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要想通的問題 (零和遊戲)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2.html

有網友不認同短炒客只是在對賭的概念, 他認為升市時就一齊贏, 跌市時就一齊輸, 沒有你贏我輸的零和遊戲存在。但細心想清楚一個問題, 他們在市升市跌時, 到底贏什麼、輸什麼呢? 短線操作, 沒有買賣, 有贏輸嗎?

傳媒經常報導, 在大跌市時市場蒸發多少億, 這是真正損失了嗎? 在大升市時市場脹了多少億, 這又是真正賺到了嗎? 想清楚, 跌市蒸發的錢到了哪裡? 升市賺來的錢又從何而來? 升市時所有人的身家都在脹, 誰賠錢出來呢? 錢是從何來呢?

當然想不出來, 因為這只是市價, 沒有實質買賣是沒有意思的, 錢沒有賺到手, 也沒有真的蒸發了, 例如我有件寶物, 沒有人出價一億我是不會賣的, 因此我就說自己有一億身家, 現在這個世界經常跟人家計算身家就是這個意思, 窮人常計身家, 有錢人就只看資產, 每月現金流, 市價升升跌跌從不上心。

到買賣時, 真的做了成交, 大市只是零和, 你出錢我收錢, 大市在短時間內沒有太大經濟變化下, 價值是沒有變化的, 只有長時間下, 經濟成長才把價值帶進市場, 長線投資者就在買這些價值, 不是買人家賠出來的錢, 零和遊戲不是太好玩的, 何況減去手續費及佣金, 只能玩負和遊戲。

道理就好像賽馬, 你永遠不會贏馬會錢的, 他會把所有輸的彩票, 減去盈利及稅收, 才會把餘額賠出, 每隻馬的賠率就是這樣計算, 哪一隻馬跑出, 馬會都一定贏, 你贏的錢就只是輸錢的人口袋裡的錢, 如果你還不知道你正在玩一個負和遊戲, 請盡快離開這個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1

要想破解危局,關鍵問題是要讓企業家利潤更豐富,而不是更少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26p0.html

我在一個博客上看到一段話,現摘錄下來,人家認為應該壓縮資本家利潤,提高工人工資才能解決經濟危機,而我恰恰認為現在最應該做的是提升企業家的利潤,至於工人工資,在提升企業家的利潤之後一段時間自然會提升的。

 

人家原話如下:

 

「你這樣永遠都是死循環的。
投資越多–產品越多–越賣不出去。。
工人工資即工人收入永遠都追不上產品價格的。
只有提高工人工資,壓縮資本家利潤,才可能使更多的工人買得上家電汽車。
關鍵是工人工資和資本家利潤的比例,也就是勞資雙方的分成比例。
現在的問題是勞方的分成比例過低,資本家分成比例過高
而資本家需求已經飽和,勞工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這也就是典型的經濟危機。」

 

我理解他所說的資本家應該是指企業家而不是炒股票,炒房子的人。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現在的關鍵問題是企業主——您所說的資本家越來越不賺錢,所以退出的多,這樣所需僱傭的勞工就少,在青年勞動力減少的情況下勞工都過剩了,我從來沒見過過剩的東西價格還會高,所以勞工的工資漲不上去,勞工工資漲不上去消費就上不去,就產生經濟危機了。

 

所以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鼓勵企業主多多賺錢,只要有賺錢效應,所有人都會衝進去當企業主,當企業主比勞工還多時,勞工完全供不應求,工資才會真的增長,否則 勞工供過於求,工資怎麼可能漲呢?我經常混天涯經濟論壇,在裡一談到創業——即成為企業家,大家就勸他不要創業,先找個工作是正經,並說創業致貧,這樣下 去就又少了企業主,少了工作崗位,多了勞工,豈不更供過於求,過多的東西,價格怎麼漲得上去呢?

 

靠消滅青年勞動力也是一個好方法,不過人都沒有了,要GDP還有用嗎?而且現在青年勞力已經在減少了,但是速度還不夠快(根據統計局數據,1990年出生 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跟不上企業家消亡的速度,所以關鍵問題之一是讓企業家消亡速度慢於人口消亡速度,這才是提高工資的本 質,當然,這樣下去數百年,人口沒了那一切矛盾都解決了,也就無所謂過剩不過剩了,我想,也許這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讓人口數量緩慢上升,跟上世界人口升幅的步伐,同時更快的提升企業家的數量才是解決勞工工資的根本所在。

若大力壓縮企業家利潤,不讓人家賺錢,難道企業家都有病,不賺錢還拚命往裡擠?現在的經濟狀況就是有人想當企業家,但大家都勸說創業致貧。

 

