不錯的節目,雙方共同投資,攤薄了成本,原本只能做一檔節目的費用可以做兩三檔,首個衛視聯播綜藝節目的話題更是吸引了不少關注。

合作的成功,在衛風傳媒CEO陳曉冬看來要歸於天時地利人和。衛風傳媒和青海衛視有過合作,公司的李蓓團隊和貴州衛視也有過合作。兩個平台對於製作方的執行能力和團隊水平都很瞭解。兩個播出平台之間的高層亦早有互動,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溝通成本。

聯合定製節目的模式能否複製?一大難點在於頻道利益訴求的差異比較大,溝通成本高。陳曉冬坦言,其他公司想進入這個領域,取得播出平台的認同是個大問題。此外,平台也要有強烈的創新慾望。貴州衛視現在的理念是開門辦電視,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願與全國各家衛視合作,青海衛視持同樣理念。「這次的合作很好,大家都覺得是一個有益的嘗試,平台對於製作方在內容方面的干涉比較少,創作空間比較寬鬆。」

陳曉冬介紹,兩家衛視在合作中,都沒有提出「必須突出自己頻道特色」的要求,節目選用的主持人並非來自貴州衛視,也非青海衛視的,而是在全國都有知名度的杜海濤和彭宇。兩個衛視都看得長遠,沒有糾結眼前利益。不同於一線衛視的特色鮮明,二三線衛視尚未形成獨有的頻道形象,這一點反而促成了合作。「強加特色是沒有意義的。兩家衛視打造一檔節目,如果非要強調一家,合作就無法推進。」關恆焱說。張祖坤也認為節目品質為第一訴求。

三星?四星?

青海衛視和貴州衛視雙星聯播,雙方共同擁有《爸爸請回答》的版權。即將開播的《女神嫁到》,天津衛視和云南衛視的合作模式與以前地面頻道的做法類似——同一個節目分發給不同頻道。有業內人士擔心,不同步播出會分流收視,後播的平台收視壓力會比較大,話題影響力也會減少。

無論哪一種合作方式,可以肯定的是二三線衛視之間聯合製作播出綜藝節目的探索是一種值得觀察的現實策略。省級衛視收視市場和廣告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二三線衛視想在這兩個市場爭得一席,必須嘗試多種手段。現在的綜藝節目製作費動輒幾千萬、過億,對於二三線衛視來說,投入風險非常大,聯播攤薄了成本,讓二三線衛視有了創新和突圍的可能。

未來,青海衛視將按照《爸爸請回答》最初設想的模式,即在同一個題下播出不同內容繼續嘗試聯播。「尤其是與排在前十的衛視合作,會增加青海衛視的曝光度,這不僅僅是從項目本身去衡量的。」張祖坤說。

貴州衛視也表態,願意和所有衛視合作,但與一線衛視合作的可能性很小,關恆焱表示「想做大就得做獨家,一線衛視生存狀態比較好,不會做聯合的事情。」

目前出現的聯播是雙星拼播,未來是否會出現三星、四星,業內人士對此並不樂觀。兩家衛視共同投資能分擔一部分風險,從資本運營的層面來看,參與方越多越能降低風險。但一個項目的執行需要有價值認同和純粹性,兩家尚好協調,三四家聯合,雖然籌集的資金更多,但每一家平台的訴求不同,如何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將成為合作的最大難點。有業內人士指出:「電視劇的聯播都要考慮人群和頻道氣質,何況綜藝節目。」

一線衛視的反應

【湖南衛視】

總編室推廣部主任湯集安

「對於這樣的創新模式,希望能夠取得成功,但湖南衛視絕不會嘗試。湖南衛視的團隊各有特色,四個季度的節目都由自家團隊承製,堅持自主創新。」

【江蘇衛視】

總編室主任劉原

「衛視聯播綜藝節目符合市場規律,不是所有的衛視都有優秀的團隊,大型節目對財力和人力都有很高要求。聯播綜藝節目不會對一線衛視造成壓力,江蘇衛視不會與其他衛視聯播。」

【東方衛視中心】

副總監鮑曉群

「這是個信號,一線和二三線衛視的差距加大,兩極化越來越明顯。凡事有利有弊,綜藝聯播會催生很多新的節目形態,現在的節目類型太少,要麼娛樂,要麼非娛,聯播綜藝逼著一線衛視去探索新的節目形態,比如系列劇、欄目劇、紀實類的真人秀,用綜藝的手段表現社會問題。東方衛視不可能和別家合作,無論是引進模式還是自創節目一定是「獨家」,以自主原創為主,這是很清晰的。」

【浙江衛視】

節目中心副主任陳偉

「浙江衛視內部並沒有正式討論過這個現象,我認為跟電視劇賣兩家的情況一樣,這是種市場行為。這種行為除了兩家衛視都對這個節目有興趣外,還要求合作平台的受眾構成和平台理念比較相似,這樣的情況在一線平台發生的幾率比較小。一線衛視之所以成為一線衛視,是因為它的定位具有獨到性,各自有不同的定位,擁有不同的收視人群。除非是涵蓋面特別廣的節目,否則一線衛視拼播的可能性很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8

台灣綜藝陷入窘境:台灣綜藝人能否在內地成功掘金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9/144514.html

每週五晚,當你沉迷於《中國好聲音》的導師競猜遊戲和《爸爸去哪兒》的星爸萌娃時,是否還會想起,當年苦苦等著《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網絡更新的自己?你以為僅僅是內地觀眾大力追捧《爸爸》《好聲音》這兩檔節目?其實台灣中天電視台,早已引進節目版權,並掀起了島內收視風暴。

台灣已故知名藝人高凌風曾斷言「大陸綜藝至少落後台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兩地電視人的共識。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兩者之間,已悄然經歷了一場身份轉換。

本期《貴圈》,騰訊娛樂記者採訪《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的製片人,台灣娛樂圈資深媒體人,以及十餘位台灣本土觀眾,帶領大家看一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綜藝節目穩步不前,甚至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說「台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這評價一點也不誇張。在過去的十年裡,幾乎每個大學生寢室,都出現過全舍圍觀《我猜》、《康熙》、《大悶鍋》的盛況。相對於內地綜藝節目「寓教於樂」的死板外衣,台灣綜藝寬鬆的尺度、有趣的話題都讓人欲罷不能。時至今日,很多內地年輕人都能像模像樣地模仿幾句台灣方言,會唱幾句閩南語歌曲,這皆因中台灣綜藝的毒太深。

《康熙來了》讓內地觀眾重塑三觀

那些年,《康熙來了》帶著一股「痞氣十足」的台灣綜藝范兒,橫掃兩岸同類訪談節目。小S憑藉大膽的作風和火辣的身材,將當年吳宗憲身邊那個戴牙套的小配角形象抹得乾乾淨淨。而蔡康永的身上則混合著書卷氣與世俗感,時而貼心感人,時而語帶譏諷。悶騷男與豪放女的配搭形成了強大氣場,令《康熙》長久以來牢牢佔據台灣綜藝收視頭名,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

看到小S的奔放表演後,內地觀眾彷彿一夜間被刷新了三觀,明白了什麼叫做「解放天性」:女生們吐槽小S這個瘋婆娘居然大膽地問連戰「內褲是什麼顏色」,男生們則幻想被她坐大腿的不是馬英九而是自己。

那時的江湖,吳宗憲還是綜藝「一哥」,手裡曾經握有超過十檔的節目,《我猜》是他主持最久、呼聲最高的一檔。在那個舞台上,先後走出了大小S、阿雅 、楊丞琳等眾多女藝人,SHE、侯佩岑、蝴蝶姐姐等也先後為其站過台。

就在內地綜藝節目還在玩明星搶答、互動遊戲的時候,《我猜》就已經走上了惡搞、整蠱藝人的無厘頭道路。為博收視率,節目組讓明星「醜態畢露」的手段一招高過一招,當場激吻、吃兔子大便等聳人聽聞的環節層出不窮……明星礙於節目收視,只得照單全收,完全放下自己偶像的包袱。

