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一份逼倉舉報信震動了期貨市場,受此影響玻璃期貨FG1609合約放量高開低走,有走出頭部的跡象。而遠大物產一名高層人士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遠大物產並沒有玻璃的持倉,更談不上逼倉。”
實名舉報人李直在舉報信中指出:“玻璃市場多頭建立的持倉總量遠遠超過市場可供應量的買單,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庫庫容翻倍都沒有盤面上這麽多貨。倉單數量也處於歷史高位。”而其矛頭直指遠大物產,雖然他目前仍沒有證據核實。
逼倉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資金優勢或倉單優勢,主導市場行情向單邊運動,導致另一方不斷虧損,最終不得不斬倉的交易行為。
李直指出6月底,FG1609合約持倉量維持在20萬手左右。該主力機構開始建立多頭倉位。而玻璃現貨市場進入傳統淡季,而且受到全國發生了僅次於1998年的大暴雨災害,而該主力機構開始逆勢拉升,玻璃09合約自973低位6天開始拉升9%,現貨市場是淡季加雨季,成交和價格慘淡,而這時大量產能開始複產,6月到7月複產生產線高達11條,總產能年化4020萬重箱,而期貨升水現貨10%。基於巨大的基差及年化回報率,玻璃廠和部分現貨貿易商建立了空頭套保倉位。6月30日玻璃09逆勢幾天拉升後封住漲停價格1085,而按照全國均價武漢長利現貨報價1010,套保客戶被重套。進入7月,由於期現基差沒有回歸,巨量持倉仍不能有效減平。
李直認為,主力多頭反複利用多個分倉大幅度上下秒殺制造大幅度震蕩,繼續誘空。而產業客戶開始註冊倉單。整個盤面這幾天呈現出極度異常的情況,甚至在7月8日星期五,夜盤在外盤無異常情況和重要數據發布,內盤現貨和生產線和其它商品均無異常的情況下,夜盤封跌停板。進入8月1日,多頭主力在毫無消息和數據和現貨引導下,白天低開下殺誘空,然後還是利用夜盤尾盤最近幾分鐘放量對倒封漲停板。最後就是連續拉高,到8月10日封死漲停,夜盤繼續沖高。
數據顯示,雖然臨近9月交割,但是玻璃期貨FG609合約8月9日收盤持倉量高達22萬手,處於歷史較高位置,8月10日持倉在舉報信被傳開後該品種持倉數出現大幅減倉現象,但是持倉量仍然高達16.8萬手,即168萬噸玻璃。(玻璃期貨合約規定20噸/手,雙邊計算持倉)
從交割庫的角度來看,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理論上玻璃期貨交割庫可以交割的極限容量是150萬噸,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值。一般第一輪的庫容大概13萬噸附近,超過各個廠庫第一輪限額的廠庫提申請擴大庫容,只要交易所批準就可以擴大到150萬噸~200萬噸。實際上全國各種玻璃1年產量加在一起也就4千萬噸左右。”
上述遠大物產高層人士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這個事情完全是捏造的,遠大物產完全沒有參與。”
記者也聯系到了實名舉報人李直,他再一次向記者表示,玻璃期貨持倉量異常,期貨價格大幅升水是他懷疑遠大逼倉的主要依據。而重點懷疑玻璃的被逼倉則是因為,周一在螺紋鋼、鐵礦石都沒有出現大幅波動,且玻璃大幅升水的情況下,卻出現了漲停。
當得知遠大物產並沒有持倉的消息後,他說“我就像路邊看到有人受傷,但不知道兇手是誰,於是選擇了報警而已,希望證監會能夠重視。”
而另一位市場人士則認為,由於今年上半年商品市場行情異常火爆,導致不少套保盤進入市場,這也是臨近交割持倉量遲遲沒有下降的原因之一,事實上螺紋鋼、鐵礦石、甲醇、動力煤等不少品種的主力合約仍然是近月合約。
而另一方面,進入交割月限倉門檻偏松也是導致這場誤會的原因之一。根據交易所限倉規定,玻璃在自合約掛牌至交割月前一個月第15個日歷日期間的交易日非期貨公司會員及客戶最大單邊持倉限制在20000手。針對目前雙邊持倉16萬的雙邊市場持倉,理論上只要目前的持倉規模只需要4個賬戶就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