企業家減少,工作崗位減少,勞工減少的速度慢一些,勞動力工資還是漲不上去,所以或者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勞工減少速度更快些也能增長工資。大家看統計局數 字:1990年出生人口2800萬,1999年出生人口1400萬,若1999年出生人口40萬,那1999年出生的工人就只有40萬,企業家減少的速度 不一定有這麼快,這樣工人的工資就會大幅提高了,這種思路計生委估計很願意看到,很快我國人口降到數百萬,那就真的實現目標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92

要想打敗對手 先跟他們多學學吧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zhanlve/235152.html

對初入市場的創業者來說,研究你的競爭對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看看他們的營收怎樣,他們的薪資水平怎樣,他們如何和供應商打交道,以此來判斷你的競爭優勢是什麼,你可以避免哪些錯誤。

可是很多小企業卻不做這樣的功課。「創業者們常有過於自信的傾向,總會低估他們可從競爭對手那裡學到的東西。」華盛頓大學的高級講師Clifford Holekamp說,「競爭對手讓我們有了免費學習的機會,得以看看創業想法落實到實際操作中是怎樣的。」

下面就是一些你該從競爭對手那裡做的功課:

競爭對手的銷售情況

ReverbNation.com的總經理及聯合創始人Jed Carlson說,瞭解競爭對手的收入情況非常重要,這不僅可以使你對自己的項目有更好的預估,還可使你更好地理解潛在的機會、合作夥伴、需求及威脅等。

如果找不到公開數據怎麼辦?可以從貿易集團、分析師及諮詢公司那裡瞭解到關於你所在行業的一些信息。比如,你可以從某個渠道瞭解到整個市場規模大概是10億美元,從另一個渠道知道了某個公司的市場份額是20%。你就可以計算出這個公司的收入大概是2億美元。

對手的薪資待遇水平

有些信息你可以在網上找到:比如,競爭對手付給員工的薪水。蔡斯科技公司的總經理及聯合創始人Jared Franklin 說:「薪水這塊很重要,你們的招聘條件要在行業裡有吸引力才行。如果我沒有做好這些人力資本支出的計劃和預算,我就不可能在短期內招到最優秀的人才。」

招聘網站提供了大量信息,他說,搜素某個地區的某個職位(比如曼哈頓的電器工程師),看看競爭對手的招聘條件。

但那不僅僅是工資,Franklin說,比如說競爭對手提供額外的假期而他們沒有,他們在面試的時候就要跟應聘的人講清楚,為其提供多個選擇。

和業內人士面對面交流

你不能從電腦商得到所有信息,和熟悉行業情況的人士面對面交談很重要。盡你最大可能瞭解競爭對手的信息,不管是從他的客戶那裡、供應商那裡還是僱員那裡。

雖然他們不該和你說太多,但有人在電話裡會有很多話要說,因為他們想獲得認同。他們可能會抱怨或講閒話,比如一個供應商會不喜歡他客戶的做事方式。但要注意的一點是和他們打交道要誠懇,不要說謊。

Arch Painting的老闆Joe Giacalone經常參加行業會議和展會,和供應商們有很多接觸。他說:「如果我知道了某個產品我的對手採購了多少,我就能判斷出他們的銷售額或者是他們的長項是什麼。我可以從供應商這裡問問他們的聲譽怎樣。同樣,如果我拿到了或丟掉了某個項目,我會問問原因,看看我們哪裡做得好,競爭對手哪裡做得好。」

有些創業者說他們在面試的時候也可獲得不少信息,有的面試者曾經在競爭對手那裡工作。但他們警告說,不要為了收集信息而搞假招聘,而是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來瞭解對手的銷量、收入、指標等。

直面競爭對手

當然如果你和競爭對手直接對話也能瞭解到很多信息。比如,Holekamp成立了手足科門診連鎖,他就直接到競爭對手那裡去看他們是怎樣運營的。有時他會匿名去,有時他會說想進入這個行業。令人吃驚的是效果都非常好。

Holekamp也承認有時情況很糟,比如在處方藥這行,如果你隱瞞身份想獲取一些尚未未公開的信息。

當然,如果你很友好,很多同行會樂意和你分享一些經驗什麼的。有的甚至會成為互惠的合作夥伴。

不要捨本逐末

在你做研究時,要注意一些問題。競爭對手的前員工或供應商可能會別有用心。你從貿易協會和招聘網站那得到的信息可能已經過時了。

總之,不要忘了對你最最重要的事是客戶會不會買你的產品,而不是你在市場中的競爭情況。

Headspring LP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Wells就曾經吃過這方面的虧。1999年時他曾成立過一家公司,通過攝像頭可以讓家長們瞭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他之前幾乎沒做過任何研究,他只是訪問了一兩家有同樣商業模式的公司的官網。他在購買了創業所需的設備後,甚至都沒和潛在的客戶聊過。