台灣腔成內地主持人「標配」

那時候的網絡版權概念還不完善,各種下載網站成為了台灣綜藝向內地傳輸的主要渠道。在頗受大學生歡迎的「5Q地帶」上,《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內地的電視人也將目光對準他們,希望可以從中取經。

只不過,內地節目的尺度始終無法像台灣綜藝節目那樣開放,內容照搬不成,腔調卻可以無限靠近。曾幾何時,又嗲又軟的台灣腔竟一度成為內地女主持人的必備技能。彼時還是湖南台綜藝一姐的李湘,就曾因為在台上過度使用「港台腔」,而被廣電總局當做反面教材。

《我猜》第一次被叫停,可視為台灣綜藝節目走下坡的分水嶺。吳宗憲的主持風格老化,阿雅國外留學,楊丞琳又難成氣候,《我猜》收視率一度低到0.5,令製作單位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利菁等綜藝老將也有節目停播,台灣綜藝圈「三王一後」(張菲、張小燕、胡瓜和吳宗憲)時代終結。此後,隨著大批人才的北上撈金,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綜藝圈已「崩塌」大半。

新節目收視不好馬上被砍

除了《康熙》,觀眾還能數得上名字的台灣綜藝節目已經寥寥無幾。曾在《康熙》和《國光幫幫忙》兩檔節目做過製片人的陳冠廷,目前正在跟內地洽談合作。在接受騰訊娛樂記者採訪時,他的情緒並不高,他認為台灣綜藝節目的沒落,除了老節目創新少之外,更大的挑戰是,如何避免新節目的「見光死」。

在台灣目前的綜藝環境中,新節目沒有收視就被砍掉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管是吳宗憲還是胡瓜,電視台都不賣面子。製作單位似乎也無法給觀眾足夠的時間,去和一檔新節目培養感情,往往觀眾還沒回過神來

陳冠廷用胡瓜主持的《金頭腦》向我們舉例:「這節目你們可能連名字都沒聽說過,是胡瓜跟一位新人主持的,節目非常好,是我們很喜歡的益智類型,它還得到了金鐘獎的最佳節目獎。但是由於收視不佳,做了一年半就停了。」

而一度很火的《全民大悶鍋》,因為總涉及政治因素,已經被停播、復播、改版很多次了,「我知道的就有四、五次,這樣很傷節目元氣的」,陳冠廷無奈的表示。

老節目形態不變沒創新

與此同時,老節目缺乏創新已經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現狀了。十年前的製作環境與現在有著天壤之別,曾任《國光幫幫幫》製作人的陳致遠說:「以前的節目預算比現在多很多,你想在飛機前面做開場秀,或者想把四隻老虎運進攝影棚都不是問題。但現在的老節目,都以嘉賓訪談為主,節目預算也只夠你發藝人通告費和製作費,外景都能省就省了。」對此,陳致遠很無奈,他指出這是目前台灣綜藝節目的現狀。

即使像《康熙》這種王牌節目,也要符合「短平快」的特徵,在簡陋的景棚裡做對話,十年如一日,製作單位滿足於這種不多花錢但又性價比高的節目形態。所以,台灣電視一打開,換來換去幾乎都是不變的訪談類節目,枯燥又乏味。

節目內容太雷同 素顏、翻包已做爛

如果認真翻看《康熙》、《小燕有約》、《國光幫》等節目的近年列表就會發現,話題重複也是一大避不開的雷區。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台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

陳冠廷吐槽說:「夫妻吵架基本上每個節目都做過,還有素顏幾乎上過台灣8萬個節目。」他在《國光幫幫忙》任製作的時候,想選題壓力大到失眠,想著如何避開這些被《康熙》做爛了的選題,「別人做過的我們還做,沒有意義啊。如果還是用7年前、8年前的主題,我相信收視率會很慘,觀眾喜歡看新鮮的東西。」

最苦惱的時候,他甚至想出過做「女明星的內褲」的餿主意,但這種尺度很快就被自己推翻,畢竟翻內褲和翻包包是兩回事。

通告藝人一個梗跑遍全台灣

家家都是談話類節目,就算通告藝人再多,也難免同一個梗會出現在不同節目裡。比如寇乃馨和他老公的故事,幾乎是在每一個訪談節目裡都重講一遍。

綜藝節目製作人孫樂欣以節目組沒有及時捕獲對手信息為由,替製作方開脫,但這顯然已經不具說服力。當年hold住姐因為在《大學生了沒》中演出「一秒變格格」而爆紅,迅速在台灣多檔節目中亮相。當沒有新作品出現時,hold住姐的老梗很快被觀眾厭煩,連她自己也自嘲說江郎才盡。現在hold住姐的另一個標籤是《小時代》裡的唐宛如,至於她曾經的輝煌戰績,已很少有人再提起。

「原則上來講是退步的。」孫樂欣這樣總結台灣綜藝節目的創新。陳冠廷則說:「我說一句對台灣綜藝比較負面的話,我覺得台灣綜藝把自己的路做得越來越窄。」

就在今年初《康熙來了》十週年記者會時,小S和蔡康永吐槽該節目已十年未漲製作費,加之知名製作人B2的離職,讓許多人猜測《康熙》是否也將難逃停播命運。再加上內地綜藝節目的興起,主持人和通告咖們紛紛北上撈金,連節目製作人也開始轉型離職,台灣綜藝在人才留守上,已經出現了重大的缺口。

吳宗憲阿雅北上主持 歐弟Ella內地當家

2013年,吳宗憲在台灣主持的《週六大挑戰》由於收視低迷,電視台不再與其續約,至此,吳宗憲在台灣的所有綜藝節目停播。不過,吳宗憲早已在內地鋪下後路,早前曾在陝西衛視主持一檔《週六樂翻天》,客串過山東衛視的《中華達人》、東方衛視的《舞林大會》,去年,還加盟江西衛視《媽媽來了》,與倪萍一同擔任嘉賓評委。

吳宗憲在內地主持的節目雖多,卻始終無法找準屬於其個人的定位,而歐弟則是來到內地才贏得一片天空。當年,在台灣並不如意的歐弟加盟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其獨特的主持風格很快就為他贏得大量內地粉絲。

阿雅繼09年主持了遼寧衛視的《唱遊中國》之後也是一發不可收拾,先後接下多檔節目以及跨年、頒獎禮的主持,有稱其來內地一年便賺得超過千萬新台幣的佣金。不久前在騰訊視頻《你正常嗎?》首秀的Ella也正式以主持身份入駐內地。

電視人壓力大 製作人紛紛轉型離職

台灣綜藝節目始終難留人才,如今,《康熙》製作人B2也離開了。

5月份,傳出B2離職《康熙》轉型戲劇製作人,這給節目粉絲帶來無盡遺憾。在內地觀眾心目中,B2是最為熟悉的製作人。當年正是他接替孫樂欣製作人的位置,帶領《康熙》推開了內地的火爆之門。不少經典節目主題如卸妝、兩性PK、道歉大會、澄清大會,以及近期的誰是遲到王等選題令《康熙》迷津津樂道。騰訊記者此次也打通了B2本人電話,但對方聽到採訪內容是關於綜藝節目後婉拒了採訪,時至今日,B2的心思早已遠離綜藝。

而本文中採訪到的陳冠廷、孫樂欣的身份也在不斷變化,前者離開《國光幫幫忙》有5、6年的時間,同樣轉行為戲劇製作人,而孫樂欣也即將離開《小燕之約》,準備製作自己的節目。

就連這些台灣綜藝界的大佬們也在不斷尋找安身之地,基層工作人員更是可想而知。整個電視行業的不景氣,令電視台的工作已從早年人人羨慕的對象,變成人人想逃離。

「最誇張的是,我們一般編制十二個人的團隊,因為找不來人,然後老同志又離職了,本來要十二個人做的事情現在六個人做,我想其他的綜藝節目製作人也會跟你談到這個狀況,還蠻常見的。」

