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永遠比老闆要的多一分

2010-12-13  TCW




「如果問,在人資部門裡,哪件事最容易擦槍走火,莫過於內部轉調了!」一位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小乖」,在自己部落格上寫下這段話。

組織內部轉調,有時比外部跳槽還更需要技巧。理論上,人資專家常說,比起跳槽,員工主動爭取內部輪調,有了解企業文化、更適應新崗位的好處,是風險相對較低的抉擇,但實務上,內部輪調要成功並不容易。

先蹲後跳:不求快速升遷,先想要練哪種功力 內部轉調要成功,與外部跳槽邏輯類似,都須把自己的職場一本帳攤開來,先釐清長期目標,再擬定轉職策略,才不會為了短期利益失去大方向。至於實際做法,觀察內部轉調成功案例,「先蹲後跳、預做準備、完整交接,」是三大關鍵。

「一個人走過的工作經歷,除非大方向錯了,否則累積的應該都是資產,而不是負債。」台灣萊雅總裁陳敏慧接受《商業周刊》採訪,以自身為例說明。

她是台灣萊雅第一個在地的總經理,也是亞太區少見的女性高階主管。她能突破外商公司升遷天花板,與她一次主動申調法國總部的決定有關。

二○○○年時,陳敏慧進萊雅三年,快速的從單一品牌的產品經理,到掌握公司三分之二品牌主導權,當時若她想追求快速升遷,最直線的管道應該是衝刺業務,爭取直升事業部門總經理,然而,她卻申請外派總部,再回到沒有專屬秘書、沒有部屬的產品經理工作做起。

外派期間,她無法講流利法文、沒有熟悉的人脈圈幫忙,從一個帶兵超過百人的經理人,轉為在總部協同工作的小螺絲釘;但在那兩年,她貼近總部各部門大老闆,了解法國總公司的思考模式,並建立起信任關係,這是後來總部選擇台灣區總裁,她能夠以本地人的身分出線的關鍵。

「有 時在職場上,看似是負債或機會成本的項目,事後證實,也是資產。」陳敏慧表示,她在職涯的前半段,當過老師、秘書,在跌撞中摸索自己的職涯方向,後來確定 自己想做行銷與品牌;進入萊雅後,每次內部職務轉換,她不是思索如何更快速升遷,而是成為企業領導人,須具備什麼關鍵能力。為了長期目標所需的基本功,即 使是必須「先蹲後跳」,也沒有關係。

預做準備:對你有信心,老闆才敢推薦轉調

對於年輕職場人,若想爭取內部轉調,陳敏慧建議,首先,要想清楚自己長遠目標,新職務能否改善你的弱點、增加優勢。

其次,才是採取行動,「一定要主動,告訴主管你的想法,最好的時機就是定期考核的時候。」她說。

默 默爭取組織內部輪調機會,卻不讓現有的老闆知道,很可能被誤解對直屬老闆不滿,原本內部轉換的助力變成阻力,非常不智。但要如何開口?「部屬可以對老闆 說,我擔任現在工作已經兩年了,不知道老闆你對我的表現滿不滿意?哪裡可以再加強?」「接著可以問,我想增強xx能力,不知道有沒有機會調到可以增加這類 能力職務上?」部落客「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提供實戰建議。

儘管對外商來說,將各部門職缺資訊透明化,放在平台上讓員工爭取,已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然而,組織內好的職缺,也會有較多的內部競爭。

陳敏慧回顧她幾次升遷,「信任」是最重要的基礎。她說,和老闆相處,她有三大原則,第一、永遠要比老闆要求的多做一分,第二、不給老闆意外驚喜,第三、讓老闆覺得需要她。

組織裡的好機會,往往會落到老闆最信任的人身上。不只高階主管如此,中低階主管爭取調動亦然。

現任中國信託法金事業處服務業產業中心經理林玉珮,就是靠「多一分」的工作態度,讓原主管樂於推薦她內部轉職,進而贏得升遷機會的案例。

四年前,林玉珮擔任「行銷秘書」,在內勤工作裡,她的職級差不多到頂,如果要再升遷,必須轉往業務性質的外勤工作;但內勤轉業務,陣亡率很高,少有主管敢為這類轉職背書,但她的直屬主管、產業金融處處長沈仁德卻主動推薦她轉任新職務。

「她夠勤勉,也夠雞婆,會為客戶問為什麼可以這樣?不可以這樣?這都是好業務的特質,」沈仁德點出主管選擇內部人才的思考脈絡:「這個人準備好接受下一個挑戰了嗎?」

完整交接:低調做好交接 ,減少新舊團隊負評

無論老闆、主管,考慮給員工轉職機會時,背後都有隱性的思考基準:「你是不是組織內認定的人才?」員工爭取內部轉調的成功機率,就是過去工作成績與人脈資源的盤點結果。

然而,年輕的職場人卻常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設下目標,越積極、別人就越認同;但對於主管來說,若要推薦屬下內部轉職,通常涉及信譽背書,不可能推薦自己信不過的人。

一旦成功爭取到內部轉職,接下來的挑戰是,小心處理新、舊單位的人際關係,以及負責任的職務交接。

與外部跳槽相比,內部轉職雖有熟悉企業文化的優勢,但可能有較多的人際包袱。例如,若內部轉調是升職,會有「xx人與老闆關係好,有後台,」之類的謠言,這時,低調、仔細做好工作交接,是降低舊部門負擔、新同事排斥、淡化謠言的基本功。

有制度的公司,工作交接期限有明文規定,問題較小;缺乏制度者,交接期甚至從幾個月到一年,這類問題,最好能事前與新、舊主管討論。另外,新、舊工作交接會使工作量倍增,申請內部轉職者要有心理準備,新職務工作壓力不可能太輕。

「心 態上就是破釜沉舟,」林玉珮在轉換職務時,由於是內勤往外勤,必須重新考證照,才能從事法金企業授信業務。在秘書工作遊刃有餘,但面對新的業務,卻經歷長 達半年左右的學習「撞牆期」,那段時間的壓力,「就像是走在隧道裡,雖然知道遠處有亮光,可是不知道自己要走多久才能走到光亮之處,」能成功熬過,團隊、 家人支持與自身努力同樣重要。

《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曾指出,許多人認為自己是職場上的受害者,對工作感到失望、沮喪,不認為自己能改變現狀。但他透過調查發現,小員工也可以變成「老闆的領導 者」,關鍵在於員工是否「自我授權」,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自己授權給自己,發揮影響力,推動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位居正式職位者對你的個性 與能力會越來越有信心,隨著信任度加強,最後他們一定會期待你更主動,並擴大你的工作範圍。」

終究,內部轉職能否成功,關鍵鑰匙並不在老闆手上,而是握在你的手心裡。

【延伸閱讀】內部轉職成功3步驟第1步 評估內部機會 A.是否符合長期職涯目標? B.與外部跳槽比,轉換成本是否更低?

第2步 爭取機會 A.應提前預告,讓老闆知道你的期待 B.應主動把「本業」做好,面對內部競爭才有勝算

第3步 做好轉換 A.做好工作交接,管理新舊主管的期待,並融入新團隊 B.做好心理準備,交接期壓力不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