Wells說:「我們相信對手所理解的成績,但對手失敗了,我們也是。因為做父母的和幼兒園都不想為那樣的服務掏錢。」 (Via WSJ,原作者:BARBARA HAISLIP,翻譯:匙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75

要想獲得好業績,對沖基金經理也需要「教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3440

對沖基金行業和體育界一樣,結果決定一切。在經過幾年的疲軟表現後,對沖基金也開始聘請「教練」。交易教練」能夠幫助對沖基金經理們意識到那些系統性、週期性和可預見的錯誤。

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一個全新的行業就此誕生:統計人員追蹤對沖經濟表現的數據;心理醫生擔任「教練」,通過使對沖基金經理們意識到個人習慣和偏見來幫助他們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這樣做的邏輯很簡單:如果運動員能夠請教練幫助自己,那麼對沖基金經理們們為何不可呢

決策行為學越來越流行,華爾街也逐漸承認「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能夠使他們在商業和金融領域做出更好的決策

GLG Partners的基金經理Simon Savage稱,身處金融領域,他們總會沉醉於分析結果。但是,像棒球等運動,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種邏輯也適用於投資領域。

Essentia Analytics的Clare Flynn Levy稱:「我們通常用結果來衡量技術實力。但是,結果不僅反映了技術,還反映了運氣。」如果你連技術和運氣之間的差別都分不清,那麼你就不能告訴人們如何做得更好。

「交易教練」的關注點與運動員的教練一樣,即休息、耐心、精神狀況、直覺和個人障礙。「交易教練」Denise Shull稱:我們的包袱影響我們的表現。如果你能意識到自己的包袱,那麼你就能夠做出改變。」

個人習慣對決策會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們會遭遇50多種行為偏差(behavioral biases)的影響。毫無意外,對沖基金經理們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Inalytics的首席執行官Rick Di Mascio稱,對沖基金經理們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畏懼損失,這使他們過早的賣掉一支股票或其它資產。這種行為偏差每年給對沖基金帶來的損失相當於整體績效的1/3(與最高價賣出的情況相比)。

經過指導的對沖基金稱,「交易教練」能夠幫助基金經理們減少可預見性的錯誤,但是卻不能制止他們提早賣出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85

【方法論】頭腦風暴要想產生創意 應排除的六類人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3/57337.html