除了個人發展方向的變化,錢少成了無法留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像一個月只給你1000塊工資,你還會做下去麼?連生活都不夠,更不要說買房子,肯定不會有太多人去投入這個行業,現在的狀況就是這樣。」

陶晶瑩在一次接受騰訊記者採訪時曾說,「你以為我們台灣人到內地做節目就是為了賺錢嗎?我告訴你,不是的!」她提及在去南京錄《最強大腦》飛機上,遇到在另一個內地節目裡做音樂總監的相熟音樂人,對方拉著她飆髒話:「哇靠,內地現在真是不得了,我想要一個交響樂團,就會有一個交響樂團在台上,想呈現的音樂都能做到,太爽了!在台灣,這怎麼可能?」

與內地強大的資源配置相反,台灣綜藝人彷彿回到了小打小敲的作坊式製作模式,每集幾萬塊的製作費用,讓台灣綜藝宛若萬劫不復。

「康熙」製作費十年未漲 「國光幫」不升反降

以時下正在播出的內地綜藝節目《12道鋒味》為例,投入到單集的製作費用超過100萬人民幣(謝霆鋒酬勞以及嘉賓梳化費另計),而目前在台灣最貴的單集製作是《康熙來了》的50萬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10萬元,不含蔡康永、小S酬勞)。其中包含陳漢典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佈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兩者相差10倍之多。

然而這不起眼的10萬塊製作費用,在台灣也已經相當於天價了,如《國光幫幫忙》、《小燕之約》等普通訪談類節目,每集製作費用僅有20-25萬新台幣左右(4-5萬元人民幣)。這一點得到了陳致遠的證實:「大概都在20萬(新台幣,相當於人民幣4萬元),其實現在台灣大部分都是這個數。」

陳冠廷告訴記者,在任職《國光幫幫忙》期間,節目的製作費用不僅沒漲,還曾一度下調。而在陳致遠擔任製作人時,節目製作費僅經歷了一次微調,之後再未動過。

製作費用的缺口,成了懸在台灣綜藝人頭上的一把利劍。在陳致遠的工作中,這份恐慌時時刻刻困擾著他,「會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因為這麼低的製作費,很難再增添什麼新花樣。」

孫樂欣以《小燕之夜》為例,作為一檔訪談類節目,邀請到大牌明星受訪自然是生存之本,然而由於缺錢,這檔每週五期的節目平均一個月才能讓觀眾見一次大牌,「你唯一可以做的是用其他成本來分攤,比如請了某個大牌,花了很多錢,你在下一期就想辦法請一些價位沒有那麼高的明星來平衡預算。」

然而,台灣藝人通告費真的很貴嗎?據記者瞭解,台灣本土藝人通告費其實並不高,如趙正平、沈玉琳等能為節目帶來好效果的通告藝人通常是1-1.5萬新台幣(2000-3000人民幣),而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均為1350元(約280元人民幣),即便團體成員為多人也只是這一份錢。而真正的大明星就不同了,據悉,如邀請金城武,需花費新台幣30萬(約6萬元人民幣),這一「高價」令一直想要邀請他參加《康熙》的B2望而卻步。

內地節目台灣逆襲 好聲音成餐館最愛

台灣綜藝節目曾影響了大批內地觀眾,但如今輪到內地節目在台灣本土逆襲。記者去年在金馬獎採訪期間,曾在許多餐館裡看到正在播放的《好聲音》錄播帶,反覆循環。2013年,《好聲音》正式被台灣中天電視台購買播出,第二季因為有哈林和張惠妹,掀起收視狂潮,首播夜以0.88的好成績打敗同時段的《康熙》(0.77),收視排在第一位。而隨後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著不錯的收視率。

這三檔內地節目在台灣的火爆,引發了台灣人的思考,雖然大家還認不全《我是歌手》第一季裡的內地歌手,但是總決賽裡有楊宗緯,而林志炫又奪亞軍,引發的話題討論已經上升到兩岸政治性高度。

台灣綜藝節目為沒錢而苦惱

在孫樂欣看來,錢的問題令台灣本土綜藝逐漸失去光彩,「最大的阻礙就是在現有的預算裡面你還能做出什麼樣子的節目。舉個例子說,內地的製作單位也好,電視台也好,他們如果覺得國外的形態很好,就可以跟國外買版權。但台灣如果想要買,對不起,沒有錢!沒有辦法買版權,你就沒有辦法跟世界接軌,所以我們永遠只能在現有的狀態下面不停的做做做,沒有什麼成長,只是原地踏步而已,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原地踏步就等於是倒退。」

對於內地綜藝的興起,他們也並非不眼饞,「你得給我錢我才有辦法去學習嘛,沒有錢我也沒有辦法學習的,我看到那個場面我就知道我是沒法學習的,因為那需要很多資金的嘛。」陳致遠滿腔抱負,面對缺錢,只能化作一肚子怨氣。

台灣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沒落?台灣觀眾的態度最具說服力。騰訊娛樂記者此次隨機採訪了十餘位台灣觀眾,他們年齡從19歲到46歲不等,其中即有台灣本土人士,也有在台灣就讀的內地學生。儘管樣本不同,但得到答案卻基本一致,大多數觀眾已經選擇在網站上收看日韓歐美,甚至是內地節目了。市場的飽和,讓台灣綜藝節目很難再引領風騷。

百餘家電視台搶奪收視人群

90年代初期,台灣全島僅有台視、中視與華視三家電視台,由於彼時台灣正經歷經濟騰飛,島民購買力大增,電視台廣告收益頗豐。而隨著93年台灣當局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允許民營力量進入有線電視系統,大量電視台猶如雨後春筍,時至今日,全島共有電視台百餘家,台灣觀眾每月僅需繳納600台幣即可收看所有頻道。

電視台的增多,無疑瓜分廣告收益。陳冠廷透露,在最初電視台行情好的時候,製作人是有權利去外面談時段廣告的,廣告收益可以跟電視台分紅,到後期電視台的收入萎縮,便收回了這一權益,製作方只能拿製作費,廣告部分都回收到台裡面。

孫樂欣說:「我相信99%的工作人員都抱怨市場太小,這本身不是製作方可以改變的狀況,電視台一多,就會出現劣弊驅逐良優的狀態,就是誰的價低誰就可以拿到,因為我要省成本,一定是這樣的。」

視頻網站崛起令本土節目失去競爭力

據調查,台灣本土的觀眾已經沒有再主動追看《康熙》、《國光》等綜藝節目的習慣了,反倒是部分內地學生還會定期更新。但是隨著節目內容的重複性太高,話題越做越無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轉回頭觀看內地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節目了。

而在台灣本土觀眾中,如今最受歡迎的是韓國綜藝,其中提及頻率較高的是《Running man》;內地節目《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也有部分台灣觀眾追捧;更有一部分人表示,如今只在網絡中觀看節目或者劇,家中電視幾乎不打開。

在孫樂欣看來,就像民營電視台的增加勢必會瓜分原來「三大」的費用一樣,人們通過網絡欣賞國外優秀劇目、節目這一收看形式的轉變,也在侵蝕著台灣綜藝的收視率,加上內地綜藝的興起以及在華人地區影響力的上升,台灣綜藝競爭力的下降是很自然的。

在內地綜藝節目教母龍丹妮的眼裡,這一切卻是順理成章,「首先是內地經濟的飛躍,導致了很多基礎的上升,第二個在於文化的包容性。大陸同行在做電視體系的時候越來越開放,視野很寬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

回顧過去這些年做綜藝的變化,龍丹妮對自己及團隊在行業內的地位變化十分感慨:「我自己做綜藝節目的早期,每個禮拜都請台灣製作人飛到湖南來教我們,然後慢慢就變成我們直接跟英國和美國的一流節目製作公司溝通,現在是英國和美國的製作人也飛到中國,跟我們進行一個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台灣綜藝節目仍努力尋求出路

