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告:中國應盡快啟動延遲退休進程

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今天公布。《報告》顯示,中國人類發展成績顯著,經濟方面尤為突出,包容性有所改善,但社會不平等問題仍然突出。作為對未來中國社會創新領域的舉措之一,《報告》建議中國應盡快啟動延遲退休進程。

《報告》認為,中國是近30多年來在人類發展領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於2011年邁入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行列。收入方面,中國人均GDP達到了7575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健康方面,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了2010年的74.8歲,高於70歲的世界平均預期壽命;教育方面,到2011年,中國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代理駐華代表文藹潔表示,中國在人類發展領域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經濟增長,但其在健康和教育領域的貢獻仍然低於經濟領域。尤其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社會不平等問題逐漸加劇。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收入差距迅速擴大,雖然近6年有所好轉,但2014年的基尼系數仍高達0.469,在全球範圍內也屬於高收入差距水平。中國城鄉間、不同地區間、不同群體間的發展差距逐漸加大,人類發展的包容性正面臨嚴峻挑戰。

《報告》主題為“通過社會創新實現包容性人類發展”,目的是支持中國通過社會政策和公共管理領域的創新來促進人類發展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報告》對未來十年中國通過社會創新促進包容性人類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建議包括:在老年收入保障上,要防止主要依靠國家養老的傾向。在政策設計上,要推進養老保障的制度整合和體系銜接,改進公平性,保障可持續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減貧和再分配為主要目標。具體政策選擇包括調低基本養老金替代率目標,盡快啟動延遲退休進程等。

在教育方面,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特別是探索“適切性”教育,針對多方面社會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願和能力。

在醫療衛生領域,重點解決宏觀效率不高和公平性較差問題,包括建立具有正確激勵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薪酬制度,采取切實措施增強基層吸引力,推進分級醫療,促進醫療保障體系的整合與銜接,建立人人均等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制度。

在減貧和社會救助方面,要積極實施精準扶貧,因人因地施策,註重貧困社區和人口的能力建設,堅持造血式扶貧,避免輸血式扶貧和低保福利化傾向,將低保政策目標回歸為補缺型或兜底型保障。

文藹潔認為,中國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後,盡管在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持續的大量投資降低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但風險依然存在。人口結構變化以及老齡化可能使經濟增長率下降,社會政策的制定急需從“做增量”調整到“調存量”,以使得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具有包容性,進一步降低社會的不平等性,提高中國人類發展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