在頭腦風暴中,我們期望收獲很多創意性的好想法。但是在一些頭腦風暴會議中,你的收獲遠遠少於你的期望,更別說所謂的創新性了。你了解為什麽會這樣嗎?i黑馬推薦本文,本文講述了要想達到良好的頭腦風暴效果,一定要排除六種人。你的創業公司里有這六種人嗎?Mitchell Rigie和Keith Harmeyer都在廣告和營銷界有25年的工作經驗,他們總共參與過幾千個頭腦風暴會議,幾年前,他們開始研究什麽樣的頭腦風暴會議最有成效。他們發現頭腦風暴不能收獲創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一些參與者的“個性”毀掉了整個會議。他們指出,有6種人,需要被排除在你的下一次創新會議之外。總想做明星的人。這種人就是喜歡被人關註,喜歡說話,通常也主宰整個會議。“他們總是想成為聚光燈下的人物,制止這些人會有點困難。”Rigie說。喜歡否定的人。他們總會給你一堆理由來說明為什麽這個想法是糟糕的。“他們是那種被稱作是缺陷檢查員的人。無論你提出多少想法來,他們都會找到某種缺陷,這也確實也給群組人的熱情澆冷水。”想法殺手。和上面那類人的消極性比較相似,想法殺手不會對他們的批評深思熟慮。他們不是給其他人的想法提出改善方法,而是喜歡在他們的想法中戳洞,以表示他們正在把一些好的理由帶進小組中。“想法殺手就像在一個生日聚會上,一個人不斷把別人吹起的氣球弄爆。他們只想盡可能快地射殺一個想法,以便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想法。”獨裁者。這些人通常是在主管位置上的人,他們喜歡選擇他們自己的想法,而這最終會窒息其他人的創造性和熱情。Harmeyers說,他們曾經和一個廣告代理公司的總裁一起工作,這個人堅持總是坐在每一個重要的頭腦風暴會中,但是他會在每個會前發言,告訴參加者舊的格言。“沒有所謂的壞主意”其實並不是真的。事實上,他會說出一些從來不該大聲表達出來的非常糟糕的主意。結果是沒有人會貢獻很多內容,而且所有老板的想法最後都會被選擇。蓄意阻撓者:如果某些事情過於複雜,這些人一定會折騰個沒完。“他們對一個想法想的太多,他們想分析它到底。而這根本不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尤其是像頭腦風暴這樣自發的自由分享的環境里。”Harmeyer說。社會閑散人員:這些人開會只是占據一定位置,不會真正貢獻任何有價值的內容。如何對付想法殺手Harmeyer和Rigie說,最簡單的事情是不邀請想法殺手進入要開始的頭腦風暴會議力。但這不總是可行的。當然,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嘗試。設定遊戲規則。會議引導者在頭腦風暴會上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設定框架,明確哪種行為可以接受,什麽不可以接受。事實上,你應該在任何會議之前做這個事情,而不只是在頭腦風暴前。規則需要寫下來,貼在會議室的各個地方。重數量輕質量。每100個想法中,大概只有一小撮是有真正價值的。“我們告訴人們,根本沒有糟糕的想法,因為即便聽起來最糟糕的想法,也會有真正好想法的種子在其中,所以你需要給它機會。”Rigie說。接受瘋狂和大膽的想法。“你從不知道你能走多遠,直到你走了太遠。”Rigie說,“所以產生一個可能走得太遠,都近乎荒謬的想法,然後再把它帶回來,這樣感覺會更好。因為通常都會有方法讓這個瘋狂的想法起作用,或者落地。”培養一個沒有“自我”的環境。誰創造了一個想法都是無關緊要的,頭腦風暴天生是團隊努力。用無言方式。Harmeyer說他最喜愛的,經常和客戶一起用的方式是“頭腦書寫”。即對群組提出一種挑戰的目標,每個人寫一個解決它的想法,然後把手中的紙遞給坐在左邊的人。每個人都瀏覽旁邊人的想法,並增加內容,這可以是對這個想法的改善,或者是一個完全新的想法。這個過程持續下來,直到每個人寫的紙又回到自己的手上。“所以,如果一組8個人,在10-15分鐘里,你在紙上會有64個想法,同時,也沒必要和機會來討論、批評或者過度交流。”Harmeyer說。你的頭腦風暴會議進展的如何?是否也有一些頭腦風暴的抑制者參與其中?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Mitchell Rigie、Keith Harmeyer​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51

郭廣昌最新內部講話:要想活得好,做好這兩點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7/57990.html