至於台灣的綜藝人,他們也在努力地適應已改變的娛樂方式,已經離開電視台的孫樂欣目前就在籌備為網絡製作的綜藝節目:「電視是一個將會被淘汰的產業,將來大家都不在電視上看電視了,你得去尋求新的,比方說新媒體的市場,我們還是在做製作,只是我們換一個地方製作。」

而已經離開台灣綜藝圈的陳冠廷則堅信,最終做節目的還是人,還是製作團隊,在他看來,博大並不是台灣綜藝的出路:「加入台灣的元素,運用創意,你可能預算低,觀眾也會覺得很好玩,覺得很有趣。」

總結陳詞:

台灣綜藝面臨的困境,並非錢能解決,正如內地綜藝的所面臨的創意疲乏,也並非邀請幾位台灣製作人,購買幾部版權能夠改觀。龍丹妮說:「十幾年了,我們沒有產生非常好的原創節目,這是值得關注和深思的問題。如果未來的十年,我們不能反輸出好的原創,這可能是有問題的。」

一成不變,誰又能保證觀眾會永遠死心塌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79

神州龍芯併購美國AMD,綜藝股份攜手中科院打造中國芯【轉帖】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5830316

 中華網財經$AMD(AMD)$

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投資1160億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資再投資,對外投資規模應該在1400億美元左右。這個數據大約比我國利用外資高出200億美元。這意味著,2014年我國實際對外投資已經超過利用外資的規模,已經成為資本的凈輸出國。在中國的對外投資項目中,最為引人註目的當屬高科技領域里進行的各種並購,來自華爾街的新聞報道,日前由神州龍芯、中芯國際、創投等組成的中國財團擬並購美國AMD,這將是繼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後,中國資本走出去的又一重大事件。

AMD簡介

AMD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公司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和制造各種創新的微處理器、閃存和低功率處理器解決方案,其在CPU市場上的占有率僅次於Intel,堪稱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近年來,AMD在Intel的打壓下屢屢處於市場劣勢,產品市場占有率急劇縮水不足22%,多次陷入財務危機。其2014年經營業績再次表明AMD有陷入財務困境的可能,AMD管理層被迫在全球裁員15%並大幅減少員工福利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新上任的華裔CEO蘇姿豐(LisaSu)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通過並購重組等手段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充分改善AMD目前的困境。

長期的經營不利導致AMD股價持續走低多年,其市值已不足20億美元,甚至不如中國一家普通房地產公司的規模。AMD的困境側面反映了美國IT業的衰落,在本月,IBM裁員8000人以削減10億美元支出,其服務器業務也將賣給中國的聯想集團。

AMD和神州龍芯牽手多年

其實早在2003年12月,為了對抗來自Intel的競爭壓力,AMD和神州龍芯合資設立了研發中心,多年的合作為此次跨國並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長期研究AMD發展趨勢的華爾街專業人士Barnes認為,AMD在財務上的捉襟見肘相對於中國資本在各種項目上動輒數百億的豪爽投資,投入中國資本財團的懷抱無疑將幫助AMD獲得新生。市場人士擔憂這次並購能否順利通過美國政府部門的審批,曾在美國高盛工作多年的投行專家Menuhin表示,這種跨國並購對於華爾街來說司空見慣,2005年5月1日,正是在華爾街投行機構們的協助下,中國聯想耗資23億美元順利收購了IBM的PC業務,對華爾街而言,只要價錢合適,沒有做不成的交易,對AMD和Loongson(龍芯)而言,這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目前正值中國大力發展芯片制造業的產業投資戰略期,神州龍芯並購AMD無疑將整體帶動中國在CPU領域的研發能力。

綜藝股份聯袂中科院,龍芯產業化發展加速

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簡稱神州龍芯),是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和江蘇綜藝股份有限公司(600770)等公司共同投資創辦的,一家專門致力於開發、銷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龍芯系列微處理器芯片以及相應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李國傑院士擔任董事長。

近年來以科研院校為核心的國資系在高科技產業化領域運作頻繁,如中科院旗下中科曙光新近登陸創業板。

公開資料顯示,神州龍芯為中科院控股,綜藝股份持股32%,屬於國資系中科院國有資產背景,而神州龍芯的第二大股東綜藝集團實力雄厚,擅長於產融結合,在資本運作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也非常熟悉海外並購業務。此外,其與清華大學共同投資的綜藝超導在高溫超導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高溫超導產品在4G、衛星通信、量子通信和軍工雷達遙控領域獲得廣泛應用,根據其企業戰略規劃,預計有望在2015年實現IPO。

神州龍芯並購AMD,或將創造海外並購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02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為27億美元,2013年這一數字已增至1078億美元,短短12年時間增長近40倍。同時,我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連續兩年列世界第三位;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6600億美元,列世界第十一位。

我國在對外投資領域的改革邁出大步,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方式,除敏感國家(地區)和敏感行業外,一律改為備案制,大大提高了企業境外投資便利化水平。此外,在加強政府間合作,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推動集群式“走出去”等方面也取得進展。2015年,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張在即,絲路基金也為對外投資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隨著我國進一步推進確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體地位,更多釋放企業境外投資的活力,對外投資還將保持高速增長,神州龍芯並購AMD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海外並購模式,中國“走出去”也將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新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11

中國成全球綜藝模式競技場 本土原創在哪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199.html

中國成全球綜藝模式競技場 本土原創在哪兒?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6-11 21:00:00

超級制作人的靈魂作用,產業經理人的產業鏈的開發和營銷的開發,職業投資人的這種給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的力量,有這樣的三種人,我覺得可以對我們中國的未來娛樂產業將會有更大的推進,優秀的原創綜藝節目才會湧現,而不至於一直依賴從國外照搬別人的模式。

當下,本土綜藝節目熱度空間高漲,然而細數熱門的綜藝,卻沒有發現本土原創的身影,反倒是海外模式在中國本土大放異彩。《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跑男》等韓國模式,《中國好聲音》等歐美模式在中國的走紅使得模式節目成為中國電視行業的“現象”。模式引進豐富了熒屏,提升了電視人的制作水平,但同時也引發了從業者的憂慮。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國的電視節目如何實現“海外引進—本土化改造—自主創新—海外輸出”的轉型升級,是業界必須思考的實際問題,也是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現實路徑。

近日,在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上,由騰訊視頻主辦的分論壇《明天的綜藝節目》對電視節目模式本土原創的困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業內“大佬們”看來,喜歡“拿來主義”,缺乏甚至不願意去原創綜藝節目背後並非我國電視人懶惰,而是太急功近利,同時也存在試錯成本過高的問題。電視行業繼續大膽進行節目模式創新,建立良好的創新機制,此外,在新媒體時代,隨著視頻網站開始嘗試自制綜藝節目,在推動了綜藝節目多元化的同時,也給綜藝節目創新提供了新的試驗田,或將給綜藝節目模式帶來一股新風。

本土原創綜藝陷困境

浙江華策影視集團副總裁、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總裁杜昉表示:“目前熱門的幾檔綜藝節目都是海外的模式,海外熱門的綜藝節目模式都快被中國掏空了,可我一直在想,中國能不能有自己原創的節目模式?”杜昉的困惑代表了國內很大部分綜藝節目從業者的心聲。

短期來看,缺乏原創綜藝節目對中國電視產業並沒有太大影響,但這樣的情況並不可持續。騰訊公司副總裁孫忠懷認為,如果是以節目好壞為導向的話,恐怕是否原創根本不重要。消費者根本不管這個模式是從國外引進的還是本土原創的。消費者只註重一點,我喜不喜歡這個節目。不過,如果我國電視行業的人,未來想要在國際上取得更大的話語權,全部都是引進、模仿、抄襲的肯定不行。只有自己有原創的部分,同時也有引進的部分,這樣才能夠跟別人平等的交易。從國際視野來看也是一個“最大公約數”的“好”能夠長期持續共贏。

事實上,長期以來國外模式,不僅引發了國內各大衛視爭搶海外優秀模式大戰,也推高了節目制作成本,成了給他人做嫁衣。問題是,中國為何缺乏優秀的原創綜藝節目,是我們電視從業者懶惰缺乏創新嗎?

