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募基金難題待解 寄望在線投顧?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公募基金得到長足發展,但也可看到,從產品到投資公募基金幾近飽和,創新之路並不好走。

如今,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公募行業有望掀開一道口子,這就是在線投顧的發展駛入快車道。業內人士認為,這對解決公募基金逆周期和跨周期營銷服務難以作為、相對回報的制度又難以得到認同、客戶的定位目標與公募產品不太契合等問題或有所裨益。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內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早已展開在智能投顧方面的研究探索,並有所嘗試。

基金難題待解

基金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好賣不好做,好做不好賣”。簡單解釋就是,好賣的產品不一定好做,因為好賣的時候,一般是市場行情好,大家都認為這類產品好賣,基金公司會蜂擁而上,但實際上是市場的點位比較高,反而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才有投資機會,但這個時候又比較不好賣。

這個也就是目前公募存在的“逆周期”營銷難有作為的一大難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困擾行業多年。

雖然基金長期來看收益可觀,但是很多投資基金的投資者並沒有賺到錢,甚至是賠錢的。

“核心在於,投資者在該投資的時候投入太少或者不投入,在高位的時候投入太多,然後又忍痛割肉。或者明明買的標的不好,非要等到解套才出,虧損越來越大,然後付出多年的時間來解套甚至無法解套。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人性的弱點可能影響比專業的作用更大。”北京一名機構人士指出。

同時,不僅大量個人投資者沒有在基金上賺到錢,而且相對回報越來越難以得到客戶的認同,不僅散戶如此,機構也是如此。

眾所周知,公募基金追求相對回報,由於投資框架、投資手段、投資標的等的制約,還沒有看到公募基金能夠提供持續的絕對回報。

“機構客戶業務定位和業務目標與公募基金產品有距離,同時機構客戶需要對公募產品風險收益的可靠管理或再創造。”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周曉明指出。

也就是說,機構客戶的養老金、保險金配置時,其訴求與公募提供的產品是有差異的。“機構客戶實際上需要的是公募基金提供在其業務模式、客戶結構及約束條件下的與其機構目標所契合的產品。”周曉明解釋道。

“我們需要在服務方面,在投資顧問服務方面,在資產配置方面,這個可能是需要建立一個體系和框架。”此前,一家老牌公募高管接受采訪時指出。

在線投顧興起

在基金單品創新空間幾近飽和、產品逆周期以及跨周期的營銷服務難有作為的局面下,在線投顧順勢而生。

“在線投顧指基於公募基金產品,運用組合、策略、FOF等方式,針對客戶具體需求,借助電商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將投資顧問服務模式化、產品化,並將之以良好體驗在線呈現的產品和營銷服務方式。”周曉明如此定義在線投顧。

花旗預計,未來十年內,智能投顧的市場可能達到5萬億美元,如此來看,顯然這是個潛力非常大的市場。本報記者也了解到,現在很多機構在一起探討基於投顧服務的跨界、跨平臺的合作。

也能看到的是,由於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的普及,大量客戶湧入。隨著2013年“寶寶類”客戶的興起,大大加速了這個趨勢。這些客戶的模式就是在線交易。由於生命周期、財富階段不足以讓這些人成為私人銀行、私募基金的客戶,所以他們是在線交易的主要人群。

在線投顧公司Betterment CEO Jon Stein在14日舉辦的2016年財富管理與基金組合投資高峰論壇上,將智能投顧和無人駕駛類比時稱:“未來的趨勢,無人駕駛還是自動化的財務規劃更可能實現?無人駕駛是切實可見的,也許在未來20-30年不會有特別成熟的技術,但或早或晚這件事情肯定是會做成的,並極大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其實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財務規劃領域。”

“資管管理行業同樣出現了自動化的趨勢,而且它和自動化駕駛是一脈相承的。在這個過程中,技術都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Jon Stein進一步解釋道。

本報也了解到,美國的智能投顧投資於被動型ETF基金上,目前美國主流機器人投顧尚且沒有投資在主動管理基金或股票上的,也就是說集中在貝塔策略(beta,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之上。

未來,基於公募產品的再創造,在線投顧服務有望產品化,並提供針對具體、個別需求的個性化服務,並且其是可識別、可回溯以及可交易的。在此基礎上,也會引來各類機構和客戶的廣泛參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