i黑馬觀察到,作為一家國際性的投資公司,複興集團在互聯網時代依舊發展穩健。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最近在內部講話中闡明了複星集團未來的戰術和打法,他提出兩個觀點值得每一個企業家好好思考:一、作為一個投資集團的建設,一定要全球化思維。第二,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做好這兩點,你才能活下去,活得好。以下為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正和島島鄰)口述:複星集團的定位,我們現在很清楚,是定位成為一個立足於中國、但是在全球發展,具有綜合金融能力的投資集團。隨著複星不斷發展,運營的產業越來越多,在面臨多產業運營的時候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多元化和專業化的問題。這里很簡單的說,當你運營兩個產業的時候,三個產業的時候,你還可以說是一個多元化、多元產業運營的公司。但是,當你有四個、五個產業的時候,你應該非常清楚,你是在做投資,其實你已經是一個投資集團。所以,複星也是在這種爭論過程中我們非常明確的感覺到,我們已經是一個投資集團。複星的專業非常清楚,就是我們要做投資,我們要非常集中的培養我們的專業的投資能力。當認識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全世界最好的投資集團是誰?怎麽樣做一個好的投資集團?為什麽複星這麽推崇巴菲特的模式?最主要一個原因,巴菲特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利用了保險公司的浮存金。而且,因為他保險公司管得特別好,所以他的資金其實是負成本、負利率的。另外一個,作為一個投資集團來說,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你的投資能力。你能不能抓住資產錯配的機會,做好的一個投資。認清這個模式之後,複星這幾年,就是緊緊圍繞這樣兩個輪子的建設在運營。一個輪子,就是你怎麽樣盡量拓展多元化的融資方式;第二個輪子,就是提升我們的投資能力。就提升投資能力的思考來看,我覺得有幾樣事情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圍繞最近的一些思考,跟大家做一個報告。第一個,這幾年複星力求在做的,就是全球化。要變成一個在中國有投資競爭力的投資集團,在這麽幾年過來,我們的感覺是必須全球化。要成為一個中國的舉足輕重的投資集團,必須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和能力。第二個,就是註重研發能力。我非常敬佩華為,華為很早就在研發上幹大頭。而中國很多企業包括複星來說,以前走的一個一直突破不了的怪圈,就是研發上不敢投入,因為投入的話,就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當期利潤。跟國外企業比,人家動不動投資幾億美金在研發上,而對我們來說投幾千萬人民幣或是幾億人民幣,都是很大的數字。但是,你一旦全球看的時候,角度就改變了。因為你全球組織資源,面對的市場是不一樣的。所以無論是作為一個投資型企業,還是運營型企業,你全球去看、去組織資源時,就會發覺完全不一樣的格局,大的格局就出來了。所以這幾年,受益於全球化,我們感覺到面臨的市場不一樣了,我們動用的資源不一樣了,應該說上了一個層次。全球化第三點,全球去看,你就會發覺我們面臨的利率市場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全球眼光去看利率,你就知道未來中國應該怎麽去發展,什麽是合理的。當然,不可能一天就達到那邊的水平,但是這就是成熟市場應該做的事。所以,一旦全球化之後,你的視角、視野,就會不一樣。當然,我們說全球化的時候,尤其我們要到海外投資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戰略,叫“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什麽意思呢?我覺得我們全球化非常好,要去看、要尋求機會,但並不是說忘了你的根在哪里。複星的根在中國,複星一定不要忘了,為什麽人家願意跟你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你的根在中國,你有在中國運營產業的能力,有非常強的中國動力作為發展的支撐。如果忘了這個邏輯,你就把本忘了。所以,我們在所有的海外投資的時候,都講一個原則,我們不是簡單的作為一個投資,而是能夠代表中國,帶動你在中國的發展,而且這個事情不是看你怎麽說,關鍵看你怎麽做。當我們投了地中海俱樂部的時候,人家不一定相信;後來我們又投了Folli Follie、St.John、以色列的激光美容設備Alma,每一個都帶動他在中國的發展。這時候大家就相信你了。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願意找複星合作,當你把品牌建立起來了,他願意找你。當然,這個是需要過程的。這是第一個。作為一個投資集團的建設,一定要全球化思維。第二個,要趕上時代的步伐。一直有一句話,中國30年的發展,濃縮了海外成熟國家一百年發展的歷程。所以我們是不是太快?別人是先有石油大王,有火車大王,再有計算機大王,然後再有Facebook,然後再一個個過來。我們呢?在同一天都出現了,都來了,都一起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更強的學習能力,你不能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快速的轉型,快速的學習提高,你就沒有機會,你就沒有希望。作為一個投資集團,必須有非常強的敏感性,去觸摸你的神經。我們是巴菲特模式的一個忠實的學習者,但是千萬不要誤解巴菲特模式,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越便宜越好。其實價值投資也離不開投資的一個基本規律,投資是投資未來,你一定要把未來成長性算入你價值評判里面。如果離開這一點,那你只能是一個做利差投資的人。投資未來,你就要跟上未來的發展。所以,在複星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抓住了中國鋼鐵業的蓬勃發展,我們也抓住了中國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那我們現在更感興趣的,是中國的老齡化帶來的機會,中國旅遊大爆發帶來的機會,中國金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機會。所以我們的投資,必須隨著中國經濟發展不斷轉型,而且這種發展一定要站在全球眼光去看。我們看美國、歐洲,某種角度,你就可以知道中國會往哪里去。當你站在今天的中國看印度,你可以看印度會到哪里去。所以我們要看印度,也要看美國,更主要我們要看中國未來在哪里,我們未來在哪里,要抓住未來的發展趨勢。當然,在所有這些發展趨勢里,現在最最重要的趨勢是什麽?我想是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如果互聯網是電的話,移動互聯網是電燈,每家每戶都會用上,再不用,你真的是要被淘汰了。複星尤其是到今天我們思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怎麽轉變,包括我們的金融產品怎麽轉變?未來如果不能在移動互聯網層面生存的公司,都面臨極大的問題。移動互聯網最核心的是什麽?我還是比較同意馬雲的講法,最根本的是消滅信息不對稱。通過信息不對稱來賺錢的時代過去了。信息會越來越透明。未來一定是要靠產品力,要麽你有非常好的品牌,你有附加值,要麽你非常便宜,要靠你的實實在在的競爭。會把整個信息不透明消滅掉。在這樣的時代,複星必須要重新整合我們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有幾個現實的意義。第一,我們會更多的投資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優勢的企業。第二個,我們在所有複星本身的管理架構上,提出移動複星的概念。虛擬經濟他是通過一個虛擬的流量讓大家上網賣給你,我們實體經濟呢?有流量,沒管理,浪費掉了。其實實體企業他是有流量的,但以前沒有一個很好的工具加以管理,互聯網技術來了,移動互聯網來了,才是互通的。這個時代,正在到來。(本文為1月12日郭廣昌在易居沃頓高級研修班課堂上的講話)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郭廣昌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26