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並不認同懶惰的觀點,過於急功近利才是問題的根源。“表面上看,中國的電視人好像不愛動腦筋,喜歡做模式的搬運工,感覺是很懶惰的一群人,但我卻覺得中國電視人是世界上最勤快、最辛苦的電視人。事實上,本土電視人也有嘗試原創,但完全原創的,收視率、口碑等影響力都能夠做到一線水平的,客觀上說沒有。這個‘沒有’的責任在哪里呢?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里,誰都沒有辦法獨善其身的。從經濟到文化,整個社會被這種急功近利的東西所脅迫著。我覺得中國電視人都有這個理想,都想做完全原創的現象級的模式。為什麽那麽難呢?因為大家都很急躁,這是一個速食的時候,大家都要賺快錢。實際上創新是需要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需要這些來鋪路的。現在一線平臺,可能對於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這樣的一線衛視來說,試錯的成本非常高,時段資源很缺也很寶貴。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勇氣嘗試完全原創的節目對電視臺整個決策層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試錯成本非常高。而二、三線衛視們也不願意做原創。對於他們來說,需要一擊即中的好項目殺出來。所以他們覺得必須要找一個成功的可能性大一點的項目,所以創新在目前的整個國內電視行業氛圍下很難做到。”

如何做原創的綜藝節目?

對於如何才能有本土原創的優秀綜藝節目。周冬梅認為,要大家都有創新的一種迫切的心情,然後還要有資本的支持,平臺也要給很多試錯的機會。當這些元素都具備的時候,也是水到渠成的。

事實上,隨著視頻網站的出現,也給綜藝節目市場吹來一股新風,一方面視頻網站給綜藝節目提供了一個試錯成本較低的試驗田,另一方面,有著“BAT”互聯網三巨頭支持的視頻網站也在積極嘗試自制綜藝節目,對於綜藝節目多元化以及創新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騰訊視頻綜藝娛樂運營中心副總監李楊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視頻網站在綜藝節目產業中承擔的角色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僅承擔播出平臺任務,也承擔制作任務,視頻網站正在積極推動與電視臺、節目制作機構三方聯合開發優秀綜藝節目,這對於本土綜藝節目制作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視頻網站可以實現除了廣告之外的其他營收模式,包括視頻網站付費、衍生品售賣等,給綜藝節目帶來更多營收渠道,進一步減少原創綜藝節目試錯成本。

具體到內容制作方面,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夏陳安認為,如果從收視率、點擊量、廣告收入三個指標來衡量一個優秀的綜藝節目,原創的話,成功概率肯定不高。而真正做出一個優秀的原創綜藝節目,必須具備三種人。

首先是超級制作人,目前在中國,超級制作人的價值被低估,目前中國電視產業收入最高的是明星藝人,而在國內引入了很多模式的韓國,其制作人的收入是高於藝人的。如果未來要做一個現象級的節目,一定首先考慮超級制作人的收入。在我看來,這個“收入”不應該低於八位數。

其次是產品經理。以《奔跑吧,兄弟》為例,“跑男”節目的延伸產業鏈,夏陳安認為沒有做好。“跑男”很多東西沒有開發出來,比如:“跑男”遊戲在市面上並未引起多大的反映。“跑男”的衣服、帽子也沒有成為當下流行款。這些都是需要產品經理人去推進的事情。

最後,優秀的原創綜藝節目需要職業投資人。夏陳安認為:“職業投資人並不是有錢就好,關鍵是得了解行業,得有戰略規劃,能對超級制作人進行揚長避短的工作。能夠提供不光是資金上的支持,還有其它資源上的配合。比如:華人文化基金的黎瑞剛,很多業內人士跟他談合作的時候,都認為他非常懂行,懂得文化作品,懂得尊重這些年輕的制作人。所以優秀的職業投資人不僅能夠吸納人才,也能夠有自己的戰略布局,但中國這樣的職業投資人太少,我覺得缺乏遠見,更在乎眼下的利益,恨不得弄眼下的爆款,馬上就能變現,馬上就能投資並購等等。”

夏陳安表示,上述三個人中,超級制作人的靈魂作用,產業經理人的產業鏈的開發和營銷的開發,職業投資人的這種給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的力量,有這樣的三種人,我覺得可以對我們中國的未來娛樂產業將會有更大的推進,優秀的原創綜藝節目才會湧現,而不至於一直依賴從國外照搬別人的模式。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38

綜藝真人秀勢不可擋,互聯網公司成廣告大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13/150973.shtml

玖富

電商:蘇寧、天貓、唯品、聚美、貝貝,電商已成廣告大戶

在近期的熱播真人秀節目中,電商的身影越來越多,錢多就砸冠名、特約,錢少就買插播廣告。蘇寧易購超市頻道特約的第二季《奔跑吧,兄弟》剛剛結束,天貓國際冠名的《極限挑戰》就已成為熱播節目,而這邊《爸爸去哪兒3》的首播,又在插播廣告中出現了唯品會、聚美優品、貝貝網等垂直電商,電商企業已名副其實地成為近期真人秀節目的廣告大戶。

時間再往前些,去年的《一路上有你》、《女神的新衣》等節目也都有電商公司參與。哦對了,近期葉璇爆料《女神的新衣》節目造假引起不小風波,並再次把這檔號稱“顛覆傳統娛樂節目”的節目打回原型,制片方所謂的“每1點的收視率能撬動的商業價值是幾個億”,實際結果不僅無法為電商帶來銷量轉化之外,原來連節目過程也是註水的。看看近期的真人秀電商廣告,都老老實實地按傳統的遊戲規則,某些公司想象中即看即買的電視購物恐怕還要等幾年,此外,是不是還得問問廣電總局行不行,搞不好哪天就被閹了。

在線旅遊:同程、途牛、阿里去啊,燒錢互撕,依賴廣告

《爸3》中同程的亮相讓不少人想到了途牛,近期的《花兒與少年》、《為她而戰》、《極速前進》等不少真人秀節目中都有途牛的身影,這對同門對頭去年在業務上結下了梁子,如今戰火已蔓延至電視節目的廣告大戰。與途牛的大手筆相比,同程的廣告投入力度顯然還不夠,業界盛傳今年途牛僅電視廣告一項的預算保守估計就在2億-3億元之間,並被指已患廣告依賴癥。

除了同程、途牛,阿里去啊也是蠻拼的。剛剛結束的旅行真人秀節目《前往世界的盡頭》就有不少阿里去啊的廣告,節目植入的程度都已被調侃成“國內首檔電視直銷旅遊節目”,可見阿里去啊也確實挺拼的。這檔節目是繼《女神的新衣》之後,阿里與藍色火焰又一次合作,並再一次試圖通過娛樂節目直接促成網絡消費。看來阿里與藍色火焰在電商購物消費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了,合作的兩檔節目除了不靠譜就是沒有收視率,坑爹不可怕,坑隊友才可怕。

互聯網金融:悟空理財、娛樂寶,投廣告賣理財跨界營銷

互聯網金融行業熱度持續上升,免不了會有企業跳出來打廣告搏出位,在《爸3》的中插廣告招標時,玖富旗下的悟空理財壕擲3800萬搶下首播中插廣告的末尾廣告位,做互聯網金融的都這麽壕?可能是搞金融的腦子都太好使了,玖富為悟空理財砸下去3800萬的目的除了做人氣塑造權威形象外,還計劃通過搖一搖互動廣告收點“投資”回來,說的直白一點,這是打算一邊投廣告一邊賣理財產品麽?城會玩呀!

