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餘波未了,香港股市載浮載沉。縱然市況低迷,但總有亮麗的股份。本刊早前曾報導,本地老牌地產商丹楓控股(271),被多個對沖基金追擊,雙方鬥智鬥力。近日輪到丹楓管理層發功,上星期二丹楓出通告指,主席戴小明獲第三方洽商賣盤,刺激股價單日升逾四成!有基金趁機出貨,但亦有基金想繼續鬥;一名對沖基金經理向本刊透露,可能會提價收購,要將丹楓資產拆骨舔到盡!意味着這場追擊戰,將進入激烈的下半場。 上星期二,捲入追擊戰的丹楓(271)發通告指,近日有獨立第三方,想收購主席戴小明手上的百分之三十六股份。復牌當日,丹楓股價即時由一元五角,最多升四成二至二元一角,創一年以來新高,亦是市況如此淡靜下的奇葩。本刊得悉,在丹楓身上,一直有一班飢餓的大鱷搶灘搵食。除了一個持股百分之三的對沖基金,另外還有兩個外國對沖基金,皆持股百分之五以下,互有聯繫但又隱藏身份。他們聯手合作,輕則要求提高派息及公司回購,重則派人入董事局,將資產拆骨兼賣殼,實行舔到盡。如今突然殺出主席賣盤,其中一名持股百分之三的對沖基金經理陳先生,向本刊表示全無預計會發生︰「我哋一路都叫佢派息,依家話賣盤,我哋咪當係坐順風車囉!」 基金決定坐到尾 根據港交所收購守則,任何人一次性取得百分之三十或以上股權,就會觸發全面收購(General Offer)。據知,有基金經理推敲,這招是主席趕走基金的招數,賣盤大有可能告吹,寧趁好消息出貨鎖定利潤。但該個持百分之三股份的本地基金,卻決定坐到尾。陳先生說︰「我覺得似堅多過似流,公司唔會無啦啦去做呢啲通告,一定係同人傾緊先會出。其實都幾surprising!因為一路都唔知原來戴小明想賣盤。」他估計,這次收購按慣例,一般較資產淨值打六至七折。按他們估計丹楓資產淨值為四元計算,即要約價應介乎二元四角至二元八角。若新主以二元八角、二元九角向他們提出收購股份,他們願意出售。但如果要約價低於二元四角,基金有何打算?陳先生說會出新招︰「如果出得兩蚊嘅話,同資產淨值有一半折讓,咁點解我哋唔自己買返來拆骨呢?」事實上,有基金已向丹楓探口風,想知戴小明會否接受其他人洽購。這場追擊戰進入埋牙階段,其間已經歷了三個交手回合。 第一回合:基金冒出水面 其實丹楓過去廿年陷入「沉睡狀態」,手上最值錢是紅山半島貨尾共一百多伙分層單位及四十八座洋房。但由於這批如金磚的磚頭,由丹楓、華懋及信和(83)各持三成三權益,並主要由華懋話事,結果出貨慢如蝸牛。契機在一二年,華懋由羅兵咸做遺產管理人開始,打破了小甜甜作風,這一年將紅山半島單位陸續出售。截至今年三月,紅山半島的八十九個單位、一百二十三個車位及兩間洋房已售出,丹楓因此套現九億三千萬元。基金吼住的,當然是丹楓能將這九億元盡情派息。不單是派息,丹楓手上還有資產未賣。其中港晶中心出租,平均租用率達百分之九十八,而港灣及海灣工貿中心,出租率亦達九成,去年來自投資物業的租金收益達三千多萬元。上述物業加上銀行存款及現金八億七千幾萬,扣除負債等,公司資產淨值約五十二億元,即每股資產淨值約四元二角,較週一收市價仍有近一半折讓。雖然不少上市公司股價都有大幅折讓,但丹楓有一個突破位:持兩成三股權的第二大股東華懋,與持股三成六的戴小明,並非站在同一陣線;對沖基金可拉攏股東爭取回報,正是追擊好時機! 第二回合:踩入股東會 眼見公司被追擊,戴小明也不是省油的燈。公司曾增加派息至每股十五仙,並有回購股份,希望基金收錢離場,但成效不大。戴小明又在年報中指,公司未來發展,包括:推進數位化體驗創新平台建設。具體如何無解釋,但基金恐防公司現金會被拿去交易,故索性先發制人。基金經理陳先生便於今年五月,踩場股東會,在會上向戴小明表達不滿,指公司囤積現金。他又要求董事局將股息增至每股五十五仙,並要求公司回購股份。如果董事局不回應訴求,將聯同其他股東通過股東大會爭取權益。 第三回合:探華懋口風 由始至終,華懋企邊一方最為關鍵。陳先生指已經與華懋緊密聯繫,獲對方支持。但本刊查問戴小明,他一樣指有華懋的十足支持。根據收購守則,丹楓每月將公布有關潛在購買的進展,直至有明確意向提出要約,或決定不繼續進行要約為止。市場人士指,即使新主成功收購戴小明的百分之三十六股權,觸發全購,但如果華懋不肯賣股份,可能變成絆腳石︰「到時個買家可能揸四成幾,咁樣揸唔實,有時有啲重大議案,大股東又無得投票時,如果華懋唔係一致行動人士,就可以搞鬼佢!」知情人士透露,華懋一方仍未了解賣盤一事,因有關負責人正在放假,兩星期後復工才知取態。若有散戶已在一元至一元四角買入丹楓,無論賣盤能否成事,目前賬面已經獲利不少。揸到最尾還是見好就收?學誠哥話齋︰「量力而為啦!」不過講到最大贏家,就一定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嘅華懋! 基金「心中有數」 價值(港元)物業$38.6億現金$8.8億遞延稅項負債-$1.3億稅項及其他應付項目-$4,500萬資產淨值$45.6億每股資產淨值$4.1 截至2016年5月2日資料來源︰基金 撰文:黃嘉慧攝影: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