華興包凡:要想明白,所有公司最大瓶頸就這一點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2/145622.html

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說:“其實公司最大的瓶頸都是人,要想明白這點,沒有其他的東西”。劉強東最近也講,很多人失敗時怪政策、怪管理、怪技術,都是瞎說,最終都是人不行。多樸素!創業者怎麽算行?怎麽算不行?怎麽變得行?

\.pcb{margin-right:0}
陌陌終於“賣出一步”,但要想成功並不容易
作者:羅超

一個記者在朋友圈說“唐巖終於賣出一步了“。上市之後的陌陌不只是摘掉了“約P”的帽子,還開始了大踏步的擴張步伐:同城服務、禮物商城相繼上線,“賣出這一步”正是指的禮物商城。在大量社交App都做電商的大環境中,陌陌以一種跟隨姿態但邏輯又大為不同的方式開始賣東西了,社交App圈人完畢後賣貨已成必然。不過在筆者看來,陌陌這不是在做電商,本質還是做社交,要想成功,不易。


社交應用為何最後都會做電商?


在陌陌推出禮物商城之前,社交App都已經“賣出一步”。


微信除了整合京東商城之外,還有開放式的微商平臺,朋友圈則成為面膜、美妝這類產品的集散地。微信自己做電商、別家賣貨的也想方設法去微信獲取訂單,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微信聚人,有人氣的地方就有買賣,開商場、擺地攤的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就是這個道理。


QQ已推出QQ錢包,並整合了京東到購物頻道。而文藝社交應用豆瓣則推出“東西”頻道做起了導購,原來的一些導購社區比如美麗說、蘑菇街紛紛轉型垂直電商。聚人之後賣貨已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流行玩法,對於社交平臺而言,聚集了人氣和流量,廣告是變現,增值是變現,導購是變現,自己賣也是一種變現。而且更具“流量漏鬥”模型,越到後面,流量變現價值越高。自己賣比只導入給別人收點廣告費更誘人。


陌陌做禮品商城的核心邏輯:輔助社交


陌陌禮物商城看上去是一個垂直電商平臺,主要售賣適合陌陌社交場景和用戶需求的禮物,現在有鮮花、家居、美妝、數碼配件和首飾這幾個品類,首頁大多是CK、香奈兒、愛馬仕香水之類的,單價100-1000元之間。明白人一看都知道,這些產品適合男人送女人,或者女人送男人(前者更多),就是要“輔助社交“。從相關文案可以看出,陌陌禮品商城並不是自營,而是合作商家發貨,陌陌會負責選品、售後監控等,不過並沒有店鋪這個概念,用戶只知道是在陌陌買的東西,陌陌全程負責。


如果一個好友喜歡了某個禮品,或者生日節日到了,用戶都會收到送禮提醒。還有一個專門的菜單是“我收到的禮物”,“我送出的禮物”,以後應該可以分享到陌陌“留言板”(相當於朋友圈),滿足用戶的虛榮心。這些玩法其實並不陌生,因為QQ和陌陌過去都支持送虛擬禮物,比如會員、QQ秀、虛擬表情和虛擬鮮花等等,9158、網易BOBO等網絡秀場的核心商業模式也是虛擬禮物。現在大家都開始把虛擬禮物升級到實體禮物,因為社交本身也在從網絡虛擬轉到生活社交之中,比如QQ的親朋好友,陌陌的線下本地社交。


還有一點值得註意:現在電商正在進一步垂直化,不再只是從品類上垂直化(美妝、家居電商這波垂直化是過去幾年的事情),不再只是從模式上垂直化(團購、閃購、特賣、C2B、預購也是過去興起的),而是場景上的垂直化,比如面向老人的電商,面向社交的電商。禮品電商正在興起,禮物說App已在7月獲得紅杉資本A輪300萬美元融資,數碼社區數字尾巴則推出了“大波禮”,陌陌做“禮品商城”也是這股大趨勢中其一。


陌陌做禮品商城會面臨哪些挑戰?


1,是否高估陌生好友之間的送禮需求?