無獨有偶,不只是玖富會玩,螞蟻金融旗下的娛樂寶也會玩,其在《前往世界的盡頭》中出售眾籌權益產品,每份100元,每人限購一份,第一期1億元在節目首播當天賣空。真的售空了?反正官方對外是這麽傳播的,真相如何沒準等到明年就會有人出來爆料了。當然,互聯網金融通過投放電視廣告帶動銷量的方式還是蠻有意思的,與電商、旅遊相比,理財產品購買路徑相對較短,用戶只需要選擇對收益滿不滿意、信不信任平臺即可做出投資決定,而娛樂寶有支付寶做品牌背書,能有觀眾認購還是可信的。

其他:趕集網、陌陌等,有閑錢了也要刷點存在感

市場普遍對《爸3》的表現期待蠻大的,不然也不會有11.7億那麽高的廣告營收,所以來湊熱鬧的互聯網公司可不少,有點閑錢的都來買條中插硬廣刷刷存在感,除了同程、玖富、唯品會、聚美、貝貝外,趕集網、陌陌、優信二手車也都買了一條兩條的中插廣告湊湊熱鬧。

趕集與58合並之後終於得以解放,這下可有閑錢來投放點節目廣告了,雖然不如以前那般豪氣了,但買兩條硬廣的錢還是有的,對於分類信息網站而言,有必要在《爸爸去哪兒》這類大眾節目上刷出存在感。陌陌成功上市之後也不缺錢了,而且還已實現季度盈利,近期甚至有錢私有化,既然不差錢,在如今轉型關鍵期,廣告就是必不可少的。優信二手車?前不久號稱拿了百度領投的1.7億美元融資,有錢了嘛,就得多打廣告。

互聯網公司們已經喜歡上了投放電視真人秀廣告,紛紛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各個熱播節目當中,這只是近期熱播節目中的幾家互聯網公司,要是在往前看,《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熱播節目也不乏互聯網公司的身影。如今,不投兩檔電視真人秀廣告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主流互聯網公司,什麽是主流?要麽能賺錢,要麽能拿投資,不然哪有那個資金實力在熱播電視真人秀上投廣告啊,少則千萬,多則上億的廣告投放強度,沒點實力還真吃不消。  

本文作者王利陽,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和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36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524/156037.shtml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綜藝行業中小型公司大洗牌:裸奔、轉行、租不起房…

電視綜藝節目更大的想象空間在於版權的運營,變“內容產品為版權資源”。

黑馬說

隨著制播分離的發展和成熟,平臺不再是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源,反而讓中小型綜藝公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在資本的促進下,未來綜藝節目市場將出現比較明顯的整合,能全產業、跨領域運營綜藝節目的企業或將成為市場的領軍者,而中小企業則需要在產業鏈條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被市場拋棄。

作者|吳麗仟   編輯|吳立湘

“現在大家的生意挺不好做的,很多綜藝公司轉型得不好,可能就沒了。”

如果不是好幾個月沒有接到項目整包的活,可能這位做了十幾年的資深制片人不會說出以上的話。

最近,安徽衛視一檔喜劇類脫口秀節目《來了就笑吧》冠名裸奔,引起了小娛的註意。雖說今年安徽衛視整體排名有所提升,節目也不乏人氣嘉賓,但最後播了9期依舊沒有金主跟進。據了解,這個項目投資近5千萬左右,它背後的制作公司世熙傳媒,繼去年《音樂大師課》第一季後,再次裸奔。同時,該公司的副總裁謝鎮鴻也被曝離職,現已加盟360影視擔任副總裁。

k11.webp

作為一家以模式起家的老牌制作公司,世熙從2006年開始轉型做節目,十年來積累了不少電視臺資源,但一直沒做出什麽代表作。令人憂傷的是,隨著制播分離的發展和成熟,平臺不再是公司賴以生存的資源,反而讓這些中型公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而整個行業背後,很多公司或多或少存在盈利模式單一,明星資源、廣告資源薄弱,沒有核心競爭力、不擅長有效整合資源等問題。

因此,一不小心成了炮灰、被動轉型、轉型失敗的中小型綜藝公司,其實一抓一大把

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元純傳媒”嗎?這家公司成立於2003年,原本在紀錄片領域發展較好。但2015年以來,它大舉進軍綜藝市場,先是因北京衛視的《造夢者》收視率達不到對賭而賠了不少錢。後來,該司又接到一檔大型戶外節目《星廚集結號》,但因為運營不到位,還沒播出就夭折了。經小娛查資料,這家公司目前轉型做起了網劇。

甚至,還聽說有某家制作過山東衛視的節目的公司,近期已經因付不起房租,從東三環搬到了遠在東六環的同行處“借住”。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市面上已經積累了幾千家制作公司。但包括幾十家省級衛視、六大視頻網站在內,總共也只有幾十家平臺能接納它們。也就是說,大家處在僧多肉少、集體混戰的局面。更何況,現在電視臺為了圖省事,恨不得讓社會公司加資本、找廣告、拼模式、堆制作、搶明星、拱營銷,幾乎所有環節都社會公司包辦,而他們只想靠著出租頻道資源變現。 

但就算在這種局面下,仍有大量新公司挾資本以令諸侯,將中小型公司封殺殆盡:沒有冠名沒關系,歡樂傳媒就先以《歡樂喜劇人1》的裸奔換來了今年“歡樂系”綜藝的全面開花;沒有制作沒關系,藍色火焰就能通過兼並團隊(挖角韓國PD金榮希等)來插足湖南、北京等大衛視;沒有資金更沒關系,謝滌葵、易驊、岑俊義等團隊都早已被資本盯上,估出了體制內不敢想的天價……

或許我們真應好好停下思考,究竟什麽樣的公司會面臨出局,什麽樣的公司能成功上位,哪些綜藝公司值得投資,未來會否出現一些龍頭企業? 

哪些小船變巨輪?搭上資本的快車道就能揚帆起航?

首先,不管是電視臺或視頻網站,都大有瘋狂圈地的跡象。通過分析這些搶手的公司發現,現在從小船變巨輪,順利揚帆起航的公司,都是掌握了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以此撬動其他資源、開拓其他盈利模式的公司,主要分為四類。

第一,以平臺為驅動力。 

這里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以燦星、遠景影視為代表,都是脫離了體制的制作團隊出來創業後,連續生產出現象級IP的公司。不僅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同時也都在觸電網綜。第二種以浙江衛視的藍巨星、東方衛視的東方娛樂傳媒為代表,從屬於體制內、又從體制內衍生出來的社會公司,除了做網絡綜藝節目,後者還公布了與愛奇藝合作電影、網劇的計劃。

k12.webp

第二,以上市公司、廣告公司、客戶資源為驅動力。

以千足傳媒為例,在被上市公司上海新文化100%收購後,溢價150倍。據小娛觀察,現在千足在網絡綜藝這塊,《拜托了冰箱》成績不錯,但可能還是缺少了一檔現象級的電視綜藝。所以接下來,它與江蘇衛視合作的《戰鬥吧男神》、與東方衛視的《加油美少女》,應該都會朝這個方向發力。”

第三,從純制作段切入。

即憑借以往現象級代表作或制作實力撬動其他資源,以謝滌葵、易驊、岑俊義等為代表。

第四,以明星資源為驅動力。

現在不少經紀公司,往往以提供藝人資源為主要方式,切入這塊市場。像藍天下,一開始通過與英皇合作《十二道鋒味》,以1億多的投入,獲得了近5億的廣告收入。在打響名氣、積攢口碑後,又成功撬動其他藝人資源,打造出《來吧冠軍》,公司定位就是“做垂直領域的爆款”。

總的來說,綜藝市場的核心資源主要在集中在明星資源、廣告資源、或制作實力等方面。 

值得註意的是,幾乎所有想發展成綜合性公司的人,都在試圖擺脫“主要依賴廣告客戶活”的方式,在有意識地建設其他商業模式,如燦星發展了自己的經紀公司—夢想強音;東方衛視打造出自己的全媒體內容提供平臺後,已經把觸角觸及網劇、電影等熱門領域。用業內某資深人士的話說,“這就是審時度勢,順風而上啊,因為最後的結果還是要上市的,這是為自己規避風險的方式,也是企業成長最大的加速器。” 

為什麽部分制作公司的小船“說翻就翻”?