盡管陌陌可以把陌生關系變成熟人好友,但陌陌的本質依然是陌生人社交。這個事實讓其禮品商城解決的問題依然是陌生人之間送禮。陌陌自己似乎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你給別人送禮物,對方的地址對你來說是隱藏的,陌陌或許是為了保護用戶隱私,但也可看出其變相認同是在解決“陌生人送禮”的需求。


問題來了,陌生人送禮需求真的有這麽旺盛嗎?送幾塊幾十塊的虛擬禮物我認為需求是旺盛的,人們為了輔助社交,提升交友成功率,幾十塊不算什麽事。但陌陌禮品商城單價100-1000,不少都是500以上,這麽貴的禮品感覺已經到了男女朋友、情人之間贈送的級別。陌生好友能否接受這麽昂貴的禮物還未可知。


陌生人送禮需求也有很旺盛的時候。比如9158這類網絡秀場,據說幾萬的法拉利——虛!擬!的!,還是有土豪會送給女主播。但這種是追星的送法,女主播是明星,送禮的一群人搶著送還有攀比和拍賣的感覺。陌陌能否再次上演這個陌生人送禮奇觀還不得而知。


2,第三方合作模式帶來的體驗隱憂


陌陌禮品商城目前還處於早期,訂單量少的時候自然可以盯得很緊,但後期可能會遭遇所有第三方平臺面臨的體驗之殤。


京東自營電商體驗遠遠好過POP平臺,好過淘寶和天貓,說明平臺電商有著先天不足。雖然平臺可以做更少事情模式更輕,但在物流、售後諸多方面的控制能力都比不上自營。陌陌目前就是與第三方禮品商合作,發貨什麽的都是第三方負責,用戶體驗很大程度由第三方決定了,陌陌必須嚴管嚴控,管體驗、控品質。這個陌陌還沒有多少經驗,去阿里等成熟大電商挖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前期估計還有一些彎路要走、學費要交。


電商盈利應該不會這麽快,但它很快就會帶來流水,提升陌陌收入,因此很可能會在陌陌2015年Q1財報,最晚Q2財報的“收入”這個指標上形成較大影響。唐巖“賣出這一步”,對陌陌來說還是一大步:這為陌陌在遊戲、增值和本地生活服務之後,帶來第四種商業模式。




來源:虎嗅網


樂視馮幸:生態手機模式要想成立 須服務性收入支撐

樂視生態手機模式可不可行,一年以後或能見分曉。

樂視移動總裁馮幸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樂視移動未來幾年重點發展目標,是將用戶規模與服務收入並重。過去,樂視手機給外界的印象往往是更註重銷量的擴張。

馮幸還表示,希望明年能公布樂視手機服務收入。這意味著樂視自立門戶的生態手機模式,其可行性將真正得到檢驗。“‘生態’的商業模式要成立,不僅僅是用戶獲取,必須有服務性收入來支撐。”馮幸說。

去年5月19日,樂視首款手機上市。在一年多時間里,其手機銷量獲得穩步增長。今年1月21日,樂視首款手機上市約半年、正式宣布進入手機行業一年時,樂視公布手機的總銷量達到500萬臺;今年5月19日,即樂視手機上市一周年,樂視宣布其總銷量突破千萬臺。

有別於其他靠銷售手機硬件盈利的收入模式,樂視生態手機模式成立的關鍵,在於前期通過價格優勢迅速打開市場,獲得一定用戶規模以後,通過生態服務收入平衡硬件銷售中產生的額外成本甚至盈利,因為樂視之前曾稱“低於成本定價”,其生態服務收入需大量用於補貼硬件。

去年11月,馮幸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當樂視手機銷售破千萬臺後,新增的廣告等生態收入將可以抵消對手機硬件的補貼。但他也沒有公布通過銷售樂視手機拉動服務收入增長的具體數字。當前,樂視手機銷量突破千萬,已初步具備驗證其當初設想的條件。

“今年(在上海世界移動大會)我同樣在講生態的理念。理念沒有變,但心情不一樣,今天是更有底氣,更有數據來支撐。”馮幸說。但馮幸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明年公布服務收入的壓力會比較大。

除了“將用戶規模與服務收入並重”的戰略性舉措以外,樂視移動預計今年還將在運營商渠道方面獲得新進展。過去一年,行業新兵樂視移動在運營商中的合作夥伴只有中國聯通,而馮幸確認,樂視移動的運營商合作夥伴今年將擴展到中國移動、中國電信。