綜上,越來越多影視公司、廣告公司、藝人經紀公司,都在通過收購、投資優質的制作公司等方式進入這個市場。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拉高綜藝制作的門檻,提高市場集中度,同時加速淘汰一批沒特色、沒實力、沒背景的中小型公司。 

目前正在創業的資深導演、亞歌文化副總裁唐健告訴小娛:“現在隨便做一檔小成本的素人類節目,沒有投入任何明星,投入都可能高達上千萬。”而這一點,不少小公司深有體會,“除了你們看得見的硬成本,還有給員工發的工資、辦的保險公積金,辦公室租賃的費用、水電費等等,很多時候甚至連衛生紙、垃圾袋都要算得一清二楚。”

“沒有強大的、足夠的流動資金,往往是最讓公司頭痛的事兒。”在資深制片人小A看來:“很多公司本質就是一個小團隊,擅長的領域往往比較單一。但現在很多項目,必須要加入更適合的導演或團隊進來,或者要買一些好一點、貴一點的道具什麽的。但如果事先沒計劃好,或者你花不起這筆錢,你就沒法加強團隊力量,最後的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這會讓公司進入一個不太好的循環。”

 “被拖款也往往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據某電視臺廣告中心員工透露:“只要是稍微大一點的平臺,不管是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拖款是常有的事兒”。以電視臺為例,作為國有企業審批流程相對複雜、繁瑣,可能你賠錢做了節目,但會很久都拿不到錢。一個非常勵誌的例子,是歡樂傳媒做《歡樂喜劇人》,第一季沒有冠名賠了錢但積累了口碑,到了第二季,全面爆發,對東方衛視、歡樂傳媒,都是雙贏的效果。但你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有這麽多資金撐腰。

“如果你選擇先賠錢做節目,寄托於播出時吸引到廣告商,是非常危險的事兒。運氣不好的話,很可能連維持公司的日常運轉都保證不了。”對此,業內專家B表示。

那中小公司究竟該怎麽轉型呢?

在資本的促進下,未來綜藝節目市場將出現比較明顯的整合趨勢,表現為廣告公司入股制作公司,影視上市公司收購制作公司、廣告公司、營銷公司等。除廣告收益外,電視綜藝節目更大的想象空間在於版權的運營,變“內容產品為版權資源”,圍繞一個創新版權資源開發包括電影、動漫、出版物、新媒體等多種產品,延伸產業鏈。能全產業、跨領域運營綜藝節目的企業或將成為市場的領軍者;而中小企業則需要在產業鏈條上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不被市場拋棄。

此前,華策副總裁、負責綜藝的杜昉曾公開表示,在整個綜藝節目制作工業化過程中必須有的公司,比如專職攝像的、後期的、甚至是包裝的公司,只要有實力就能活得很好。而圍繞綜藝版權資源的創造、開發、整合與營銷,也將有一批專業公司脫穎而出。

360截圖20160524140929440_副本

綜藝 洗牌 轉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471

從搜狐出來,他們想做綜藝直播平臺,已拿3000萬天使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576.shtml

從搜狐出來,他們想做綜藝直播平臺,已拿3000萬天使融資
吳丹 吳丹

從搜狐出來,他們想做綜藝直播平臺,已拿3000萬天使融資

米熊科技創始人認為,其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將會為直播內容做出定制化的互動模塊。

i黑馬訊 (綜合報道)6月15日消息,定位“垂直類綜藝直播平臺”的米熊科技宣布其在今年5月完成了3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資方是唐人影視。米熊科技創始人曾雄傑認為,其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將會為直播內容做出定制化的互動模塊。

“在未來的直播綜藝中,假設胡歌需要選一件道具才能通過某個關卡,該道具的選擇是需要跟觀眾互動才能完成的,那現在的直播產品該怎麽去完成這樣的互動?” 曾雄傑問某媒體記者。話語中也體現了,這就是他們參與競爭的機會所在。他認為目前的直播產品中,彈幕和刷禮物的方式滿足不了這種場景的需求。

對此,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為直播做定制化的互動模塊,讓觀眾介入到生產端。他們的設想是,觀眾使用了他們的互動模塊後,這些產生的新信息會嵌入到直播的視頻內容之中,實現和播主的深度互動,並影響直播內容。

曾雄傑向媒體透露,他們的新產品將於今年第三季度底上線。第一批內容主要由他們策劃。

據介紹,米熊創始團隊不少人來自搜狐。創始人曾雄傑是前搜狐移動視頻總經理,內容合夥人張少玲則是前搜狐娛樂、視頻總編輯,CTO是前搜狐視頻會員業務總經理等。

直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57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96.shtml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通過梳理2016年表現最賺錢的綜藝,我們發現了不少現象。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ID: 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吳麗仟

說明:

這是由廣告費、收視率、點擊量、微博話題量、百度指數、豆瓣評分、潛在價值7個維度構成的評分體系,每個維度都以這些節目中最高的那個為1分,其他節目是這個節目的百分之多少就是相應的分數,最後加起來滿7分,再轉化成10分制。

2016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

《跑男》收視率跌破4%,但2017仍要漲價?

酣戰一年,2016年省級衛視收視率TOP10塵埃落定:

湖南衛視以0.306%的成績繼續領跑,浙江衛視拿到了0.297%,以微弱的優勢超過0.292%的東方衛視。江蘇第四、北京第五。另外在二線衛視方面,安徽衛視超過山東,沖到了第六。

e82a824b01bfa3801bae95d3a974d9c9

(以上數據為CSM52城市全天收視率)

事實上,對衛視而言,收視高低直接決定吸金能力。2017年,在新的臺網關系下,大劇越來越貴,不少衛視都在燒錢搶大IP劇、培育市場。綜藝將越發成為平臺最依賴的收入來源。

小娛曾做過盤點,衛視表面風光,但日常節目都是小打小鬧、不太掙錢,多要靠大IP養活。

通過梳理2016年表現最賺錢的綜藝,我們發現了不少現象。

1、綜三代或以上頹勢初顯,但勝在體量。《跑男4》平均收視率尚未破4%,《中國新歌聲》更是跌破3%,但它們在2017年卻依舊任性漲價、且有人買單。比如《歌聲2》招標會上OPPO號稱5億拿下冠名。

3b43af2b2096eedd5cb1f3fb701cf78c

2、綜二代表現優秀。除《全員加速中2》跌出預期、續集被叫停外,《極限挑戰2》、《歡樂喜劇人2》等繼續沖高,《真正男子漢2》、《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實現逆襲,部分節目的第三季已被vivo、金立等金主提前鎖定。

3、新節目過度依賴明星多撲街,比如《娜就這麽說》、《我們戰鬥吧》等,它們都不再做續集。不過,雖然《王牌對王牌》口碑也欠佳,但或許因流量高、模式簡單、可持續性、招商過關等原因將迎下一季,王祖藍、王源,宋茜將加盟,姑且期待這類節目能在制作上發力。

4、跨界、星素結合成關鍵詞。《喜劇總動員》被稱作3.0版的《歡樂喜劇人》,玩的是演員跨界的套路;而北京衛視則連續推出了《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2017年它還要做《跨界冰雪王》,是有意將“跨界”這一品牌上深耕到底的。另一方面,以《我想和你唱》、《天籟之戰》、《夢想的聲音》等為代表的3.0版音樂類型,在星素結合上玩的越來越6,後期看漲。“星素結合”口號喊了很多年,希望它成為2017年新的一極。

5、政策因素成為定時炸彈。先從今年2月的“限童令”說起,湖南的《爸爸去哪兒》轉網,浙江的《爸爸回來了》幹脆停掉,且2017年只有深圳衛視《閃亮的爸爸》一檔節目能上星。再說“限韓令”、“限選令”等,先是《蓋世英雄》等節目韓星被馬賽克,再是《來吧說做就做》延播、陷入漫長等待期,聯想到《我是歌手5》被迫改名為《歌手》、挪檔到22:30…2016年,被稱為史上限令最多、變數最大的一年,再大的IP,遇到堅硬的限令也變得脆弱。

綜上,2016年並未推出新的現象級節目,但不少優質綜2代、新節目已經冒出尖尖角。據小娛調查,像《全員加速中》很吸金、但成本高、口碑堪憂,像《歡樂喜劇人2》這種平均收視2.6%排名全國第三的,吸金能力卻遠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總冠只有幾千萬(第三季肯定是漲了)。而像《我們相愛吧》那種吸金力、收視率處於中等水平的,但卻為平臺帶來隱性的品牌效應、美譽。所以,當我們決定評選2016年最具商業價值榜單時,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坐標體系。

具體來說,這是由創收金額、收視率、網播量、微博熱度、百度指數、平臺效應、創收潛力七個維度構成的評分體系,每個維度都以這些節目中最高的那個為1分,其他節目是這個節目的百分之多少就得相應的分數,最後加起來滿分七分,再轉換成10分制。

最終榜單如下:

微信截圖_20170117102154

誠然,這個榜單並非絕對精準,但我們在努力靠近真實,並始終強調它背後的啟示意義。

“綜N代”:不管收視高低,廣告全面漲價

根據上圖,前九名全都是“綜N代”。它分為很多種類型。

1、綜N代(以上)

毫無疑問,2016年《跑男4》、《中國新歌聲》收視、網播排前二,吸金能力也一樣。

但是,前者的平均收視率從4.5%,跌到了3.5%;後者從4.4%跌至2.8%。

雖說“富不過三”、收視下滑,但你知道它們在2017年都漲價了嗎?買單的金主都瘋了?

4bf0ce10a710566d54557a1128e3d4f5

其實不然,原因有三。

第一,觀眾已經養成收視習慣,用戶基數大、品牌曝光度有保障。

第二,制作方可能會提出加強明星陣容、加大創新力度的承諾,或者雙方簽訂對賭協議。比如《新歌聲2》宣布已經請到陳奕迅、周傑倫加盟,且節目模式將大改。

第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不搶的話可能會被競品搶去,為了保證自己行業領先位置不受威脅、占據市場資源,在新品風險大、註定比不過“綜N代”的情況下,只能搶王牌節目。

293adc6f3549acb5e6f996bd90b8fb45

有趣的是,《我是歌手4》、《快樂大本營》、《最強大腦3》還分別代表了一個潮流。《歌手》開創了歌手真正PK音樂的先河;《快本》代表了中國最早、最悠久的一個現象級節目,請明星不需要花錢,成本極低、招商省力、收入7億+,且穩坐了2016年節目關註度第一的位置;至於《最強大腦》,作為第一檔現象級素人真人秀,捧紅了能人,也帶火了腦力教育。

8afe58656cef40ccc1a59d5072bffa33

4a08b6999605cdf9d3c71765b378dfe7

167e93e1f4b0751d58e9aa8292130111

綜上,商業價值最高的節目從來不是跟隨者,更多都在扮演真正引領、開先河的角色。

2、綜2代

令人欣喜的是,有四檔“綜2代”也登上了榜單。

它們分別是《極限挑戰2》、《我們來了》、《我們相愛吧》、《蒙面唱將猜猜猜》。

c9f827ddda782e124a800778f7c11a05

上述節目分別代表了年輕人喜歡的一種類型,比如極挑造CP、造話題很厲害;比如《我們來了》、《我們相愛吧》,深受年輕的女性觀眾喜愛,後者被成為“年輕人的戀愛教程”;至於《蒙面唱將猜猜猜》,大概是2016年最大的一匹黑馬。

f55c4511799d2ad4d3b3574970e5c698

2cfea259d98d35540836e58be7a58d00

不過,小娛認為整個“綜2代”的現象,背後可以捕捉到有趣現象,如金主的選擇套路。

3e534e60e65e7c70903c6b990becf15a

先從2016年湖南最受關註的《全員加速中》說起。

雖然第一季是洪濤最愛的節目之一,但不到0.9%還是有失湖南的水準和臉面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金主蒙牛純甄竟不離不棄呢?我們發現,首先,《全員加速中》的網絡播放量超24億排全國第六,關註度排全國第三,在年輕人中的討論度是夠的。其次,聽說蒙牛內部曾做過調查,認為《全員》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高、植入效果好,且促進了其線下銷售。不過,第二季收視上來了點、口碑卻跌了,事後湖南衛視臺長張華立直言這是自己批評得最厲害的節目,它們通過這個節目得到的教訓是:“湖南永遠都不能跟風,跟風就是死路一條。”

這或許是諸多綜2代里少數沒能做第三季的。通過上述表格,不能發現:

1、很多金主通常從節目第一季跟到了第二季。如《我們來了》、《一路上有你》、《極挑》,為何不繼續往下做?一來,跟金主預算、不同產品的營銷策略不同有關。二來,節目能做到第三季通常是反響良好的節目,續集漲價有的金主接受不了,有的被更有錢的金主搶去。

2、絕對大多金主都懂精準投放的道理。比如OPPO冠名聚焦在女星身上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我們來了》,針對的就是女性受眾;再比如春紀冠名《我們相愛吧2》,就派來了春紀品牌代言人周冬雨上節目,以此實現品牌宣傳、軟性植入效益最大化。

560ba76de956bc0d788c57d76179a696

當然,整個2016年還是有不少被動投放的案例。舉個例子,有強勢的平臺方可能會采取“你想冠名1,必須先贊助2”的捆綁式售賣法;還有金主霸霸有關部門想適時完成企業KPI、強行冠名某調性不搭節目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不過,總的來說,綜N代始終是金主們率先搶奪的資源。比如江蘇就直接喊出了“優質變爆款”的口號。這批綜2代里誰真的突破重圍,想想還有點小期待呢~

新節目:喜劇、音樂類表現亮眼,有爆款潛質

最後說第十名,唯一上榜的新節目——《喜劇總動員》。

這檔含著金鑰匙出生、在《歡樂喜劇人》喜劇演員+制作團隊的基礎上,再加劉濤、蔣欣、李晨等熱門明星加持的節目,最終獲得了平均收視率破2%的成績,網絡播放量破29億。

9361af039a42e52ee7c6fea8178d43d5

當然,另一方面,金星主持的《今夜百樂門》的品相也不錯,是東方衛視繼《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後又一成功案例,且捧紅了不少素人演員。

目測,2017年將有不少喜劇類的綜2代、新節目快馬加鞭趕來。

有趣的是,在音樂節目方面,四大衛視都推出了不錯的節目。比如源自韓國同一個模式的《天籟之戰》和《夢想的聲音》,前者推出了華晨宇+蘇詩丁這對CP,後者四位老師漸入佳境,且推出了大魔王趙駿。至於湖南衛視的《我想和你唱》,據說是其內部最得意的節目,因為籌備時間短、但效果非常好。再說江蘇,雖然《蓋世音雄》表現不佳,但《蒙面唱將猜猜猜》扳回一局,另外它2017年拿到了四大音樂牌照之一,《更好的未來》等新節目來勢兇猛。

至於戶外類節目,今年浙江衛視連續推出的戶外挑戰類的《24小時》、《我們十七歲》等基本都獲得了廣告商們的青睞,而且因為選中的嘉賓綜藝感都還不錯,像吳磊、尹正、郭富城等人也能玩得開,都攢下了較好的口碑。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都是在《跑男》之後一鼓作氣、在不同季度主推的產品,在招商等方面會變得更加省力,且更容易獲得高收視。

一個比較普遍的規律是,一旦某一類型的節目在一個衛視出現爆款,再推相似類型的節目就會變得容易取得高收視。諸如喜劇、脫口秀之於東方,音樂、戶外挑戰之於浙江,情感、益智科學之於江蘇。雖然後續推出的不一定是爆款,但它最需要發揮的作用是為平臺建立節目類型壁壘,讓其他衛視不容易突破。

原本,馬太效應下資金越來越多的湧向爆款綜藝,“80%的錢湧向了20%的資源”,新節目突圍的難度在變大,但2016年湧現的好節目釋放出一個信號:機會猶在,請一鼓作氣。

綜藝節目 廣告收入 收視習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