和運營商擴大合作得益於樂視手機流量使用數據。由於手機和視頻內容結合緊密以及和中國聯通靈活的定向流量合作,馮幸曾透露,樂視手機用戶單月使用流量去年突破1.2G。對於運營商而言,某款手機的流量消費是其對於運營商的市場價值重要指標。


“要想富,先修路”已成非洲流行語 基礎設施合作拉近中非

曾被國人譽為脫貧致富不二法則的“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已成為非洲的流行語。

9月7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國家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對非投資論壇在廣州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分享投資促進經驗,共創中非合作未來”。數位與會官員代表和專家學者表示,非洲可以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獲益良多。

亟待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並保持至今。2014年中非貿易額首次突破2200億美元,是2000年的22倍。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非投資總額已達320億美元,成為對非投資資金最大來源國。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秘書長卡洛斯表示,中國對非洲持續的投資,極大的促進了非洲的發展。“尤其是2015年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對於中非雙方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2015年12月的中非合作論壇決定,中國未來3年同非方重點實施第三方“十大合作計劃”,給予非洲600億美元融資支持——除了無償援助和各類貸款外,還為中非發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貸款各增資50億美元,並設立首批資金100億美元的“中非產能合作基金”。中非關系也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

卡洛斯認為,接下來必須以互利為基礎來推進中非合作,同時中國應該投資像基礎設施這樣對整個非洲大陸有影響的戰略性項目。

而在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看來,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當前非洲最應該解決的問題。金墉表示,道路、寬帶、水、能源等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已經影響到非洲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非洲有非常豐富的可再生能源的儲備,比如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我想需要更多來自私營領域的投資,為非洲人民帶來福祉。”

必須抓住的產業轉移機遇

“除了‘要想富先修路’,另一個在非洲流行的詞匯是‘築巢引鳳’”,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明說,“這與中非合作觀念出現了新變化有關。以往談的更多的如何實施援助,現在則是招商引資”。

同時,中非合作的結構也出現了新變化——從政府主導向企業主導轉變。相應的,企業和金融機構正在成為中非合作的主角,政府逐漸退居幕後,為企業合作提供法律保障等軟環境以及基礎設施等硬條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此時非洲正好可以抓住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的機遇,利用中國企業帶去的資金、技術和國際市場實現自身發展,最終也能變成現代化的高收入國家。

“中國工人的規模非常大,我們在制造業上雇傭了1.25億人,其中勞動密集型方面是8500萬人。非洲國家要找準比較優勢,把成本降下來,馬上就能轉化為競爭優勢了”,林毅夫說。

世界銀行集團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副總裁和首席運營官Karin M. Finkelston同樣認為,中國之所以讓數以億計的人民成功脫貧,正式因為中國抓住了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機遇,讓許多人進入制造業工作,對此非洲應該借鑒。

為了吸引更多的企業到非洲投資,營商環境的改善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埃塞俄比亞總理顧問阿爾卡貝-奧克貝博士表示,埃塞俄比亞政府已經頒布了十年發展計劃,以求在制造業、農業上取得長足的進展。政府還將為此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包括創建投資一站式服務,為營商提供便捷。

互有需要的粵非產能合作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當天發表主旨演講時透露,目前中國對非洲各類投資的總量超過1000億美元,有31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經營。其中,2015年粵非貿易額已經占中國在非洲的貿易總額的四分之一,因此未來要充分發揮廣東在中非產能合作中的優勢。

數據顯示,粵非投資合作正在邁入快速增長的新階段。2015年,廣東投資非洲項目28個,新增協議投資額5.1億美元,實際投資730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17.1%和137.2%。截至2015年底,廣東累計在非洲投資項目176個,協議投資額14.6億美元。全年廣東與非洲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金額42.8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5.15億美元。

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愛軍表示,廣東與非洲的合作發展“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特別是在國際產能合作上,非洲大陸資源豐富,而廣東具有資金、技術、人才、優質產能等相對優勢,雙方存在良好的合作機遇和前景,可以很好的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仲偉合認為,作為利用外資全國最多的省份,廣東在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資方面也對非洲具有啟發意義。

“比如廣東設立了各類具有示範意義的投資平臺,發揮了吸引外資的關鍵作用;建立了健全的投資服務體系,同時進行了一系列的商務改革;提供了一系列的外資優惠政策;積極主動的對外招商,並將其融入長遠的發展規劃;以政策引導投資流向,出臺鼓勵外商投資目錄等政策。這些都是好的做法,非洲各國可以借鑒”,仲偉合說。

仲偉合建議非洲以開放的心態抓住新一輪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實現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制度體系,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以此吸引更多的外資。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